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中學南北校區八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14 3:0:2
一、積累運用。(27分)
-
1.互聯網時代,電子閱讀是一種常見方式。小鹽搜索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自帶飯勺的小鳥》,他分享給小海和你。
??我生于西伯利亞,越冬時在東南亞地區,鹽城條子泥是我們遷徙期間最美的中轉站。這里 tān 涂廣闊,鹿馳原野,清澈的藍天白云下是大片茵茵綠地。天地相映①云波微漾,宛若一幅栩栩如生、美麗靈動的畫卷。
??我們勺嘴鷸有個神奇的特點,我們會根據季節的交替而改變顏色。不過最有趣的并不是我們會隨著季節變化的羽毛,而是我們的“嘴”。【甲】之所以人類給我們取了一個幽默詼諧的別稱——“自帶飯勺的小鳥”,是因為我們的嘴小小的、扁扁的,看上去像一個飯勺的原因。怎么樣,是不是很形象呢?
??據了解,勺嘴鷸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乙】目前全球數量僅600多只。作為瀕危的勺嘴鷸家族中的一員,勺勺看到人類朋友們伸出的援助之手,心里變得熱乎乎的。原來人類真的會為大自然里弱小的我們撐起一把大大的保護傘!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tān
瀕
(2)①處填入的標點是
(3)【乙】處劃線句運用了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鹽城條子泥是我們遷徙期間最美的中轉站”一句的主干為:條子泥是中轉站。
B.【甲】處劃線句表述存在語病,句式雜糅,結構混亂。
C.“清澈”“神奇”“改變”“幽默”四個詞語感情色彩相同。
D.“怎么樣,是不是很形象呢?”一句是疑問的語氣,句子結尾用問號。組卷:16引用:1難度:0.5 -
2.默寫。
??小海在網搜過程中積累許多抒發“家國情懷”的名句。考考你和小鹽,請根據提示,完成默寫。無論何時何地,家國情懷,都是人內心深處的精神歸屬。面對大江,崔顥吟出了“日暮鄉關何處是?①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3.互聯網信息豐富,也需甄別。你在小鹽積累的語文知識中發現了一個錯誤,并幫他選了出來( )
A.消息是迅速、簡要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件的一種新聞體裁。消息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個部分(后兩部分有時暗含在主體中)。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指冠禮,古代男子十八歲行此禮,表示成年。 C.古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此可知,“江陰”指的是長江南岸。 D.“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句中夸張手法屬于縮小夸張。 組卷:28引用:2難度:0.5
二、閱讀。(33分)
-
10.現代文閱讀。
第一幅畫
張曉風??①上中學時,我住在臺灣南部一座陽光過盛的小城。整個城充滿流動的色彩。春天,稻田一直蔓延到馬路邊,那濃綠,綠得讓人凝滯。稻子一旦熟了就更過分,曬稻子可以紛紛曬上柏油路來,騎車經過,仿佛碾過黃金大道。至于鳳凰樹,那就更別提了,烈焰騰騰,延燒十里。
??②簡直太絢麗了!
??③而且,那城充滿氣味,一塊塊的甘蔗田是多么甜蜜的城堡啊!大橋下的沙地仿佛專為長西瓜而存在。果實累累的芒果樹則在每戶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負責試探好孩子和壞孩子。
??④然而,我是一個有幾分憂郁的小孩。兩張雙層床,我們四個姐妹擠在十六七平方米大小的屋子里。在擁擠的九口之家里,你還能要求什么?院子倒是大的,院中的橄欖熟時,同學們都可以討點“酸頭”去嘗,但我恨那酸,覺得連牙齒都可以酸成齏粉。
??⑤漸漸地,我找到一點生活的門道。首先,我為自己的上鋪空間取了個名字,叫“桃源居”,這事當然不可以給幾個妹妹知道,否則,她們會大驚小怪,捧著肚子笑得東倒西歪。但只要不說,也就萬事太平。反正,這是我的轄區,我要叫它“桃源居”,別人又奈我何?
