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蘇科新版七年級上冊《1.1.2 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的排列順序是(  )
            ①作出假設        ②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③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
            ④制定實驗計劃    ⑤實施實驗并記錄        ⑥分析實驗得出結論。

            組卷:36引用:10難度:0.9
          • 2.某同學在森林公園游玩時,發現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現。松鼠是吃松果的,應該在松樹上,怎么會在這里出現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筍呢?為了驗證自己的疑問,他拔了幾顆新鮮竹筍放在路邊,然后靜靜地躲在一旁觀察,一段時間后還真發現松鼠抱著竹筍津津有味地啃了起來。就“拔了幾顆新鮮竹筍放在路邊,然后靜靜地躲在一旁觀察”這一環節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組卷:94引用:26難度:0.9
          • 3.久置空氣中的烤面包片,難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學觀察到這一現象,提出: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這屬于實驗法研究步驟中的(  )

            組卷:318引用:133難度:0.9
          • 4.關于科學探究和普通光學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79引用:14難度:0.9
          • 5.科學是基于尋求解釋的探究過程,一般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下列關于探究的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519引用:59難度:0.4
          • 6.如圖所示:①②為兩種放大倍數不同的物鏡,③④為兩種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⑤⑥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哪種組合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

            組卷:180引用:28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19.(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
             
            (填“目鏡”或“物鏡”),以免壓碎玻片標本。
            (2)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
             
            像;如果透明玻片上寫“b”,那么顯微鏡觀察到的是
             
            ;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
             
            。(填“多”或“少”)
            (3)對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結構是
             
             

            組卷:75引用:15難度:0.5
          • 20.顯微鏡使用的相關問題: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的放大倍數的乘積。
            (2)若環境照明較暗,你需要轉動遮光器來選擇較大的
             
            ,以增加通光量。
            (3)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視野內有明顯污跡。它不可能存在于
             
            上。
            A.目鏡
            B.玻片標本
            C.反光鏡
            D.物鏡
            (4)小津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右側。為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心,她應該將標本向
             
            側移動。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