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鷹潭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5/1/6 11:0:3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數字敘事是數字技術進入敘事領域的產物,是一種在線敘事,具有人機交互的性質,由制作者、讀者和計算機共同完成。目前主要有超文本小說、互動影視作品等類型。
數字時代的敘事文本已經很難用經典敘事學加以闡釋和分析了。盡管數字敘事中“講故事”這一核心因素仍然存在,但故事的結構形式和文本的呈現方式已經改變,這對經典敘事學的基本理論和核心概念構成了挑戰。
視角是經典敘事學中的關鍵要素,指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直接決定作品的面貌和風格。英國小說理論家盧伯克在《小說技巧》中提到,視角在敘事文本中處于支配地位,是理解敘事作品的入口。而在數字敘事中,視角常常游移不定。如在超文本小說中,制作者提供了故事的各類材料和節點鏈接,不同節點的鏈接使視角的不定性成為必然。隨著讀者將界面的一個個鏈接打開,故事的焦點不斷轉移,從一個人物跳到另一個人物,從眼下事件轉向另一事件,觀察角度始終處于變換之中。在這個過程中,視角的承擔者除人物和敘述者外,作為操作者的讀者也加入其中。
與視角相關聯的敘述者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在經典敘事學中,敘述者作為敘述主體,是故事的講述者和組織者。而在數字敘事中,敘述者的敘述功能受到讀者制約,敘述者須根據讀者的指令展開敘事進程,也就是說,敘述者需要在與讀者的互動中才能完成事件的組織和故事的進展。如在超文本小說中,節點的設置往往造成敘述的擱置,只有通過讀者的點擊才能延續故事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讀者與敘述者共同承擔著敘事功能。
時間是經典敘事學的又一基本特征。盡管在常規紙質敘事文本中,敘述時間也會出現閃前、閃回、交錯的現象,或多條線索并行發展,但這些并不影響讀者對故事情節的把握,讀者仍然可以從令人眼花繚亂的敘述中辨認出明晰的時間脈絡,并獲得重建的快樂。數字技術完全顛覆了這一秩序,數字敘事呈現的是敘述時間的空間化。如在布滿節點的超文本小說中,時間被割裂,呈播散態勢,情節發展主要不是依據時間而是通過鏈接把各種敘事片段隨機組合在一起,不同的鏈接縱橫交錯,敘述時間成為一座來回纏繞的迷宮。在互動影視作品中,時間軌跡也因讀者的介入和選擇而朝不同方向發展,形成不同的故事結局。敘述時間的空間化也表現在數字敘事呈現的方式中。如今的數字敘事主要以多媒體的形式出現,除文字外,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多種媒體形式也作為文本的重要因素存在于敘事文本中。在這樣一個多媒體異質共存的空間中,敘述時間被淡化甚或被遮蔽,數字敘事從時間走向了空間。
在數字敘事中,文本沒有主軸結構,是一個開放系統,其內在結構呈“塊莖”分布,具有非延續性和擴張性的特征。就文本而言,數字敘事由多個節點組成,這些節點不僅造成了敘事的間斷,而且標示了多條路徑,故事由此不斷分叉、延伸。這些節點之間既沒有等級之分,也沒有先后順序,因此不存在某個固定中心。讀者在閱讀中可以隨時定位,自由選擇某個瞬間作為中心,并在操作中不斷轉移關注點。
簡言之,數字技術進入敘事,已不僅僅是媒體變遷所出現的“換筆”,也不是跨界所造成的某種敘事擴張,而是對經典敘事學理論的根本性沖擊和改造,具有某種革命性的意義。
(摘編自胡亞敏《數字時代的敘事學重構》)(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字敘事是一種由制作者、讀者和計算機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在線敘事。
B.數字敘事仍是“講故事”,但故事的結構形式和文本的呈現方式與經典敘事學不同。
C.數字敘事的文本以多媒體形式呈現,由圖像、動畫、視頻、聲音多種媒體形式構成。
D.數字敘事的文本是沒有主軸結構的開放系統,系統中的節點既不分等級也沒有先后順序。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總分總論證結構,從視角、敘述者、時間、結構四個方面論述數字敘事對經典敘事學構成的挑戰。
B.第三段引述盧伯克的觀點,意在強調視角是經典敘事學中的關鍵要素,對于寫作和理解敘事作品非常重要。
C.第五段列舉超文本小說和互動影視作品的例子,具體論證了數字敘事具有敘述時間空間化的特點。
D.文章在論證數字敘事的時間和結構時,采用相同的論證思路,先與經典敘事學比較,然后分析論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數字敘事中,敘事的視角、進程等均受到讀者指令的影響,這讓作為操作者的讀者處在了數字敘事的主導地位。
B.在閱讀經典敘事作品時,讀者因梳理交錯的敘述時間而參與到敘事中,從而改變敘事方向,獲得重建作品的快樂。
C.數字敘事的文本內在結構呈“塊莖”分布,不存在某個固定中心,這意味著超文本小說比傳統小說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D.數字敘事是對經典敘事學理論的革命性改造,不能把它理解為媒體變遷出現的“換筆”和跨界造成的敘事擴張。組卷:7引用:9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范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原本不存在的某些物種,經人類有意或者無意引入后,在自然條件下建立種群并對本地性質相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的現象。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安全產生極大威脅,對生物多樣性、生物安全和國民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據統計,外來物種入侵對我國農林牧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百億元。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重視外來物種入侵防治工作。自2003年起,原國家環??偩趾椭袊茖W院先后公布了4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陸續就紫莖澤蘭、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等71種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的形態特征、地理分布、入侵危害以及控制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和分析。盡管如此,我國目前面臨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仍不容樂觀。
