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安徽省安慶外國語學校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12/16 13:0:2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答題卡中。)

          • 1.下列我國古代的技術應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898引用:96難度:0.9
          • 2.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組卷:199引用:31難度:0.9
          • 3.據報道,化學家創造出對CO2有較強吸收能力的糖粉狀物質一“干水”,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二氧化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76引用:6難度:0.6
          • 4.要區別表中的各組物質,所選擇的方法或試劑錯誤的是(  )
            物質 區別的方法或試劑
            A 氧氣和空氣 帶火星的木條
            B 二氧化硫和氫氣 聞氣味
            c 二氧化碳與氮氣 點燃的木條
            D 膽礬與食鹽 觀察顏色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5.下列關于空氣中各組成成分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8
          • 6.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7.原子得失電子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后,一定不會發生改變的是(  )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8.銩廣泛用于高強度電光源、激光、高溫超導等領域。銩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元素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6

          三、實驗探究題(共36分)

          • 25.鐵在空氣中會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從而生銹,小明對鐵的銹蝕進行了如下探究。室溫時將包有藥品的濾紙包用大頭針固定在橡膠塞上,迅速塞緊,裝置如圖。觀察到量筒內水沿導管慢慢進入廣口瓶(凈容積為146mL)。當溫度恢復至室溫,且量筒內水面高度不變時讀數(此時瓶內氧氣含量近似為零)。記錄起始和最終量筒的讀數及所需時間如表。
            序號 樣品 量筒起始讀數/mL 量筒最終讀數/mL 所需時間/min
            lg鐵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0 約120
            1g鐵粉、0.2g碳和10滴水和少量食鹽 100 70 約70
            / / /
            (1)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化學符號表達式是
             

            (2)實驗①和②說明食鹽可以
             
            (填“加快”或“減慢”)鐵銹蝕的速率。
            (3)實驗開始后,廣口瓶內溫度有所上升,說明鐵的銹蝕過程是
             
            (填“放熱”或“吸熱”)過程。
            (4)實驗①和③是探究碳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表格空白處實驗③的樣品組成為
             

            (5)小明認為該裝置還可用于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根據上述數據計算氧氣的體積含量是
             
            (得數保留到0.1%)。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26.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催化劑展開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探究一:二氧化錳粒徑大小對催化效果的影響。
            取兩份等質量氯酸鉀,分別加入等質量、粒徑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錳進行加熱,用傳感器測得固體殘留率(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與反應前固體質量之比)如圖1:

            (1)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
             

            (2)分析圖1,對氯酸鉀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是
             
            。催化效果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探究二:催化劑用量及催化劑種類對催化效果的影響。同學們用圖2裝置進行如下實驗:
            編號 氯酸鉀質量/g 催化劑 催化劑質量/g 收集50mL氧氣所需時間/s
            實驗1 5 171
            實驗2 5 二氧化錳 0.25 79
            實驗3 5 二氧化錳 0.5 49
            實驗4 5 二氧化錳 2.5 93
            實驗5 5 氧化鐵 0.5 58
            實驗6 5 氯化鉀 0.5 154
            (3)可采取排水法的收集氧氣的原因是
             
            ,收集氣體前集氣瓶內未裝滿水,對實驗結果
             
            (填“有”或“沒有”)影響。為了較精確測定排出水的體積,C框內應選用的裝置為
             
            (填“C1”或“C2”)。

            (4)實驗1的目的是
             

            (5)表中所列三種催化劑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6)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量比為
             
            時,催化效果最好。
            (7)氯化鉀
             
            (填“有”或“無”)催化作用。維持加熱條件不變,用實驗1再繼續收集50mL氧氣,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s,原因是
             

            (8)要比較氯酸鉀分解反應中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效果,除了測量收集50mL O2所需時間外,還可以測量相同時間內
             

            【拓展延伸】某同學誤將少量高錳酸鉀當成二氧化錳加入氯酸鉀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3所示。氧氣從
             
            (填“t1”、“t2”或“t3”)時刻開始產生,c代表的物質是
             

            組卷:36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