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2章 化學與生活》2021年單元測試卷(13)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
-
1.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②通過化合、分解、置換和復分解反應均可制得二氧化碳;
③凡均一、穩定、透明、澄清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④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膠等均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組卷:49引用:3難度:0.9 -
2.生產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噴布由聚丙烯[(C3H6)n]制成。聚丙烯由丙烯(C3H6)聚合而成,而丙烯可由丙烷(C3H8)或某些化石燃料轉化而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聚丙烯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丙烷可通過分解反應生成丙烯和水 C.聚丙烯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1 D.使用該材料生產的口罩可過濾掉所有病毒粒子及分子 組卷:33引用:2難度:0.6 -
3.化學學習讓我們有很多收獲,下列歸納總結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化學與資源 B、廚房中的化學 ①煤、石油、天然氣是三大化石燃料
②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提高農作物產量
③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屬于三大有機合成材料①煮沸--生活中降低硬水的方法
②洗滌劑--乳化功能去油污
③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C、安全與自救 D、化學與健康 ①在通風不暢的環境用煤取暖易導CO中毒
②燃氣泄漏不要開燈、撥打電話
③火災發生后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電話119①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腌制臘肉
②人體缺鐵會易患貧血癥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產品對人體有害A.A B.B C.C D.D 組卷:48引用:2難度:0.6 -
4.下列是四位同學分別設計的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
A.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得到純凈的KNO3溶液 B.向鹽酸和氫氧化鈉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就可證明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 C.鑒別棉纖維和羊毛纖維,可以通過灼燒、聞燃燒產生的氣味等方法來實現 D.某化肥與堿共熱,若產生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證明為銨態氮肥 組卷:16引用:2難度:0.7 -
5.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C15H22O5)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青蒿素是抗瘧的有效成分,它是一種無色晶體,可溶于乙醇、乙醚,幾乎不溶于水。提取青蒿素時,加熱會破壞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可用乙醚提取。下列關于青蒿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青蒿素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青蒿素具有熱的不穩定性 C.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溶解性 D.每個青蒿素分子由15個碳原子、22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構成 組卷:14引用:3難度:0.7 -
6.肥胖的人應該少攝入( )
A.維生素 B.脂肪 C.水 D.無機鹽 組卷:39引用:2難度:0.9 -
7.節約用水,是做作為一名合格中學生應該有的意識,學校廁所水龍頭的上方適合張貼的標志是( )
A. B. C. D. 組卷:31引用:4難度:0.7
四、實驗題
-
21.氣體的制取和檢驗是化學實驗的重要內容和技能。
(1)實驗室常用較濃的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制氧氣。
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實驗中,為了得到平穩的氣流,如圖中最適合的裝置組合是
(2)某未知氣體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種或兩種,為了確定其成分,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如圖所示)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
I.加熱時,CH4能與CuO反應生成Cu、CO2和H2O;氣體X
Ⅱ.20℃時,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別為:0.165g,2.1g。
①儀器M的名稱是
氣體X成分的猜想與探究:
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H4猜想3:既有CO又有CH4
②實驗時,先往裝置中通一段時間的N2,再通入氣體X后加熱,實驗中有下列變化。變化1:
A中玻璃管內黑色粉末逐漸變紅;變化2:B瓶增重;變化3:C中出現渾濁。根據變化
③根據上述變化仍無法確定氣體X的成分,還需要測定
a.實驗前A中CuO的質量b.B瓶增重的質量c.C瓶增重的質量
討論和反思:
④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
⑤從環保的角度,該裝置還應進行的改進是組卷:49引用:5難度:0.5
五、計算題
-
22.人體中的鈣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以羥基磷酸鈣晶體[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004.牛奶含鈣豐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鈣和磷的比例合適,是理想的健骨食品。如圖所示的是某乳業公司純牛奶包裝標簽的部分文字。請仔細閱讀后回答下列問題:
(1)包裝標簽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質量至少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鈣至少
(2)求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保留到0.1%)。
(3)若人體每天至少需要0.6g鈣,且這些鈣有90%來自牛奶,則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組卷:75引用:9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