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一(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17 10:0:2
一、單選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
1.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合度,檢驗雜種F1的基因型最合適的方法分別是( )
A.雜交、自交 B.測交、自交 C.自交、測交 D.雜交、測交 組卷:34引用:5難度:0.8 -
2.在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等位基因的分離、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和交叉互換分別發生在( )
A.減數第二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B.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C.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 D.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組卷:19引用:14難度:0.7 -
3.某種雌雄異株的植物有寬葉和狹葉兩種葉型,寬葉(B)對狹葉(b)為顯性,B和b均位于X染色體上,其中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一般情況下,該種植物的雌性植株表型都只能為寬葉 B.若親本基因型是XBXB×XbY,則后代全為雌株 C.若親本基因型是XBXb×XbY,則后代雌、雄植株各半 D.若親本基因型是XBXb×XbY,則后代中寬葉植株占 34組卷:17引用:2難度:0.7 -
4.某種鼠中,黃鼠基因Y對灰鼠基因y為顯性,短尾基因T對長尾基因t為顯性,且基因Y或t純合時都能使胚胎致死,這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現有兩只雙雜合的黃色短尾鼠交配,理論上所生的子代表型比例為( )
A.1:1:1:1 B.9:3:3:1 C.4:2:2:1 D.2:1 組卷:13引用:3難度:0.5 -
5.“牝雞司晨”是我國古代人民早就發現的性反轉現象。原來下過蛋的母雞,以后卻變成公雞,長出公雞的羽毛,發出公雞樣的啼聲。雞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型(WW的胚胎致死)。如果一只母雞性反轉成公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性別受遺傳物質和環境的共同影響 B.性反轉現象可能是某種環境因素使性腺發生變化 C.性反轉只是表型變化,性染色體還是ZW D.這只公雞和正常母雞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別比例是1:1 組卷:98引用:12難度:0.5 -
6.如圖是某同學模擬赫爾希和蔡斯做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離心前混合培養時間過長會導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與過程②中攪拌是否充分有關 C.僅通過圖中實驗過程并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D.過程①中與35S標記的T2噬菌體混合培養的是沒有標記的大腸桿菌 組卷:12引用:2難度:0.7 -
7.如圖中b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堿基和1分子五碳糖構成的化合物,以下正確的是( )
A.若m為胞嘧啶,則b肯定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大腸桿菌體內b均為4種 C.在酵母菌細胞中能找到5種不同的m D.若m為胸腺嘧啶,則乳酸菌的遺傳物質中肯定不含b這種化合物 組卷:38引用:2難度:0.7 -
8.如圖為DNA分子結構示意圖,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DNA一般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B.結構②和③相間排列,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若該DNA分子中含1000個堿基,其中A有300個,則C有200個 D.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其排列順序蘊藏著遺傳信息 組卷:17引用:2難度:0.7 -
9.下列關于DNA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異性,但其基本組成單位都相同 B.DNA單鏈中有羥基和磷酸基團的末端分別稱為5′端和3′端 C.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DNA的基本骨架 D.細胞內的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而成 組卷:112引用:10難度:0.7 -
10.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再讓其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噬菌體在細菌體內復制了4次,從細菌體內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中含有32P的噬菌體和含有35S的噬菌體分別占子代噬菌體總數的( )
A. 和118B. 和018C. 和138D. 和038組卷:20引用:5難度:0.7 -
11.以兩株高莖豌豆為親本進行雜交,子代中高莖和矮莖的數量比例如圖所示,則高莖中的純合子比例( )
A.1 B. 12C. 13D. 14組卷:26引用:5難度:0.8
一、非選擇題(共3小題,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
32.如圖是人類某一家族遺傳病甲和乙的遺傳系譜圖。甲病受A、a這對等位基因控制,乙病受B、b這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遺傳病(不考慮XY同源區段)。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
(2)寫出下列個體可能的基因型:Ⅲ7
(3)Ⅲ8與Ⅲ10結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組卷:49引用:11難度:0.6 -
33.DNA的復制方式,可以通過設想來進行預測,可能的情況是全保留復制、半保留復制、分散(彌散)復制三種。究竟是哪種復制方式呢?下面設計實驗來證明DNA的復制方式。
實驗步驟:
a.在氮源為14N的培養基中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為14N-DNA(對照);
b.在氮源為15N的培養基中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為15N-DNA(親代);
c.將親代15N大腸桿菌轉移到氮源為含14N的培養基中,再連續繁殖兩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不同分子量的DNA分子將分布在試管中的不同位置上。
實驗預測:
(1)如果子代Ⅰ
(2)如果子代Ⅰ出現兩條DNA帶:
(3)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條中密度帶,則需要繼續做子代ⅡDNA密度鑒定:若組卷:7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