在應對外來物種入侵方面,我國與外來物種入侵管理和監督有關的法律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動物防疫法、種子法、畜牧法等。在行政法規層面,我國目前制定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這些行政法規主要基于檢驗檢疫制度來對外來入侵物種進行監管。此外,我國還制定了一些與外來物種入侵相關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依托于這些立法,我國目前實施的外來物種入侵專門制度主要包括檢驗檢疫制度、名錄制度、引種許可制度等。其中,檢驗檢疫制度要求,輸入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種子、種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必須事先提出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目前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的名錄包括進境植物檢疫禁止進境物名錄,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水產苗種管理辦法》也對進口水產苗種的種類實行名錄分類管理,I類為禁止進口名錄,II類和III類為限制進口名錄。引種許可制度主要包括野生動物外來物種引進許可和水產苗種引進許可兩方面。這些制度在外來物種入侵防治管理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目前與外來物種入侵防治相關的立法大多并非以外來物種入侵防治為直接目的,存在目的偏離、調整范圍不完整、監管體制不順暢、監管制度不健全、法律責任缺失等問題,都對外來物種入侵管理產生了不利影響。在此情形下,健全和完善外來物種防治和監管機制成為迫切之需。
為有效控制和清除外來入侵物種,還應事先對可預見的緊急狀況和應急措施進行充分考慮,制定周密的,應急預案。唯有如此,方可形成健全的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法律體系。
(摘編自于文軒《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材料二:
目前,我國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外來物種入侵的法律法規很多?!皬倪@些法律法規有關防范外來物種入侵的具體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通過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安全的具體行動體現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敝袊▽W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業法研究所所長周訓芳列舉說,首先,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進出口口岸把好關,嚴格禁止不允許入境的物種入境,對允許入境的物種要確保物種本身安全、健康,不攜帶動植物病蟲害,能夠適合我國農業、林業生產的需要;其次,建立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加強對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雜草、鼠害的監測、預警、防治,建立重大動物疫情和植物病蟲害的快速撲滅機制,通過嚴格的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防止危險性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確保國家生物安全;最后,對危險性有害生物采取措施除治,對違反規定生產經營的動植物和動植物產品予以封存、沒收、銷毀和無害化處理等,確保生物多樣性不受到外來入侵物種的破壞。
周訓芳表示,在生物安全法的實施中,還應當高度重視第八十五條第七項的“植物有害生物”對生物多樣性和國家生物安全的危害。他建議,在嚴格依法保護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鄉土樹種、天然林、天然草原的同時,加強外來物種入境檢疫管理,加強農業、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和除治,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控。將外來的植物病、蟲、雜草及時列為植物檢疫對象,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禁止其傳播蔓延,對已傳入并發生的檢疫對象盡快予以封鎖、鏟除。
(摘編自李卓謙《生物安全法如何防范外來物種入侵》)(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的我國來說,生境退化、物種減少等問題令人困擾,生物安全依然存在嚴峻挑戰。
B.我國通過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并制定與物種入侵相關部門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應對外來物種的入侵。
C.一些能夠適合我國農業、林業生產需要的外來物種,在確保物種本身的安全、健康且不攜帶動植物病蟲害后,允許入境。
D.長期以來,我國極重視外來物種的入侵防治工作,重視經驗的整理與分析,從而制止了外來物種的入侵。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生物多樣性、生物安全等問題影響我國的國民經濟,外來物種的入侵已造成了我國在農林牧漁業等方面百億元的損失。
