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甘肅省蘭州市東方學校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9/23 10:0:8

          一、單項選擇題

          • 1.北京冬奧會賽會志愿者共1.9萬名,每個志愿崗位散發的微光匯聚成耀眼奪目的光源,為奧運盛會增添了亮麗的色彩。這說明(  )

            組卷:121引用:55難度:0.7
          • 2.張軍國慶節隨爸爸一起出去旅游,這是他在日記中記下的話:今天很不高興,我親眼看見走在我前面的游客將吃完的零食袋子扔在了走廊上。我說了一句:“請帶走你的垃圾。”他竟然回了一句:“多管閑事。”該游客的行為(  )
            ①是不自尊的表現,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②說明他缺少公德意識,不遵守社會秩序
            ③是不文明行為,也是違法行為
            ④雖不符合道德要求,但扔垃圾是他的權利和自由

            組卷:52引用:15難度:0.7
          • 3.我們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彩,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下列同學的做法能體現這一主題的是(  )
            ①明明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
            ②東東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③波波周末去網吧通宵玩游戲
            ④凡凡關注疫情防控工作的進展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4.西班牙文學家塞萬提斯說:“禮貌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這句話啟示我們(  )
            ①禮貌有助于促進我們與人交往,和諧相處
            ②做一個禮貌的人,就要對人尊重、寬容、謙讓
            ③講禮貌有利于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④從細節做起,做學禮、明禮、守禮的人

            組卷:22引用:4難度:0.6
          • 5.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學習做一個積極的社會人,養成親社會行為。下列行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①當同學們知道小梅因家境貧寒面臨輟學時,都踴躍捐款資助
            ②小亮的好朋友被小平欺負了,他挺身而出,和好朋友一起揍了小平一頓
            ③小明積極參加交通勸導活動
            ④小強游覽泰山時在石壁上刻下“小強到此一游”

            組卷:45引用:5難度:0.6
          • 6.當今世界,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2021年國慶期間,小方與父母到青海旅游,通過網絡,查到了合適的車次,又把青海的旅游景點瀏覽了一遍,還查詢了交通食宿方面注意的問題。小方一家的青海之行非常順利。這說明(  )
            ①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②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③網絡無所不能,可以事事依賴網絡
            ④通過網絡可以獲取實用的信息和知識

            組卷:50引用:3難度:0.7
          • 7.疫情期間,我們常看到微信好友之間轉發的一些未被核實的疫情信息,相關專家提醒:未經證實散播謠言,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造成群眾恐慌,或嚴重后果的將承擔刑事責任。對于復雜的網絡信息,我們應該(  )
            ①增強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
            ②遠離網絡、遠離是非
            ③理性,慎重對待
            ④遵守道德與法律規則

            組卷:17引用:4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

          •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級地震,賽格國際購物中心餐飲區許多人因逃生,未付就餐費,高達6萬余元。9日中午11時許,一身著藍色短袖,約30來歲、長相帥氣的平頭男子走到收銀臺前說,抱歉,我要結8日晚用餐的賬。他用手指了指他用餐的餐桌,核對菜單后,付清了190元的餐費。

            (1)你怎樣評價回頭買單的行為?
            (2)誠信有什么重要意義?
            (3)向回來結賬的小伙子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22.以下是李果同學某一天的“所聞”“所見”“所感”。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所聞】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于2020年12月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所見】李果跟張強在上學的路上看到同學王明跟一群社會青年在破壞路燈,張強跑過去制止,但他們不僅沒有停止破壞行為,還嘲笑張強多管閑事,圍攻張強,李果上前極力勸說,但勸說無效。
            【所感】晚上回到家,李果感慨萬千:同學王明在小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上初中后卻結交了一群不良社會青年,經常跟他們在街上晃蕩,去網吧玩游戲,無心學習,三次被學校紀律處分,甚至進過派出所。今天竟然還想動手打張強,按照他這樣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辨行為】
            (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材料中畫橫線的行為分別屬于哪一種違法行為?
            【善應對】
            (2)看見張強被欺負,運用所學知識,李果應當怎樣做?
            【談感悟】
            (3)上述材料對未成年人加強自我防范、做合格公民有何啟示?

            組卷:20引用:7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