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期中測試題A卷》2023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8/27 0:0:9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動物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螅和渦蟲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呈輻射對稱 B.縊蟶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運動器官是足 C.蝦和蟹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 D.魚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體表都有鱗片覆蓋 組卷:206引用:25難度:0.6 -
2.草履蟲前進遇到沙粒等阻礙時,出現倒游、后退、改變方向等多次嘗試后避開沙粒,與這種行為類似的是( )
A.蜘蛛結網 B.小鼠走迷宮 C.小鳥喂魚 D.孔雀開屏 組卷:166引用:25難度:0.9 -
3.“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青蛙的皮膚密布毛細血管,適于進行氣體交換 B.蜥蜴的體表有角質鱗片,可減少體內水分蒸發 C.家兔有發達的門齒和臼齒,有助于攝食和消化 D.家鴿體內具有發達的氣囊,適于進行氣體交換 組卷:45引用:10難度:0.6 -
4.動物行為是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能提高動物生存和繁殖的機會。下列動物行為中,屬于繁殖行為的是( )
A. B. C. D. 組卷:33引用:5難度:0.6 -
5.“我的家主要在人和動物的腸道內,我家里有吃不完的現成飯,只是周圍環境不太好,需要我穿上厚厚的角質層外衣。我的家族繁殖能力很強……”這是小明同學寫的《××的自述》小作文中的片段。你推測該動物是指( )
A.渦蟲 B.輪蟲 C.蛔蟲 D.眼蟲 組卷:33引用:2難度:0.7 -
6.下列行為中,可能不是由身體內遺傳物質控制的是( )
A.蜘蛛結網捕食 B.失去雛鳥的小鳥給金魚喂食 C.孔雀開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門外的牛奶 組卷:163引用:6難度:0.6 -
7.下列有關動物行為的判斷,正確的是( )
A.螞蟻覓食、大雁遷徙、老馬識途都屬于動物的先天性行為 B.動物的行為是指動物所進行的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 C.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中“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多 D.蚊子飛行時發出“嗡嗡”聲,屬于動物間信息交流 組卷:17引用:4難度:0.4 -
8.如圖是關節結構示意圖,下列關于關節和運動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 B.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 C.圖中結構③是關節囊,③中的滑液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D.家燕與飛行有關的肌肉非常發達,還具有輕而堅固的骨骼 組卷:308引用:5難度:0.5 -
9.運動場上,發令槍一響,運動員們象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關于此時人體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一組肌群參與了運動 B.運動僅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 C.運動僅靠神經系統就能完成 D.運動除了運動系統參與外,還需要神經、消化、呼吸、循環等系統的密切配合 組卷:53引用:14難度:0.7 -
10.下列關于動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鯽魚用鰓呼吸,適應水中生活 B.蛔蟲消化管結構簡單,適應寄生生活 C.家鴿雙重呼吸,適應飛行生活 D.河蚌體表有角質層,適應兩棲生活 組卷:8引用:5難度:0.5
三、解答題
-
31.如圖是與運動有關的形態結構圖,請分析回答:([]填序號,橫線填文字)
(1)動物的運動有許多不同形式。如①魚類可依靠軀干部與尾部的擺動進行
(2)動物的運動器官有許多共同的結構特征。如:①多具有發達的肌肉,能為運動提供
(3)動物的運動器官與生存環境形成了很好地適應,如大多數魚類的[組卷:90引用:5難度:0.5 -
32.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歐洲航海者的日記顯示,在15世紀以前,毛里求斯島上的渡渡鳥隨處可見。后來歐洲殖民者到達了毛里求斯島。他們瘋狂地捕獵肉味鮮美的渡渡鳥,加之殖民者帶來的豬、狗、鼠等動物,嚴重危害了渡渡鳥的生存,致使渡渡鳥在1690年前后滅絕了。渡渡鳥滅絕之后,毛里求斯島上的卡爾利亞樹也面臨滅絕的危險。這種樹的果皮堅厚,種子很難萌發。渡渡鳥最喜歡吃卡爾利亞樹的果實。果實經過渡渡鳥的消化道后,果皮變薄了,果實的種子得以萌發。
資料二: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人們把紅薯撒在海灘上使獼猴走出森林,來到海灘取食紅薯。一只2歲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學會了把紅薯放在水中洗干凈再吃,后來,其它猴子也逐漸學會了這種處理紅薯的方法。
資料三:為了讓一只剛出生不久便失去“母親”的小豬存活下來,讓另一只正在哺乳的母豬喂養,往往在該小豬身上抹上該母豬的尿,否則這頭母豬不會喂養它。
(1)通過“資料一”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
(2)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材料二”所表達的猴子行為是組卷:139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