??⑥然后,不知道從哪里,我弄到一份月歷,月歷上有一張莫奈的畫。我當然也不知這莫奈是何許人也,把 Monet(法文)用英文念了幾次,覺得怪好聽的,何況那畫面灰藍灰藍的,有幽柔浮動的光,跟我住的那座城里曬得人會冒油的太陽截然不同。
??⑦我去配了一個鏡框,把畫掛在我那“疆域”只及一塊榻榻米的“桃源居”里,心里充滿慎重敬謹的感覺,仿佛一下子,我就和這個文明世界掛起鉤來。有一幅名畫掛在我的墻上,我覺得我的上鋪跟妹妹她們的鋪位顯然不同了,她們的床只是床,而我的,是懸有名畫的“藝苑”。
??⑧這是我擁有的第一幅畫,其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它也是我唯一擁有的畫。莫奈,也成了我那個階段最急于打探的一個名字。后來,我果真看到他的資料,原來是印象派畫家。印象派畫家是什么?對于我來說好像太艱澀,但我已經很滿意了,原來我一眼看中的月歷畫,果真是件好東西呢!
??⑨那樣灰藍的畫面,現在想來,好像忽然有點懂了,其中灰藍部分透露出的是無比的沉靜安詳。但由于灰藍之外,有那么一點仿佛立刻要抓到而又立刻要逃跑的光,閃閃忽忽像夏夜螢火蟲般的光質。東方的繪畫美在線條,但對那光,便只好用大片金色去彌補,可惜金色富麗斑斕。太絢麗的東西,最后總不免落入裝飾趣味。一旦淪為裝飾,就難免有小氣的嫌疑。
??⑩莫奈的光卻是天光,十分日常,卻又是長長一生中點點滴滴的大驚動,令人想起《創世記》中簡明如宣告的句子:“神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是的,就有了光。當年那個小女孩,只擁有四分之一寢室的灰姑娘,竟因一幅復制的畫,忽然擁有了百年前黎明或正午的淵穆光華,擁有了遠方的蓮池和池中的芬芳。她因掛了一幅畫,她的世界從此變成一個無阻無礙的世界。
???啊!我想今年春天我要去看看莫奈,我要去博物館向他道一聲“謝謝”。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當年把釘子釘入墻壁,為自己掛上第一幅畫的感覺。
(選自《讀者》2021 年第 7 期,有刪改)(1)閱讀全文,說說莫奈的畫有哪些特點。
(2)賞析文中畫線句子中加點詞的妙處。
果實累累的芒果樹則在每戶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負責試探好孩子和壞孩子。
(3)文章第⑩段主要運用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4)文中“我”擁有四分之一的寢室,“我為自己的上鋪空間取了個名字,叫‘桃源居’”,后掛上莫奈的畫,認為“而我的,是懸有名畫的‘藝苑’”。這兩名字,你更喜歡哪一個?說說你的想法。
(5)結尾處“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當年把釘子釘入墻壁,為自己掛上第一幅畫的感覺。”你有類似“第一幅畫”的珍貴物品嗎?請結合文章內容和你的生活體驗,以第一人稱來寫一寫作者為自己掛上第一幅畫的感覺”。
【小貼士】
第一:①排在最前面的。②指最重要的。
——摘自《現代漢語詞語》(第 7 版)(商務印書館)組卷:21引用:1難度:0.3
三、作文。(40分)
-
11.作文。
??網頁瀏覽中,你讀到了這樣的一段文字“書包里有褶皺的書本,嶄新的文具;書包里有媽媽親手裝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進去的漫畫書……一筆一紙勾起兒時的記憶,一字一句喚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澀,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誨,都在書包里匯集,積聚,交織”,引發了你的聯想,觸發了你的情思,你就此擬題“書包里的故事”,寫了一篇記敘文。
??要求:
①敘事生動具體,立意積極向上;
②表達真情實感,不套作、不抄襲;
③文章中不出現真實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組卷: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