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16課 貓》2017年同步練習卷(7)
發布:2024/12/28 10:30:2
一、基礎知識展示
-
1.下列語句中有錯別字的是( )
A.后來這只貓不知怎的忽然削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澀了 B.三妹便慫恿著她去要一只來 C.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著一只很可憐的小貓 D.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以一頓懲戒 組卷:132引用:5難度:0.9 -
2.文章寫于1925年,當時的現代文學家們的現代漢語的使用還是不很規范的,好多語句與現在的用法有很大差異。請你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只渾身黃色的小貓同來。(這里的“卻”,不表轉折,而是表示并列,西方語言中的這個詞,包含的關系很多,作者在這里使用這個連詞時,錯用了古代漢語的“卻”。應該使用“還”。) B.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飛過時”中的“時”,多余。在西方語言中,這種重復是正常的。但在漢語中,前面有了“有時”,就已經表示是處在“有時”后面的動作發生的時候,就不再用“時”了。改為“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它也會撲過去捉。”) C.我們如不取來留養,至少也要為冬寒與饑餓所殺。(“至少”說得絕對,后來的現代漢語說“可能”、說“恐怕”(表揣測)并去掉“也”。) D.好像它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掙扎”一詞,在古代漢語中出現較晚,但都表示雙方活動中的某一方的動作,而不表示“他與他”共同都在“掙扎”。現代漢語中不再使用古代漢語的意思。) 組卷:90引用:4難度:0.9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0分)
-
6.(三)臨江之麋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垂涎
(2)翻譯下列句子。
①積久,犬皆如人意。
②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
(3)這篇寓言你認為它的寓意是什么?組卷:186引用:2難度:0.1
三、文學夢想傳真
-
7.假如你就是那只“冤屈而死”的第三只貓(花白貓),寫一篇題為《一只花白貓的回憶錄》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組卷:84引用:4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