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知識(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女性在男性主導的領域里廝殺,成為行業傳奇或業內翹(qiáo)楚,卻總被展示成沒有生活也拒絕愛情的“女魔頭”:女性勵志劇總是難以逃出瑪麗蘇“愛與被愛”的窠臼。 B.西湖龍井茶的歷史可追溯(suò)到我國唐代,在“茶圣”陸羽撰寫的《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zǎi)。 C.俄羅斯與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共同研制出一種像釘書機一樣的新型醫用縫合器,由鎳鈦合金制造,可快速縫合血(xuè)管,也能有效避免交叉(ch?。└腥?,很受臨床外科醫生的青睞和推崇。 D.中國人慎(shèn)終追遠,講究家風傳承,是為旌表前賢、構建自身、警策后人,這是傳統文化的精髓(suí);而攀附權貴、篡改家譜、冒認闊祖宗,則是傳統文化的糟粕。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br /> 石鐘山上那些錯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記載著天下興衰的石刻令人嘆為觀止。石鐘山的名字也叫的奇,圍繞這一名字的由來,人們開展了激烈的爭論。卷入這場爭論的,有名揚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馬倥傯的赳赳武夫,還有名不見經傳的山野村人。無論結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鐘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嘆為觀止 B.戎馬倥傯 C.名不見經傳 D.不容置喙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下面是對文段中標號的四句話是否有語病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 ①目前正是植樹造林的大好季節,一年之計在于春,②為此,我們提出如下要求:③社會各界和廣大公民要積極響應植樹造林、造福子孫的號召,踴躍投身到綠化家鄉、美化環境中去;④人人從植一棵樹、種一株苗做起,自覺實行公民應盡的義務。讓我們用汗水澆灌綠樹,共建美好家園。
A.第①句正確。 B.第②有語病,把“要求”改為“倡議”。 C.第③有語病,在“中”字前加“的活動”一詞。 D.第④句有語病,把“實行”改為“履行”。 組卷:8引用:1難度:0.8 -
4.文段中畫線的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當今的藝術仿佛在興致勃勃地享受一場技術的盛宴,舞臺上撲朔迷離的燈光,3D電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動的座椅,魔術師利用光學儀器制造的視覺誤差等……①從聲光電的全面介入到各種聞所未聞的機械設備,技術的發展速度令人吃驚。然而,有多少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技術到底賦予了藝術什么?②關于世界,關于歷史,關于神秘莫測的人心——技術增添了哪些發現?③在許多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④文藝演出中,我們不難看到技術崇拜正在形成。A.① B.② C.③ D.④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5.將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br />①好看的是變幻。一匹馬會變成什么呢?
②孩子們看云,真正讓他們關注的當然不是云,而是“動物”。
③這里就有懸念了,也可以說,有了玄機。
④一匹馬真的有那么好看嗎?當然不是。
⑤平白無故地,一大堆白云就成了一匹馬。
⑥這匹白馬的姿勢是隨機的,有可能站著,也有可能騰空而起。A.③②⑤⑥④① B.②③④①⑤⑥ C.③①⑥⑤④② D.②⑤⑥④①③ 組卷:5難度:0.5
五、文學作品閱讀(4題,共12分)
-
15.害怕回鄉
劉志堅 回鄉不是回家。
回家是親切的。記得母親在世時,回家是那樣的溫馨,是那樣的順理成章。一踏上故土,遠遠地望見屋頂上的炊煙,望見炊煙下的竹籬,竹籬后,有慈母倚門而望。
未進家門,早有鄉鄰,用真誠而純樸的眼光,迎候你:“哇,回家看母親來了?!?br /> 匆匆推開柴門,撲進母親懷里,一卸世路風塵的艱辛。
母親去世后,家就變得飄渺了。但那是我的根,那里有陶冶過我的鄉情鄉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飛,蚱蜢是怎么跳,畫眉鳥是怎樣唱,它們都在呼喚我回歸。
回歸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舊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鄉吧。但回鄉的路是艱難的。
當我踏上那彎曲的鄉路時,山還是那座山,村還是那個村。鄉鄰依舊友好,迎候你的眼光也依舊真摯。但語意里有了陌生:“啊,回來看看?”
是的,回來看看,看什么呢?流水依舊白,前山依舊青。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兒看,腳步不知往哪兒挪了。
“到鄉翻似爛柯人”,一顆系念故鄉的心,頓時被懸了起來。因為隨著母親的去世,沒有了依戀的那扇柴門,也沒有了一縷炊煙。
于是無可挽回地要墜入從前,黯淡地走進童年的記憶,很悲壯地站到了昨日已遠,來日無多的路口,躑躕復躑躕。在鄉鄰目光的探詢下,不得不對自己的人生之路,回鄉之路,進行一番審視和梳理了。
故鄉,是生命之根,在撫摸生命之樹的根須時,如果沒有結出豐厚的果實來回報,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樹冠的綠蔭,給故鄉帶來一絲一縷的清涼?
