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德州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1 1:0:2
一、選擇題
-
1.最新研究表明,內質網膜與線粒體膜、高爾基體膜等之間存在緊密連接的結構,稱為膜接觸位點(MCS),如圖所示。MCS能夠接收信息并為脂質、Ca2+等物質提供運輸的位點,以此調控細胞的代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MCS中既有受體蛋白,又存在轉運蛋白 B.MCS加強了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 C.內質網與核糖體和中心體之間也存在MCS D.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進行信息交流必須經過MCS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2.褐色脂肪組織細胞(BAT)的線粒體內膜富含ATP合成酶,該酶能在跨膜H+濃度梯度的推動下合成ATP。寒冷條件下,BAT內的UCP蛋白能在線粒體內膜上建立新的運輸通路,該通路增大了內膜對H+的通透性,從而消除H+梯度,維持體溫穩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與Pi結合成ATP B.H+通過UCP蛋白的運輸方式為易化擴散 C.消除線粒體內膜兩側的H+梯度,BAT將不會合成ATP D.寒冷條件下,BAT通過減少ATP合成使更多能量轉化為熱能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3.為滿足蛋白質代謝障礙患者對低谷蛋白稻米的特殊需求,科研人員培育出了低谷蛋白水稻突變體LGC-1,LGC-1的谷蛋白基因GluB5的終止子缺失,與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達99.8%的谷蛋白基因GluB4尾尾相連(如圖所示),GluB5基因轉錄時可通讀至GluB4基因,從而形成局部雙鏈的RNA,使水稻表現出低谷蛋白性狀。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轉錄時,GluB4基因以β鏈為模板,GluB5基因以α鏈為模板 B.LGC-1表現出低谷蛋白性狀是由于基因表達的翻譯過程受阻所致 C.低谷蛋白水稻突變體LGC-1培育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D.正常的GluB5基因和GluB4基因轉錄出的RNA堿基序列互補 組卷:19引用:2難度:0.7 -
4.細胞分裂時,外界不利因素易使染色體斷裂,斷裂形成的染色體片段無法進入細胞兩極。在核膜重建后,會被遺留在細胞核外成為微核。用甲醛溶液處理萌發的大豆種子。在0.1%~3%濃度范圍內,大豆根尖細胞的微核率及染色體斷裂的發生率隨著甲醛濃度的升高而升高,超過這個范圍二者的發生率均顯著下降。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h2>
A.甲醛對大豆誘變的最佳敏感范圍為0.1%~3% B.形成微核的染色體片段可能是在甲醛的作用下喪失了著絲粒 C.隨著甲醛濃度的升高,大豆種子的微核率下降、發芽率升高 D.可以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來觀察微核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5.腎上腺素具有提高心臟收縮力、加快心率并促進血管收縮的作用。皮質醇可通過促進相關基因的表達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迷走神經可通過釋放乙酰膽堿作用于腎上腺髓質細胞促進腎上腺素和嗜鉻粒蛋白(CgA)的分泌。研究發現,CgA能轉變為兒茶酚抑素,兒茶酚抑素可作為乙酰膽堿受體拮抗劑發揮作用,其水平降低會誘發原發性高血壓。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h2>
A.腎上腺素的分泌既存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又存在反饋調節 B.腎上腺髓質細胞上存在皮質醇和乙酰膽堿的受體 C.腎上腺髓質合成和分泌腎上腺素的活動不受意識的支配 D.抑制CgA分泌的藥物可有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 組卷:52引用:3難度:0.6 -
6.Her神經元能促使睡眠到覺醒狀態的轉化,并維持覺醒狀態??蒲腥藛T推測老年人睡眠時間短、易覺醒可能與Hert神經元活動改變有關。為驗證這一推測,科研人員利用年輕鼠和老年鼠進行了Hert神經元離體電生理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A.在老齡化過程中,Hert神經元的K+通透性降低 B.與年輕鼠相比,睡眠階段老年鼠的Hert神經元更易被激活 C.增大年輕鼠的Hert神經元外Na+濃度,神經元更容易被激活 D.向老年鼠的Hert神經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劑,易覺醒癥狀可得以改善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7.肝臟中6-磷酸葡萄糖酶缺乏可導致糖原累積?、裥停R床表現為空腹低血糖、生長發育緩慢。如圖為相關部分代謝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葡萄糖氧化分解產生ATP,而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消耗ATP B.正常人肝細胞中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和葡萄糖激酶基因均能表達 C.糖原累積?、裥图毙园l作時應立即靜脈注射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溶液 D.糖原累積?、裥突颊咦⑸湟雀哐撬乜梢跃徑饪崭沟脱前Y狀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8.科研人員用LCM病毒感染小鼠甲,7天后殺死小鼠并分離得到脾臟細胞,再取帶51Cr標記的被LCM病毒感染的同種小鼠乙的吞噬細胞,將上述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混合培養一段時間,經離心后檢測到上清液中51Cr的放射性高于對照組(提供脾臟細胞的小鼠未受LCM病毒感染)。下列有關推測錯誤的是( ?。?/h2>
A.從小鼠甲中分離得到的脾臟細胞中含細胞毒性T細胞 B.LCM病毒感染可激發小鼠甲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C.小鼠的吞噬細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細胞 D.若去除小鼠甲的APC細胞,上清液中放射性將增強 組卷:3引用:1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24.褪黑素是一種藻類化合物,在動植物體內具有相同的合成途徑。人體內的褪黑素是由內分泌腺松果體分泌的激素,具有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的作用,其分泌的調節過程如圖甲所示。
(1)外界暗信號會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使其細胞膜內電位變為
(2)據圖可知,暗信號引起褪黑素合成和分泌的調節方式是
(3)研究發現,褪黑素在植物體內雖然含量微少,但在調節生長發育、增強植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茖W家將褪黑素確認為一種植物激素,其依據是
(4)為探究褪黑素(MT)對鹽脅迫條件下蕎麥幼苗生長的影響,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CK表示對照組)。
分析圖1可推斷出MT能組卷:8難度:0.7 -
25.“恐懼生態學”認為恐懼能影響獵物的取食行為,即使大型肉食動物沒有捕殺獵物,它們的叫聲、氣味也會使獵物不安甚至逃離。莫桑比克內戰導致該國某國家公園內植食性動物林羚的天敵—大型肉食動物兒近滅絕,使一直生活在密林地帶躲捕食的林玲敢于冒險進入無樹的平原地帶。
(1)從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上劃分,林羚屬于
(2)為探究大型肉食動物的消失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生態學家們分別在密林地帶和平原地帶播放捕食者的叫聲,隨后測定實驗前后林鈴與聲源間的距離變化,并分析了林羚的食物組成,結果如下:
表1離聲源的距離變化(m) 平原 密林 實驗組 76.4 73 對照組 -5.1 -7.6 平原 密林 食物中的比例 番荔枝科 0 0.08 溝繁縷科 0.1 0 豆科 0.8 0.25 食物中可消化的能量(kJ/g) 14.1 12.7 食物中可消化的蛋白質(% 18 11.5
②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其意義是
③結合上述研究結果,分析林羚從密林遷移到平原的原因有
(3)林羚遷入平原地帶后,某雜食性動物的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由2:1調整為5:1,理論上講,該生態系統供養的該雜食性動物的數量約為原來的組卷:3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