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4 測量平均速度》2023年同步練習卷
發布:2024/9/4 10:0:9
一、選擇題
-
1.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要使斜面保持一個較小的坡度,以便于測量時間 B.小車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 C.小車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 D.測量小車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時,要讓小車從斜面中點由靜止下滑 組卷:90引用:10難度:0.7 -
2.小軍同學用下列四種方法測定小球沿桌面滾動時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認為最好的是( )
A.先選定一段較長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B.先選定一段較短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C.先選定一段較長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D.先選定一段較短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組卷:583引用:76難度:0.9 -
3.在測物體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如果測出物體的運動時間比實際值偏大,則測量出的物體的平均速度( )
A.跟實際值相同 B.比實際值偏大 C.比實際值偏小 D.不能確定 組卷:120引用:10難度:0.9 -
4.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且保持不變,則該被測汽車速度是( )
A.28.33 m/s B.13.60 m/s C.14.78 m/s D.14.17 m/s 組卷:924引用:6難度:0.5 -
5.某小組同學要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他們用一個長方體的小木塊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形成一個斜面,如圖所示,他們要測量小車從A滑到C的過程中,小車通過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圖中方框內的數字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保持較大的坡度 B.實驗中誤差的主要來源是小車通過的路程的測量 C.根據圖中的信息可知小車從B點到C點所用的時間tBC=2s D.如果小車過了C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AC會偏小 組卷:850引用:3難度:0.6
三、實驗探究題
-
15.小明同學用如圖的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他將小車從坡頂A處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滑到坡底C處的時間t1=2.6s;再次將小車從A處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滑到中點B處的時間t2=1.8s。
(1)通過小明的測量數據可以判斷,小車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測量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應該將小車從 處靜止釋放,并在B處開始計時,在C處停止計時。(選填:A、B)
(3)物體運動的情況還可以通過另一種辦法即時測定、顯現出來。位置傳感器利用超聲波測出不同時刻小車與它的距離,計算機就可以算出小車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圖)。屏幕圖象如圖所示,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通過圖象可以看出小車在斜面上滑下時是 (選填:勻速、加速)運動的;小車到達坡底時的速度為 m/s。
(4)實驗結束后,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滾動所經歷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為此他選擇了質量大小不同但光潔程度相同的4個玻璃小球,實驗測得4個小球在斜面上滾動所經歷的時間如表所示:序號 質量/g 時間/s 1 10 3.15 2 15 3.15 3 18 3.15 4 25 3.15
B.通過對上述實驗數據的分析,能得到的結論是:小球在斜面上滾動所經歷的時間與 ;
C.你猜想小球在斜面上滾動所經歷的時間可能與 等因素有關(寫出一個)。組卷:12引用:3難度:0.6
四、解答題
-
16.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當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實驗中為了便于操作,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選填“大”或“小”),以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
(2)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選填“大”或“小”)。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則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車通過上半程的速度vAB與小車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BC,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組卷:56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