你會想到自己沒有做官,不是榮歸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錦還鄉;你也不是名星,不為故鄉增色。也許,這并不重要,故鄉無意苛求于你。只是對你腳下這片生你養你的土地,可曾做過應有的付出?
想到這,你會明白前人為什么有“近鄉情更怯”的感喟了。
你會感喟自己是一只鳥,在山外的天地飛了一圈。感喟自己是一條魚,在人生的江河里漫游了一圈。如今日暮鄉關,想到故鄉厚實的土地,能歇你坎坷多愁的奔波,能撫慰你疲憊至極的心靈。于是你想回鄉,因為你是從這里赤條條地來到世上,也是從這里背起行囊,攜著故鄉的期待,開始世路風塵的跋涉。而今倦游知還,鳥歸林,魚歸淵,回到了生命的源頭,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長途,也不得不反躬自問: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蹤,足跡是否歪斜?你是行所當行,止所當止?你坐食的一飯一粥,是否取之有理有節?面對依舊貧瘠的土地,你是否無愧于心,無愧于鄉呢?
所以回鄉,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記憶,而是回到生活的始發站,去審視自己的生命行程。
回家,也許你會生出絲絲愧疚,但會因親情的撫慰而釋然。
回鄉,面對養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鄉厚恩,未有寸功回報,你會怵然而驚。
所以,我害怕回鄉。
(1)文中作者①為什么說“回鄉不是回家”?②為什么又要回鄉?
(2)文中的第6段,作者為什么說“但回鄉的路是艱難的”?請聯系全文簡要說明。
(3)第10段中劃線的語句,①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②作者要“審視、梳理”些什么?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A.母親在世回家時“匆匆推開柴門,撲進母親懷里,一卸世路風塵的艱辛”,句中用“匆匆”、“撲”、“卸”這些詞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母親的思念、依戀和見到母親的激動和安慰。
B.回家不等于回鄉,意在表明只有在溫馨的家才能引發思鄉的情。
C.“鳥歸林,魚歸淵”的比喻貼切形象,活用了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詩句,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D.作者用“回鄉之路”象征人生之路,認為沒有取得成就便會“近鄉情更怯”。
E.文中寫“怵然而驚”、“害怕回鄉”是因為面對故鄉厚恩而未有寸功回報,正反映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深愛。組卷:2引用:1難度:0.5
六、作文(60分)
-
16.網友在網上發布了兩張圖片,雖然只有兩張圖片,但是這兩張圖片給人的觸動卻是非常深刻的,短短的一節車廂,就完全展現了來自兩個家庭的不同教育情況,讓不少網友深有感觸的說道,“家教真的是太重要了”,而且也有網友說,“我似乎已經看到了這兩個孩子未來的命運”。
照片中的小男孩大概有個三歲的樣子,但是卻沒有一點三歲男孩子的淘氣,虎頭虎腦的坐在媽媽的身邊,模樣十分惹人喜愛,而且小模樣也是十分的帥氣。根據網友說,他坐在地鐵上的時候,中途有一站母子兩上車了,然后剛好有個空座位,媽媽就帶著兒子走過去坐下了,并且還提醒小男孩往自己這邊坐,不要一個人占兩個人的位置。
小男孩穿著短褲涼鞋,全程都是非常乖巧的坐在媽媽的旁邊,樣子也是十分規矩的,一直都很聽媽媽的話沒有多占一點位置,兩只小手也是乖巧的放在自己的腿上。網友說在地鐵看見風風火火、跑老跑去的三歲男孩子多了,真是頭一次看見這么乖巧、規矩的小男孩。
有聽話的孩子自然就有不聽話的孩子,同樣是一節車廂,這個小男孩就要調皮的多,不但腳踩著座位,還在地鐵里爬高上低的,完全不顧及旁人的感受,而且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出來,小男孩的父親就在一旁坐著,看見孩子有這樣的舉動也完全沒有說什么,只是自顧自打瞌睡。
網友說,都說好孩子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這兩個孩子一對比感覺全都是家長的錯,每個孩子都是生性善良的好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教育和引導,而一個有家教的孩子以后走上社會,也會被別人高看一眼。
請針對上述材料,寫作一篇。要求觀點鮮明,論述有條理。文體不限。字數700字以上。組卷: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