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英華學校七年級(上)月考科學試卷(9月份)
發布:2024/11/9 22:30:2
一、選擇題(每空2分,共40分)
-
1.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等階段,而科學界的其他探究也常經歷相似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B.儀器的發明有利于人類更好地認識世界 C.前人錯誤的認知對科學發展沒有任何作用 D.科學可以改變人的觀念 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2.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熄滅酒精燈 B.滴瓶上的專用滴管用后要清洗 C.給試管中液體加熱 D.向試管中滴加試劑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3.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在對光的過程中,需要調節①和②準焦螺旋 B.乙圖用高倍物鏡2觀察到的像比用低倍物鏡的大 C.丙圖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左上方移動 D.丁圖中出現的多個黑色圓圈是因為染色不均勻 組卷:98引用:7難度:0.5 -
4.下列長度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21.5厘米=21.5厘米×10毫米=215毫米 B.21.5厘米=21.5厘米×10=215毫米 C.21.5厘米=21.5×( )米=0.215米1100D.21.5厘米=21.5÷100厘米=0.215米 組卷:25引用:4難度:0.5 -
5.某同學在野外觀察到五種動物P、Q、R、S和T,并設計如表所示的二歧分類檢索表來分辨這些動物。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1a身體內無脊椎骨???2 1b身體內有脊椎骨???3 2a水生??????????????????P 2b陸生??????????????????Q 3a皮膚裸露????????????R 3b皮膚不裸露?????????4 4a用鰓呼吸????????????S 4b用肺呼吸????????????T A.動物P可能是鯽魚,動物R可能是青蛙 B.動物P與Q的親緣關系比P與R的近 C.動物S的結構層次是細胞→器官→組織→動物體 D.動物T體內有保護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等 組卷:22引用:2難度:0.5 -
6.如圖①~④分別代表植物的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植物①的發育起點是④,④經過分裂形成③ B.②是由營養組織、上皮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等組成的 C.如果④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那么在顯微鏡下能看到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等 D.圖示①~④按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④→③→②→① 組卷:14引用:2難度:0.5 -
7.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地球從外到內可以大致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 B.假如我們把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類比的話,那么雞蛋的蛋白相當于地球的地殼 C.A、B、C三個圈層中,軟流層位于C層中 D.將代表各圈層的字母按照其厚度從小到大為A<B<C 組卷:60引用:1難度:0.5 -
8.央視記者調查發現,肯德雞等餐飲業,使用了喂食抗生素的速成雞,給大眾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如食用該食品后,自口腔到達小腸,中間需經過的消化器官是( )
A.胃、大腸、肛門 B.食道、胃、大腸 C.咽、食道、大腸 D.咽、食道、胃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9.用體溫計測量病人甲的體溫,示數是38℃,如果該體溫計未經甩過就用來測量病人乙的體溫,示數也是38℃.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乙的體溫一定等于甲的體溫 B.乙的體溫不可能等于甲的體溫 C.乙的體溫不可能高于甲的體溫 D.乙的體溫一定低于甲的體溫 組卷:6引用:3難度:0.5 -
10.科學家認識事物往往需要證據支持。下列敘述不能作為地球是球形的證據的是( )
A.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圓形的 B.鉛筆在籃球上移動時筆尖先消失 C.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 D.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組卷:21引用:1難度:0.5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38分)
-
29.小明想比較阻燃型保溫材料和普通保溫材料的保溫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兩種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兩只盒子,盒蓋上開有插溫度計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內放一燒杯,燒杯中倒入適量的熱水,蓋上蓋子,測量溫度,并記錄溫度計示數下降10℃所用的時間t1.然后將燒杯移至普通保溫材料的盒內,蓋上蓋子,記錄溫度下降10℃所用的時間t2.上述實驗再重復做兩次。
(1)下面是小明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格。材料
實驗次數阻燃型 普通 溫度差T/℃ A 溫度差T/℃ B 1 10 10 2 10 10 3 10 10
(2)小明實驗方案中存在明顯問題,請你僅針對小明方案中存在的問題的地方進行修改:
(3)通過合作交流,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總結探究結果:若 ,說明阻燃型保溫材料比普通保溫材料的保溫性能好。組卷:6引用:1難度:0.5 -
30.某中學實驗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四種處理:以上試管中的饅頭碎屑與饅頭塊、唾液與清水都是等量的。
①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1號試管中充分攪拌;②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2號試管中充分攪拌;
③將饅頭塊與唾液放入3號試管中不攪拌;④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4號試管中不攪拌
其中第①種處理是模擬了口腔中的牙齒、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種處理都是①的對照實驗,利用你所學的知識,解答下列問題:
(1)以上試管中的饅頭碎屑與饅頭塊、唾液與清水都是等量的,這樣做的目的是:
(2)當以舌的攪拌為變量時,應選取
(3)①與②進行對照實驗是為了探究
(4)以上三種處理中,哪種處理不妥,請回答并指正
(5)在設計此探究方案時,有的同學建議:“除了以上四種處理外,還要進行第五種處理,即:將饅頭塊與清水放入試管中不攪拌。”你認為這第五種處理有必要嗎?組卷:21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