B.根據我國檢驗檢疫制度的要求,對于急需輸入的動物、植物或它們的種子等,可以邊運輸邊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
C.面對外來生物入侵,只要高度重視“植物有害生物”對生物多樣性和國家生物安全的危害就能控制其入侵。
D.我國在外來物種入侵管理方面不太完善,跟我國目前與之相關的立法并非以外來物種入侵防治為直接目的有一定關系。
(3)面對外來生物入侵的嚴峻形勢,為做好防范,你有何合理的建議?請簡要說明。組卷:0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平涼之地
蔣子龍 古涼州,即現在的河西走廊,從來就是經略西北的軍事要地,還是古絲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長劍,而平涼就是劍柄,是蓄力、發力的地方。自古以來誰掌握了這把長劍,誰就能控制中原。因為平涼位于陜甘寧交匯的幾何圖形中心,橫跨關山,襟帶涇水,外阻河朔,內當隴口,屏障三秦,擁衛畿輔。
春秋五霸時期,齊桓公就據此西伐大夏;而秦穆公則伐西戎,開地千里。漢武帝時能夠喊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涼長劍”,所向披靡,成為一代“戰神”。左宗棠為解決由陜甘民變引發的西北亂局,進駐平涼,在此地控制局面,策應各方,后受命從平涼出發收復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農紅軍長征時期,平涼的靜寧仍是長征領袖的駐地。1936年,靜寧的界石鋪成為“紅軍會師的中心基點”,當年10月8日,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這里會師,并以此為落腳點開始縱橫穿插。到今天,“平涼長劍”還在守護著國家領空乃至太空……
平涼是目前考古所能證實的最早有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從平涼境內采集到的石器、人類頭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馬、羊等動物化石證明,60萬年前這里就出現了人類活動的痕跡。
平涼還有相當數量的古樹,其中尤以兩株古槐最為珍奇。一株生長在關河村,巍巍然一樹擎天,氣象非凡。三千多年來吟風嘯雨,鐵皮棱锃,全無破損,通身上下竟沒有一個枯枝,體現了極其強盛的生命力。經國家林業局的專家測定,它的樹齡已有3200余年,是國內現有的槐樹之最,被奉為“華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樹干、樹枝上還寄生著楊樹、花椒樹、五貝子、玉米、小麥等十來種植物,都還長得很不錯,也是一大奇觀。過去這里是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由于人們相信老樹通神,古槐王理所當然地成了神樹。每年從全國各地來朝拜的人不計其數,大樹下永遠擺著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柵欄上還掛滿了大紅綢緞,洋溢著吉祥喜慶的氛圍。距離古槐王一千米左右,另有一株已有3000多年樹齡的老槐樹,它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樹干卻依然高高挺立,枝葉翠綠,生機老道,堪稱“活的文物”,仍舊頑強地述說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傳奇……
古涼州橫跨關山,關山(又稱隴山、六盤山),被稱為“西出長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綿延240千米,在距離平涼市莊浪縣東北33千米處的山巔林海之中,兀自出現一片山頂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約50畝,狀若臥蠶。湖水清湛,其深莫測,無論旱澇,水位不變,四周青黛環拱,草木蓊郁。這就是名聲赫赫的“雷澤”,今稱“朝那湫”。乃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歷來被視為朝覲、探尋華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帝王世紀》載:“太皞帝庖犧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跡出于雷澤之中,華胥履之,生庖犧于成紀。”這是個美妙的故事,美麗健碩的姑娘華胥,在綠草茵茵的雷澤湖畔發現了一對清晰而巨大的腳印,她好奇地將自己的腳踩到這個大腳印上,12年后,她在成紀生下了被尊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創造的“成紀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起點,記錄了中華民族創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涼的靜寧、莊浪兩縣之間,還保留著古成紀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當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標志著中國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畫卦,而升華于黃帝問道。道,是中國哲學的思想內核,也是中華文化的根脈,無論是歷史邏輯演繹的必然,還是文明進程中的巧合,伏羲畫卦和黃帝問道,竟都發生在平涼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涼城西15千米,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實也是關山的支脈。秀嶺奇峰,峻極于天,林木蔥茂,嵐氣朦朧,遠眺神思縹緲,走近則爽氣侵骨。4700多年前,黃帝為求治國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史記?五帝本紀》),即沿著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長途跋涉登崆峒。這是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這一年被奉為道歷紀元的開始,也就是今人所熟知的“黃歷”。黃帝從廣成子處獲受自然之經,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開創了長期的圣治,中華文明再次達到高峰。
