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6/28 8:0:9

          一、積累與運用(25分)

          • 1.學校宣傳組籌備做若干塊以“探尋精神之源”為主題的展板,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展板?千古名句弘精神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志士曾在詩詞中吟詠抒懷,他們的精神流傳千年,令人回味無窮。從“窈窕淑女,①
             
            ”(《關雎》)中領略古人對愛情的追求;從“安得廣廈千萬間,②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嘆杜甫置身風雨仍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白居易的《賣炭翁》從老翁的穿著、心理兩方面,突出表現他生存困境的名句是:“③
             
            ,④
             
            ”;蘇軾“⑤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孤鴻表達高潔自許的心境;李白在《送友人》里闡發了“⑥
             
            ,落日故人情”的惜別意蘊:“曲徑通幽處,⑦
             
            ”(《題破山寺后禪院》)則給人帶來別一般的清幽寧靜;從“海內存知己,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體會王勃對友人的鼓勵和安慰;陶淵明《桃花源記》中“⑨
             
            ,⑩
             
            ”的句子道盡作者對老老少少“安其居,樂其俗”安適快樂生活的向往。

            組卷:5引用:1難度:0.8
          • 2.展板?本土文化鑄精神
                  與中國大部分內陸地區灰白色的墻瓦不同,即便閩南地域的土壤含鐵量高,泉州也是高飽和度的紅磚色城市。東方美學中,更欣賞光線通過深遠的屋①            (yán),幾經折射后,照進廳堂的含蓄而朦朧的光感。這也培養了東方文化中含蓄 (  )的性格特質。出磚入石,原本是建筑②           (tān)塌后,(  ),利用廢棄磚石重建家園的一種方式,但它在無意中竟產生了一種紅磚白石色彩對比強烈的殘缺之美,產生了一種人造的卻又是“順其自然”的不規則之美,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閩南地域鄉土文化(  )的獨特魅力。體現出閩南人在苦難中崛起的堅韌,生動地反映了閩南住民在營建安居福祉時,③            (qí)求大富大貴、繁衍不息的心態。
            (1)根據拼音,依次寫出相應的漢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
             

            A.隱忍 就地取材 色彩
            B.隱忍 因地制宜 色彩
            C.內斂 因地制宜 符號
            D.內斂 就地取材 符號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正確句子。

            組卷:3引用:1難度:0.8

          二、閱讀(65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①今天,大家在講科技的時候都要講創新,“創新”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名詞,在報上經常都可以看到。究竟怎樣才可鼓勵創新呢?這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有深深的感受。因為我是在中國出生、成長,念完了中學、大學,還拿到了一個碩士學位之后才到美國去的;博士學位是在美國拿的,然后做研究、教書,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我覺得自己對中國、美國的教育哲學都有相當深入地認識。這兩個教育哲學是相當不一樣的,而這兩個不同的教育哲學在怎樣鼓勵創新這件事情上的差異,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②到底這兩種教育哲學哪個好、哪個不好?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得要用辯證的方法來仔細了解。我認為,這兩種教育哲學都能夠鼓勵創新,不過它們各自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產生的最大效應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美國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前面的30%~40%的學生是有益的,因為這些學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訓練,他們可以跳躍式學習,給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發展出很多東西,當然他的知識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聰明的話,將來他自己可以彌補這些漏洞。所以這種學生受到美國式的教育訓練,會比較快、比較容易成功。可是,亞洲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后面的30%~40%的學生較有益處,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學生通過按部就班的訓練,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聰明的人競爭,因為他有扎扎實實的知識,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幾天就可以學會的東西。這方面我自己有親身的經驗
                  ③記得我剛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念研究院,兩三天后就看見很多同學他們都非常的聰明,隨便講什么題目好像都知道,當時我覺得美國的同學很厲害。可是過了兩個月之后,我發現不是那么一回事,因為他們對名詞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連問他三個問題,他就回答不上來了。所以到了考試的時候,我的分數遠比他們的好得多。
                  ④回到那個問題上,究竟哪一種教育哲學比較好呢?或者說,對于學生來講,應該著重哪一種哲學?我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在討論的是一個美國學生,那就要鼓勵他多學一些有規則的訓練;如果討論的是一個亞洲學生,他的教育是從亞洲開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勵他去挑戰權威,以免他太膽怯。
            (節選自楊振寧《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材料二】
                  時至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100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摘自丁肇中《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材料三】
                  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積極的幫助父母做家務,那一定會被夸張為孝順,不過,在外國朋友看來,孩子做家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或許是文化的差異導致教育方式的不同,不過我們應該要認識到的是,相比如今許多家庭對孩子的過分寵溺,導致那些已經成年的大學生都還沒有自理的能力,國外的家庭教育實在要比我們高明的多。
            (摘自新華網《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
            (1)根據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何鼓勵創新是個復雜問題,材料一沒有指出兩種教育哲學的優勢所在。
            B.楊振寧考試分數比美國同學好得多,因為他確實掌握了扎扎實實的知識。
            C.偏向理論和抽象思維的結果是成績不錯,但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差。
            D.材料一和材料二出自科學家的演講詞,內容都有很強的針對性。
            (2)下面列舉的事例,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的一項是
             

            A.王陽明“格”竹子
            B.完全遵照老師指導“用功”學習
            C.幫父母做各種家務活
            D.對排名靠前的學生進行按部就班的訓練
            (3)上面三則材料分別從哪三個方面談中美教育的差異?請簡要概括。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第②段的論述思路。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舉自己的經驗為證,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6)在材料三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請簡要概括。

            組卷:13引用:1難度:0.5

          三、寫作(6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準備,是為未來的目標做預先安排和籌劃。目標,或是小心愿,或是大理想;或是近期任務,或是長遠志向;或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或為了滿足別人的愿望……無論是調整心理狀態,還是創設外在條件,無論是提升自身能力,還是尋求多方幫助,都是積極努力的過程。
                  請以“我正在準備”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組卷:20引用:5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