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 短文二篇 答謝中書書》2019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5/1/3 4:0:2

          一、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0分)

          • 1.閱讀下面文言文章,完成各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      (乙)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注釋:①魚梁:一種捕魚的設施,用石頭圍成一道阻水堰,中間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驟然突起或兀然高聳的樣子。 ③嵚(qīn)然:山勢高峻的樣子。 ④羆(pí):棕熊。
            (1)解釋加下劃線詞。
            ①五色交輝
             

            ②四時
             

            其奇者
             

            ④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
            (3)回答問題。
            ①《答謝中書書》
             
            這個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點,《鈷鉧潭西小丘記》
             
            這個詞簡潔概括石頭的特點。
            ②兩篇文章寫景的時候運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動靜結合,乙文妙用比喻,請分別舉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組卷:1505引用:6難度:0.1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 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讀,只為傲氣太勝,自滿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滿之人。識者見之,發一冷笑而已。又有當名士者,鄙科名為糞土,或好作詩古文,或好講考據,或好談理學,囂囂然自以為壓倒一切矣。自識者觀之,彼其所造,曾無幾何,亦足發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 諸弟平日皆恂恂退讓,第累年小試不售,恐因憤激之久,致生驕惰之氣,故特作書戒之。務望細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國藩手草。
            (選自《曾國藩家書》)
            【注】:①囂囂:喧嘩,吵鬧。這里指沸沸揚揚。  ②恂恂:恭謹溫順的樣子。   ③不售:不中。
            (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四時備  俱
             
                       ②夕日欲       頹
             

            好作詩古文  或
             
                  ④因憤激之久   恐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②務望細思吾言而深省焉!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也
            (4)所謂“見字如面”,就是“讀這封信的內容就像是我當面跟你說話一樣”。甲、乙兩封書信“說話”的內容及寫作目的有何不同?請簡析。

            組卷:681引用:5難度:0.5

          • 6.《答謝中書書》全文的文眼是
             
            字。“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表現了
             
            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表現了
             
            之美;“曉霧將歌,夕日欲頹。“表現了
             
            之美;“猿鳥亂鳴,沉鱗競躍。”表現了
             
            之美。

            組卷:240引用:1難度:0.8
          • 7.梳理《答謝中書書》一文層次:作者按照
             
            的結構行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接著分寫山水的美景,先
             
            “高峰入云“,再
             
            “清流見底”,接著平視“兩岸石壁、
             
            “,然后又按時間分
             
            ”“
             
            ”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組卷:188引用:1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