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潭江中學九年級(下)開學物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 1.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
            U
            R
            ,也可變形得到R=
            U
            I
            。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830引用:11難度:0.8
          • 2.1000克的0℃的水和5克-2℃的冰混合,假設混合過程中與外界不發生熱交換,則(  )

            組卷:347引用:2難度:0.6
          • 3.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21引用:2難度:0.6
          • 4.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逐漸向a端移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燈絲電阻不變)(  )

            組卷:318引用:6難度:0.5
          • 5.控制“危化藥品”保管柜大門的兩把鑰匙分別由兩名老師保管,只有保管鑰匙的兩名老師同時到場才能取出藥品,下列設計的電路符合保管柜控制電路要求的是(  )

            組卷:392引用:5難度:0.6
          • 6.如圖所示為一臺電壓力鍋,它結合了高壓鍋和電飯鍋的優點,省時省電、安全性高。當電壓力鍋內部氣壓過大或溫度過高時,發熱器都會停止工作。下圖中S1為過壓保護開關,S2為過熱保護開關,壓強過大時開關S1自動斷開,溫度過高時開關S2自動斷開。下圖分別表示S1、S2和鍋內發熱器的連接情況,其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  )

            組卷:5529引用:65難度:0.9
          • 7.按動圖中電火花發生器按鈕,盒蓋飛出,以下事例中能量轉化與此相同的是(  )
            (1)水壺中的水沸騰后,壺蓋被水蒸氣頂起
            (2)兩手相互摩擦,手心變熱
            (3)汽油機的做功沖程
            (4)火箭升空時,表面涂層熔化

            組卷:535引用:3難度:0.8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 8.夏天,將厚衣物和樟腦丸裝入帶有排氣孔的塑料收納袋內,用抽氣筒向外抽氣,收納袋在
            作用下體積縮小,如圖所示,抽氣時,抽氣筒壁因摩擦而發熱,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了它的內能,冬天打開收納袋會聞到樟腦的氣味,說明了分子

            組卷:887引用:13難度:0.7

          六、科普閱讀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小題7分,第22,23小題6分,共19分。

          • 24.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人造太陽
            目前全球各國科學家都在集中力量,尋求可控核聚變反應的技術突破,一旦實現,那人類的歷史將會徹底改寫。實現核聚變反應必須將聚變燃料加熱至極高溫度并予以有效約束。核聚變通常由三種方式來產生,分別是引力約束、慣性約束和磁約束。太陽就是典型的引力約束聚變;氫彈則是一種慣性約束聚變,是不可控制的熱核聚變反應;磁約束核聚變是目前實現核聚變發電最有效的途徑。我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持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標志著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設躍上新臺階。
            目前化石能源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而“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所需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成物也沒有危害,被認為是理想的“終極能源”。“人造太陽”非常復雜,要讓上億攝氏度高溫與零下269攝氏度低溫1米內共存,上萬個零部件,有一點點瑕疵,實驗可能就會失敗。“超高溫”與“超低溫”共存,“超強磁場”與“超大電流”并行,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必須要有性能極其特殊的材料承載。產生核聚變反應需要幾千萬攝氏度乃至上億攝氏度的高溫,常規材料無法承受這么高的溫度。上億度的一團火球,碰到什么燒什么,一個可行方案是用磁力將其約束在“磁籠子”里。“人造太陽”的腔體器壁材料是另一個難點,雖然有強磁場約束,仍然會有一些“不聽話”的高溫等離子體逃逸,打在器壁上造成損傷。自主研發的鎢銅合金材料,熱負荷能力提升到每平方米20兆瓦。我國科學家從無到有、刻苦攻關、后來居上,自立自強的精神,托起“人造太陽”的“核心超級材料”,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跨越,把人類核聚變能源研究推向一個新高度。
            (1)根據你所學過的知識,盧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這個“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2)目前人類無法利用核聚變反應放出的熱量來發電,最主要的原因是

            A.無法消除核聚變產生核的污染
            B.無法實現核聚變反應
            C.無法控制核聚變反應的速度
            (3)該文中提到的化石能源應該有很多,請你寫出利用最廣泛的例子:
            (請寫出其中一種)。
            (4)“人造太陽”的腔體器壁材料鎢銅合金除了耐高壓外,還應具有
            的特點。
            (5)實現“超強磁場”和“超大電流”最理想的導體材料是

            (6)目前人類利用最多的核聚變能量來自
            聚變方式。

            組卷:129引用:2難度:0.7
          • 25.閱讀《溫度傳感器》一文,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傳感器
            傳感器(英文名稱:transducer/sensor)是指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通常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下面我們以雙熱金屬片、熱電阻和熱敏電阻為例介紹幾種溫度傳感器。
            一、雙熱金屬片溫度傳感器
            金屬會因為溫度升高而膨脹,不同的金屬材料在升高相同溫度時,膨脹的程度也不同,通常用“膨脹系數”表明材料這種性質。將兩種膨脹系數相差較大的不同金屬片焊接或軋制成為一體后,溫度升高時,由于兩面金屬膨脹程度不同,雙金屬片就會形變,雙金屬片對溫度的感知表現為形變,因此可作為溫度傳感器。
            如圖所示是一種電機上使用的雙金屬熱保護器,它可以埋設在電機繞組內部,直接對電機溫度進行控制。右下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正常工作時動觸點和靜觸點是連通的,當電機溫度過高時,保護器內雙金屬片就會產生形變,使動觸點和靜觸點斷開,從而切斷電路,對電機進行保護。

            二、熱電阻傳感器
            由于用金屬制成的電阻阻值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用金屬絲制作的感溫電阻叫作熱電阻,可用來做溫度傳感器。熱電阻大都由純金屬材料制成,應用最多的是鉑和銅,此外,已開始采用鎳、錳和銠等材料制造熱電阻。用銅做熱電阻,具有造價低廉線性好的優點,但是銅在溫度過高時容易氧化,因此只適用于較低的溫度(-50℃~+200℃)。而使用鉑做熱電阻,可以適用于-200℃~+900℃。
            三、半導體熱敏電阻傳感器
            半導體熱敏電阻是一種新型元件,它分為兩類,一類是傳感器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用符號NTC表示;另一類是傳感器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用符號PTC表示。半導體熱敏電阻的最大特點是對溫度變化的響應非常敏感,其靈敏度比金屬熱電阻要高的多,所以常被用來做對溫度微小變化要求較高的電路溫度傳感。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雙金屬片測溫是利用了物質
            的性質。在制作雙金屬片溫度傳感器時,兩種不同的金屬膨脹系數通常要相差
            (選填“大”或“小”)一些。
            (2)有種溫控開關控制的電風扇,使用熱敏電阻做溫度傳感器。當環境溫度低于預置溫度時,熱敏阻值較大,不會觸發開關閉合;隨著溫度的逐漸上升,當環境溫度高于預置溫度時,熱敏電阻阻值減小,會觸發開關閉合,導通電路,串接在主電路中的電風扇接入市電,并開始運轉。則該熱敏電阻屬于
            (選填“NTC”或“PTC”)溫度傳感器。

            組卷:16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