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選修1《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2021年單元測試卷(6)
發布:2024/12/19 22:30:1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①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②內環境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
③內環境處于穩態時,其滲透壓、溫度和pH恒定不變
④淋巴、組織液與血漿相比,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和組織液中蛋白質含量多
⑤穩態遭到破壞必然引起酶促反應速率加快
⑥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⑥ D.①④⑤⑥ 組卷:509引用:20難度:0.5 -
2.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參與。如圖表示人體內的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體系統,甲、乙、丙表示三種體液。依據本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乙、丙可分別表示淋巴、血漿和組織液 B.Ⅰ表示循環系統,Ⅲ可表示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 C.若從Ⅱ獲取的蛋白質長期不足,則可能會導致乙的滲透壓下降 D.機體所有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都需通過甲、乙、丙等構成的內環境 組卷:26引用:5難度:0.7 -
3.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體組織水腫的是( )
①毛細胞血管壁破損
②長期蛋白質營養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過敏,引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腎炎導致血漿蛋白丟失
⑥喝水過多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組卷:65引用:30難度:0.7 -
4.關于人體內環境及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內環境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②每個人的體溫在一天中是保持不變的
③內環境占體液的,細胞內液占體液的2313
④內環境穩態的維持需要多種器官、系統的協調作用,并且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有限
⑤嚴重腹瀉、嘔吐,只需要補充足夠的水,不用補充Na+A.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組卷:21引用:11難度:0.8 -
5.圖為人體某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①~④表示液體。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內環境由①②③④組成 B.①中的藥物需要經過②進入組織細胞 C.血漿蛋白進入②可能會引起組織水腫 D.①②④是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媒介 組卷:17引用:13難度:0.7 -
6.圖為人體內環境三種主要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轉化模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 B.甲中含有血紅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與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質濃度較高 D.組織細胞代謝廢物經細胞膜進入甲 組卷:14引用:12難度:0.9 -
7.某同學給健康實驗兔靜脈滴注0.9%NaCl溶液(生理鹽水)20mL后,可能會出現的現象是( )
A. 的Na+進入細胞內液23B.細胞外液增加量超過細胞內液增加量 C.血漿滲透壓下降,尿量明顯增加 D.Na+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內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8.如圖所示判斷,正確的描述是( )
①對于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過程a較過程b和c更為重要
②組織液中的CO2有害無益
③組織液中的物質是變化的
④過程b或c受阻可導致組織水腫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組卷:162引用:85難度:0.9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
24.人體內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其理化性質相對穩定是內環境穩態的重要表現。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空氣中的氧氣經氣體交換、血液循環等途徑,最終通過細胞膜進入組織細胞內被利用,通常共跨
(2)蛋白尿病人的血漿蛋白含量明顯降低,導致血漿的滲透壓降低,由血漿進入組織液的水分增多,可引起
(3)某學生為了研究血漿的作用進行了相關實驗,得到結果如圖所示。該實驗的目的是組卷:20引用:5難度:0.6 -
25.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漿分別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主要實驗步驟如表:
分別加入25mL實驗材料→測pH→滴加5mL0.1mol?L-1的HCl、搖勻→
測pH→倒去燒杯中溶液后充分沖洗→重復實驗并記錄
(1)實驗開始時都應測量三種材料的pH,其目的是
(2)該同學用如圖所示曲線來預期探究結果。
①預期結果中明顯不科學的是
②實驗中清水組和緩沖液組起
③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如果要證明血漿確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本探究實驗還應補充:組卷:58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