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葉挺中學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11/24 13:0:1
一、積累運用(24分)
-
1.默寫古詩文。
(1)
(2)老驥伏櫪,
(3)豈不罹凝寒?
(4)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直接抒發詩人對西湖美景流連忘返的喜愛之情的句子是:
(5)默寫(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組卷:4難度:0.8 -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xiè qì
(2)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bān fǎ
(3)為了這一著,面對技術封鎖,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
(4)從他那一面看起來,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i組卷:3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h2>
A.在南粵大地,全民閱讀的氛圍一天比一天厚重,越來越多的人捧起了書本。 B.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C.魯迅先生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無比的刻刀,將真實的人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D.葉老師上古典詩詞鑒賞課,各種典故信手拈來,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淺。 組卷:244引用:8難度:0.8 -
4.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A.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緊抓實,就能為經濟社會秩序的全面恢復創造條件。(將“就”改為“才”) B.他把自己的創意高高興興地拿出來分享,雖有受到“攻擊”的心理準備,但更渴望贏得大家的贊賞。(將“高高興興地”調至“分享”前) C.“二十四節氣”雖然對農事的指導作用有所減弱,但仍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它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在“規律”后加上“的理念”) D.我以前對開平碉樓不以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實地參觀,才明白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筑是先輩背井離鄉、漂洋過海討生活的歷史見證。(刪去“實地”) 組卷:602難度:0.8
四、名著閱讀(10分)
-
11.請在下表的橫線上填入合適的選項,使內容和章節相符。
探究主題:革命先驅 人物 事跡 內容 毛澤東 剪辮子、主筆“湘江評論”、參加黨的一大 ① 朱德 幫忙組織南昌起義、尋找共產黨、和士兵同吃同住 ② 彭德懷 打屯糧地主、喜歡孩子、巧妙運用游擊戰 ③
B.他9歲離家闖蕩世界,17歲帶領饑民攻打糧倉。對待士兵勝似兄弟,長征途中,常將自己的馬讓給部下騎。
C.他是個令人極感興趣而又很復雜的人,南京懸賞25萬元買他的人頭,而他卻時常在大街上和農民聊天,身邊最多有一位警衛員。組卷:4引用:1難度:0.8 -
12.學校開展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閱讀紅色經典”活動。請在“革命先驅”(毛澤東、朱德、彭德懷)中,任選一位,結合名著概括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組卷:3引用:1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