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8 12:30:2

          一、慧眼識珠(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40分)

          • 1.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個天山童姥,每30年返老還童一次。海洋中也有一種水母能夠反復變回“童年”,世界上已知物種中只有它有這種功能,被稱為“永生水母”。下列和它屬于同一類群的動物是(  )

            組卷:17引用:2難度:0.7
          • 2.同學們聽說過蛔蟲減肥法嗎?它是靠生吞蛔蟲卵讓其在腹腔內自由繁衍,消耗多余的營養來減肥。蛔蟲對人體危害較大,該療法極不可取。關于蛔蟲的說法你不認同的是(  )

            組卷:197引用:5難度:0.2
          • 3.很多同學都讀過《昆蟲記》,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的生物學巨著,記錄了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出的靈性等真實生活。該作品中沒有提到的動物是(  )

            組卷:2引用:2難度:0.6
          • 4.唐口麻辣魚因起源于我區唐口街道而得名,食材主要選用當地的草魚(俗稱厚子);作為濟寧名吃,該菜以“辣而不燥、麻而不木、鮮而留香”的特色美味受到眾人偏愛。下列關于魚類的描述,準確的是(  )

            組卷:22引用:2難度:0.6
          • 5.下列動物的呼吸結構匹配錯誤的是(  )

            組卷:0引用:2難度:0.6
          • 6.今年南方一些省市發生多起“蛇登門”事件,“蛇類警情”再度攀升,引發恐慌。蛇是我們熟悉的爬行動物,只有掌握了它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才能更好地去防范。下列關于爬行動物的描述有誤的是(  )

            組卷:20引用:2難度:0.7
          • 7.盛夏時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水草豐美,各種夏候鳥和留鳥混群棲息、筑巢繁衍,與藍天、白云和濕地中的植被共同繪就了一幅和諧的自然風光畫卷。這里每年南來北往的鳥類超過600萬只,種類由1992年的187種增加到371種,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下列特征屬于鳥特有的是(  )
            ①體表被覆羽毛
            ②雙重呼吸
            ③體溫恒定
            ④龍骨突附著發達的胸肌
            ⑤通過產卵繁殖后代
            ⑥善于飛行

            組卷:23引用:2難度:0.6
          • 8.2022年,我國科學家全球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完整染色體的重排,這一成果有助于深入認識染色體大規模重構對哺乳動物生長發育、繁殖演化等的影響,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新突破。下列有關哺乳動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20引用:2難度:0.6

          二、理解應用(每空2分,共60分)

          • 24.2月14日晚,冬奧“四朝元老”徐夢桃以108.61的高分奪得自由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為中國女隊實現了該項目冬奧金牌“零的突破”。徐夢桃一路努力前行,也落下了滿身傷病:左腿前十字交叉韌帶斷裂、左膝內側70%半月板被切除……雙腿清晰可見的疤痕,見證著她一次次的愈挫愈勇。請你結合運動系統的組成分析作答:

            (1)徐夢桃高舉國旗,上臂處于自然伸直狀態,此時她的肱二頭肌處于
             
            狀態,該骨骼肌兩端的部分叫做
             
            。運動系統就是由骨骼肌和
             
            組成的。
            (2)如圖為關節結構示意圖,在運動中起到
             
            (動力/杠桿/支點)作用,外界暴力沖撞極易發生脫臼,即[
             
            ]
             
            從[
             
            ]
             
            中脫出。
            (3)為防止脫臼,減少半月板損傷,請你給運動愛好者提一些合理化建議;
             

            組卷:4引用:3難度:0.5
          • 25.7月8日,2022絲綢之路周在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中國是最早利用蠶絲的國家,古史上有伏犧“化蠶”,嫘祖“教民養蠶”的傳說。在3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開始飼養桑蠶了。桑蠶喜歡吃桑樹葉,這一行為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并在課下進行了積極探究:
            背景資料:家蠶總是取食桑葉,而不吃樟樹、榆樹葉,這是由于桑葉中含有家蠶喜歡的某種物質。
            提出問題:家蠶總是取食桑葉,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嗎?
            作出假設:家蠶取食桑葉是先天性行為。
            制訂計劃:
            (1)實驗用的家蠶應該選擇
             

            A.長大的家蠶
            B.取家蠶的卵,等待剛孵出的家蠶
            C.蠶蛾
            (2)實驗用的桑樹葉、榆樹葉要剪成大小、形狀相同且數量相等的若干塊,其主要目的是
             

            (3)把剪好的葉片間隔排成一圈,如圖
             
            所示,在圈中央用毛筆掃入20余只蟻蠶,20~30分鐘后觀察,看看蟻蠶取食哪種植物的葉片。

            得出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假設相吻合,那么你得到的結論是:
             

            組卷:22引用:2難度:0.2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