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選修1《第2章 神經調節》2022年單元測試卷(3)
發布:2024/12/7 19:0:1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研究人員對突觸a、b的突觸前神經元給予相同的電刺激,通過微電極測量兩突觸前、后神經元的電位變化,結果如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靜息狀態下膜兩側存在一定的電位差是Na+內流所致 B.刺激后突觸a的突觸后神經元出現了一個小的動作電位,但該動作電位不能傳播 C.突觸b的突觸前神經元與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類似,可產生動作電位抑制突觸后神經元興奮 D.興奮在突觸前、后神經元間的傳遞有一定的延遲,與神經遞質通過主動運輸出突觸前膜、擴散到突觸后膜有關 組卷:34引用:10難度:0.7 -
2.如圖為部分神經興奮傳導通路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或④處必須受到適宜的刺激才能產生興奮 B.①處產生的興奮可傳導到②和④處,且②和④處動作電位大小相等 C.通過結構③,興奮可以從細胞a傳遞到細胞b,也能從細胞b傳遞到細胞a D.細胞外液的變化可以影響①處興奮的產生,但不影響③處興奮的傳遞 組卷:15引用:3難度:0.7 -
3.海葵毒素(ATX)能影響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對突觸后膜識別信息分子的敏感性無影響)。科學家利用槍烏賊神經元進行實驗,探究海葵毒素對興奮傳遞的影響,圖1是用微電極刺激突觸前神經元并測得的動作電位峰值(mV),圖2是0.5ms后測得的突觸后神經元動作電位峰值(mV)結果,曲線Ⅰ是未加海葵毒素(對照),曲線Ⅱ、Ⅲ、Ⅳ分別是槍烏賊神經元浸潤在海葵毒素中5min后、10min后、15min后的測量結果。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海葵毒素處理15min后,刺激槍烏賊神經元后不會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B.持續增大微電極刺激強度,則突觸前神經元動作電位的峰值也會一直變大 C.根據實驗可推斷,海葵毒素可以抑制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 D.海葵毒素可用來開發治療重癥肌無力的藥物 組卷:33引用:5難度:0.7 -
4.如圖為膝反射示意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一根神經纖維可與一個肌細胞之間形成多個神經肌肉接點 B.⑤處釋放的是抑制性神經遞質,使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不能產生興奮 C.刺激①處,電流表指針發生兩次反向偏轉,同時引起伸肌收縮 D.一定范圍內伸肌收縮幅度隨刺激強度增大,是因為刺激強度越大動作電位越大 組卷:7引用:4難度:0.7 -
5.TRPs通道蛋白可被胞內的脂質PIP2激活,引起Ca2+內流(見圖),進而促進神經遞質釋放,最終產生痛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TRPs通道蛋白介導的疼痛產生過程屬于非條件反射 B.TRPs通道開放會引起后一細胞的突觸后膜電位變化 C.Ca2+通過TRPs通道內流的運輸方式屬于協助擴散 D.降低胞內PIP2含量為研發止痛藥物提供了新思路 組卷:39引用:11難度:0.7 -
6.突觸是兩個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器細胞之間相接觸的部位。某科研小組在研究突觸作用關系時,進行了如圖1所示實驗,果如圖2、3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給予軸突3足夠強度的刺激,電流計上的指針沒有反應 B.刺激軸突1后,神經元M有Na+內流,沒有動作電位產生 C.軸突2通過影響軸突1釋放神經遞質引起神經元M發生Cl-內流 D.軸突1釋放的神經遞質能改變軸突2和神經元M的離子通透性 組卷:81引用:13難度:0.7 -
7.蛙類的坐骨神經既有傳入神經纖維,又有傳出神經纖維,是混合神經。實驗人員做脊蛙(無頭蛙)反射實驗時,將麻醉藥處理左腿的坐骨神經,在不同條件下分別刺激左趾尖和右趾尖,觀察刺激反應,實驗結果如下表(“+”表示發生縮腿反射)。“-”表示不發生縮腿反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用藥前 用藥后5分鐘 用藥后10分鐘 用藥后15分鐘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刺激左趾尖 + + + + - + - - 刺激右趾尖 + + + + - + - + A.脊蛙沒有大腦皮層,縮腿反射的中樞受到破壞 B.該麻醉藥對傳出神經的起效比對傳入神經快 C.用藥后10分鐘,左腿的傳入神經已經被麻醉 D.用藥后15分鐘,右腿的傳出神經已經被麻醉 組卷:30引用:8難度:0.6 -
8.人體各部位的感覺與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體覺區與運動區中有它的代表區。下列關于人大腦皮層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底部受損,會使對側下肢的運動功能出現障礙 B.一側手指傳入神經上的神經沖動,可傳到對側大腦皮層中央后回中間部 C.頭面部肌肉的代表區,在運動區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細的部位如手,在體覺區所占的面積比軀干的小 組卷:93引用:24難度:0.8 -
9.如圖表示當有神經沖動傳到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從突觸小泡內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的機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內可避免被細胞內其他酶系破壞 B.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會使突觸后膜產生去極化 C.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后有部分可以重新被突觸前膜回收 D.同種遞質作用于不同突觸后膜,對突觸后膜產生的影響可能不同 組卷:40引用:4難度:0.7 -
10.取某動物的離體神經纖維培養在與正常海水濃度相同的培養液中,給予適宜刺激后產生動作電位,如圖分別為該離體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產生、傳導、傳遞的示意圖。
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將離體神經纖維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濃度的溶液中,圖甲的a點將降低 B.發生K+外流的過程分別是圖甲中的a-b、圖乙中的③-② C.圖丙中,f接受g傳遞來的化學信號可能會產生圖甲所示的變化 D.圖甲、乙、丙中,復極化過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 組卷:44引用:4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個題,共50分。
-
29.圖1表示縮手反射的反射弧,圖2、圖3分別表示圖1虛線框內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1)圖1中表示效應器的是
(2)圖3中,表示興奮部位的是
(3)興奮在圖2所示處只能單向傳遞的原因是
(4)如圖4是測量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的裝置,圖5是測得的動作電位變化(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①圖4狀態測得的電位相當于圖5中的
(5)假如圖6中的Y來自圖7中的A,圖6中的X來自大腦皮層,當針刺破手指的皮膚,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導致效應器產生反應,則Y釋放的物質使突觸后膜具有產生組卷:13引用:3難度:0.6 -
30.以實驗動物蛙為材料,開展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要求與說明: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具體實驗操作過程不作要求,實驗條件適宜)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反射弧分析的實驗及有關問題如下:為驗證脊蛙屈腿反射(屬于屈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實驗思路是用1%H2S04溶液刺激蛙一側后肢的趾尖,出現屈腿,說明反射弧完整。驗證刺激感受器與產生屈腿不是同時發生的實驗思路是
(2)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的細胞內Na+濃度均低于細胞外,K+濃度均高于細胞外,但這兩種細胞內的Na十濃度不同,K+濃度也不同。實驗證明蛙下肢的一條肌肉直接與該肌肉相連的神經接觸,引起該肌肉收縮,其主要原因是
(3)將蛙坐骨神經纖維置于生理溶液中,測得其靜息膜電位為-70mV,若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溶液中的K+濃度,并測量膜電位變化。預測實驗結果(以坐標曲線圖形式表示實驗結果)。組卷:221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