黃帝問道之后,周穆王也西來登崆峒、拜王母?!赌绿熳觽鳌分杏涊d,西王母在關山另一條支脈回山,接見了周穆王,并饋贈給他八車玉石。后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繼跟著北斗七星的斗柄登臨崆峒山,朝圣訪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獲得修身治國的玄妙法門。秦始皇朝圣后,還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頌:“西來第一山”。
由此,平涼便成為千古圣地,歷代的名流墨客,爭相西來,一登崆峒,想從“大道”這個中國本源文化的母體中汲取營養。同時,這些先圣、先賢也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諸多經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質;廣成子的《自然經》和黃帝的《陰符經》是對“道”的闡發;《黃帝內經》解讀生命真相;《黃帝四經》論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涼靜寧的云臺山行醫修道,并著《肘后方》。中國第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就是從《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得到啟發,提煉出人類治療瘧疾的“青蒿素”。
行筆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個深深植根于華夏文明的平涼,究竟蘊藏著多少中華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碼”呢?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既有對平涼歷史的追溯,也有對今天的敘寫,多次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平涼歷史對今天的重要影響。
B.平涼之地是中國古人類重要的發祥地,古樹的生命力旺盛且與人類生活聯系密切,這印證著此處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文章寫道古涼州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人華胥履巨人腳印生伏羲的神話傳說,為這個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D.屠呦呦從《肘后方》中得到啟發,提煉出“青蒿素”這一事例,既寫今人可以從典籍中汲取營養,更寫屠呦呦為人類作出的杰出貢獻。
(2)請簡要賞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妙處。
(3)有人評價蔣子龍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書寫,而彰顯歷史文化感”。請簡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彰顯平涼的歷史文化感的。組卷:6引用:2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短文,完成問題。
??良好的柔韌性能增加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度,改善肌肉和關節周圍結締組織的功能;避免關節僵硬,維持良好的體態;減少在激烈運動中的肌肉疼痛,提高身體活動效率。良好的柔韌性還能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例如身體“軟”的人能更自如地完成起身和彎腰等動作。這讓很多人喜歡起了拉伸運動,希望借此能把身體拉“軟”。
??一般而言,① :靜態拉伸、動態拉伸、收縮——放松拉伸以及同伴輔助拉伸。其中靜態拉伸最能增強柔韌性。具體方式是將關節拉伸到不能繼續伸展的位置,② 。堅持時間越長,柔韌性就會提高得越快。動態拉伸最適合作為運動之前的熱身,通過做一系列特定動作來活動相應的關節和肌肉,以達到預熱身體的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進行靜態拉伸時,要保證拉伸的強度是適宜的。通常拉伸時不應感到疼痛感覺,有不適的輕微感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明顯的疼痛,繼續拉伸極易獲得不良后果。某些拉伸,特別是頸部拉伸,可能會影響大腦供應血液和氧氣的血管,當拉伸時出現頭暈等癥狀,③ ,并避免再做類似的拉伸動作,不然就可能得不償失了。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寫出兩個帶有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部分內容。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組卷:7引用:5難度:0.7
四、寫作(60)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髯印秳駥W》
材料二: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各國都期望通過重大科技突破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中國科學院瞄準科技前沿,產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引領我國凝聚態物理、分子科學、干細胞籌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上述材料引發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立德中學學生會向全校學生征集五四青年節活動的主題語,假設你推薦的主題語是“格局?突破”,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校學生會寫一封推薦信,闡述你的思考與推薦理由。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1引用:10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