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冊《第13章 內能》2018年單元測試卷(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七中)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
1.下列關于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 B.利用納米科學技術可以操控物質的分子 C.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一定減小 D.由于固體、液體、氣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所以它們的物理性質相同 組卷:412引用:27難度:0.9 -
2.炎熱的夏天,小玥與家人到湄洲島度假,她站在沙灘上腳感到燙,而當他站在海水中時腳卻感到涼,這主要是因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
A.熱量 B.熱值 C.內能 D.比熱容 組卷:556引用:57難度:0.9 -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杯水的比熱容比一桶水的比熱容小 B.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C.組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物體的溫度不變時,內能也可能發生改變 組卷:34引用:7難度:0.9 -
4.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說明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B.沙漠地區“早穿皮襖午穿紗”的現象就是由于沙子的比熱容小造成的 C.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D.0℃的冰塊吸收熱量后內能增大,溫度升高 組卷:10引用:4難度:0.9 -
5.將質量為10g,熱值為4.2×107J/kg的燃料完全燃燒后,放出的熱量完全被質量為1kg的水吸收,水的初溫20℃,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水的溫度將升高( )
A.70℃ B.80℃ C.90℃ D.100℃ 組卷:53引用:5難度:0.7 -
6.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了,則( )
A.一定通過做功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 B.一定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 C.可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也可能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組卷:45引用:3難度:0.9 -
7.關于溫度、比熱容、熱量和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冬天用熱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 B.一個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會升高 C.0℃的冰塊有內能,因為它的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用水作為汽車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劑,其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小的特點 組卷:27引用:5難度:0.7 -
8.甲、乙兩杯中分別盛有60℃和20℃質量相同的水,現將一溫度為20℃的鐵球投入甲杯中足夠長時間,取出后再投入乙杯,停留足夠時間。如果不計熱量損失,比較甲、乙兩杯的水溫變化,則( )
A.Δt甲<Δt乙 B.Δt甲>Δt乙 C.Δt甲=Δt乙 D.無法判定 組卷:3393引用:10難度:0.5 -
9.下列關于熱學知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杯水的溫度相同,內能也一定相同 B.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傳遞 C.由于水的比熱容大,工廠里的冷卻塔通常用水作為冷卻物質 D.質量、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熱量后,水的溫度低于煤油的溫度 組卷:256引用:14難度:0.9
五、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每小題11分,共44分)
-
27.保溫瓶是一種生活用品。保溫瓶的保溫效果與其盛水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某物理興趣小組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他們從學校倉庫借來10只保溫瓶,經過保溫性能測試,選取了保溫性能相同的6只保溫瓶進行實驗。實驗時,他們在6只保溫瓶中同時裝入初溫都為98℃的不同質量的熱水,經過10小時后測出每只瓶中水的溫度為t.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1)分析表中數據,你能得到什么結論?熱水瓶編號 1 2 3 4 5 6 裝水的質量m/kg 1.8 1.7 1.6 1.5 1.4 1.3 水溫t/℃ 83.0 81.5 79.0 78.0 76.5 74.0
(2)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采用如下方案:選用同一只保溫瓶連續進行多次實驗,每次實驗時,保溫瓶內裝入溫度相同、不同質量的熱水,經過較長相同時間后,測出保溫瓶中水的溫度,然后將其比較,從而確定保溫瓶保溫效果與盛水量的關系。請分析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有何優點和不足,并說出理由。
(3)物理實驗室現有5只保溫瓶,請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比較它們的保溫性能。組卷:62引用:8難度:0.5 -
28.設計實驗方案:
(1)請你設計一個驗證性小實驗,證明“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2)請完成下列探究實驗的設計方案:課題 探究熱運動與溫度的關系 器材 3杯 的冷水、溫水、熱水,膠頭滴管,紅墨水 實驗步驟 數據記錄表格
組卷:36引用:1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