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河北省滄州市泊頭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試卷(9月份)
發布:2024/10/2 5:0:2
一、單項選擇題(共50分)
-
1.當人所處的環境溫度從25℃降到5℃時,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和體溫的變化依次為( )
A.增加、增加、減少、下降 B.減少、減少、增加、不變 C.增加、減少、增加、下降 D.增加、增加、減少、不變 組卷:19引用:8難度:0.7 -
2.與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相適應,小腸腸腺發達、小腸絨毛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毛細血管壁細胞和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內環境不只有組織液 B.葡萄糖通過“消化道→細胞內液→組織液→細胞內液→血漿”路徑使血糖升高 C.腸脂肪酶只在內環境中才能發揮作用 D.腸道可吸收鈣和磷等元素,某些脂質可促進該過程 組卷:13引用:4難度:0.7 -
3.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可選擇性地興奮延髓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也可作用于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興奮呼吸中樞。在研究尼可剎米作用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大鼠延髓的呼吸中樞所在區域,施加1微升尼可剎米溶液,能引起呼吸頻率明顯增加。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要驗證尼可剎米的作用效果,還需在該區域施加1微升配制該溶液的溶劑 B.要進一步確定該藥物的作用區域,還需在其他腦區施加尼可剎米溶液 C.作用于化學感受器和作用于呼吸中樞使呼吸加快的調節過程,都屬于非條件反射 D.CO2作用于化學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的過程中有神經調節 組卷:6引用:4難度:0.6 -
4.如圖為血液流經人體某器官的模式圖。①表示進器官的血液,②表示出器官的血液,甲、乙為兩種體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若該器官是肺,則O2濃度①處高于②處 B.若該器官是胰島組織,則飽食狀態下胰島素濃度②處高于①處 C.若該器官是腎臟,則正常人尿素的濃度②處高于①處 D.組織水腫、抽搐、鐮狀細胞貧血都是內環境成分發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病癥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5.組織間隙液體過多引起的全身或身體的一部分腫脹的癥狀稱為水腫。有一種水腫叫“旅游性水腫”,長途旅游時,由于長時間行走,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毛細血管壓力增大。下列與“旅游性水腫“原理相似的是( )
A.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量小于腎小球濾過量 B.某些高血壓患者血管血容量增大導致的水腫 C.極度營養不良時出現的水腫 D.過敏反應出現的局部水腫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6.長跑活動中、人體很多器官所處的狀態以及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但可以通過多種調節過程維持內環境的穩態。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長跑過程中,流出肝臟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比流入的高 B.長跑過程中骨骼肌呼吸強度增大,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 C.長跑過程中組織細胞產生的尿素要排到體外,至少需要穿過5層生物膜 D.長跑過程中組織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由小腸腔到組織細胞,至少要穿過7層生物膜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7.如圖為血液流經腎臟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遞質、胰島素、血漿蛋白和尿素均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B.腎小囊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中的水可來自自身代謝和血漿 C.腎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細血管依靠協助擴散來完成 D.急性腎小球腎炎可使血漿滲透壓降低,導致組織水腫 組卷:7引用:2難度:0.5 -
8.分泌型多囊卵巢綜合征主要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RH)分泌頻率不協調,導致促卵泡激素(FSH)分泌量減少、促黃體生成素(LH)分泌量增加引起的。低FSH使卵泡不能發育成熟;高LH刺激卵巢泡膜細胞增生,分泌大量雄激素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FSH和LH通過體液定向運輸作用于卵巢 B.卵巢分泌的雄激素與靶細胞內的受體結合起作用 C.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腦一腺垂體一性腺調控軸的調節 D.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能表現出多毛、皮膚增厚等癥狀 組卷:2引用:4難度:0.5 -
9.氫化可的松是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治療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癢癥等。如圖是氫化可的松的分泌調節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下丘腦細胞上存在ACTH和氫化可的松的受體 B.氫化可的松的分泌調節過程中存在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 C.ACTH分泌后能特異性地作用于腎上腺皮質和下丘腦 D.長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能增強腎上腺皮質的分泌功能 組卷:37引用:6難度:0.6 -
10.循環血量的改變能刺激位于左心房的容量感受器,從而反射性地影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如血量過多時,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沿迷走神經傳至中樞,抑制下丘腦垂體系統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利尿效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循環血量不發生改變,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不改變 B.容量感受器興奮時,興奮部位膜內電位變為正電位 C.失血過多時,下丘腦—垂體系統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量過多時產生的利尿效應是神經—體液調節的結果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11.研究人員用某種飼料飼喂三只年齡、生理狀態等均相同的同種實驗鼠,一個月之后,測定實驗鼠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的含量,結果甲狀腺激素僅為對照鼠的一半,促甲狀腺激素卻比對照鼠多。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實驗鼠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多于對照鼠 B.該種飼料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響實驗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C.實驗鼠體內促甲狀腺激素含量高于對照鼠是正反饋調節的結果 D.實驗鼠在實驗的一個月內食欲逐漸下降,行動趨向遲緩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12.呋塞米是一種利尿劑,可用于治療高血壓,它能抑制腎小管對Na+、Cl-的重吸收。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呋塞米可能會抑制腎小管細胞膜上Na+和Cl-載體的活性 B.呋塞米治療高血壓是通過加快排尿、減少血容量實現的 C.靜脈注射呋塞米,患者垂體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會減少 D.呋塞米能加速有毒物質隨尿排出,可用于搶救急性藥物中毒病人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13.人看到恐怖畫面后會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表現為心跳加快、臉色發白、大汗淋漓、全身不自主顫抖等。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腦干心血管中樞興奮,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B.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皮膚血管收縮,臉色發白 C.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產熱增加,汗腺分泌增加 D.看到恐怖畫面后全身不自主顫抖屬于非條件反射 組卷:0引用:1難度:0.7
三、非選擇題(共35分)
-
38.長時程增強(LTP)是突觸前纖維受到高頻刺激后,突觸傳遞強度增強且能持續數小時至幾天的電現象,與人的長時記憶有關。如圖是海馬區某側支LTP產生機制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依據以上機制示意圖,LTP的發生屬于
(2)若阻斷NMDA受體作用,再高頻刺激突觸前膜,未誘發LTP,但出現了突觸后膜電現象。據圖推斷,該電現象與
(3)為了探討L蛋白的自身磷酸化位點(圖中α位和β位)對L蛋白自我激活的影響,研究人員構建了四種突變小鼠甲、乙、丙和丁,并開展了相關實驗,結果如表所示:組別
結果
項目正常小鼠 甲 乙 丙 丁 α位突變為纈氨酸,該位點不發生自身磷酸化 α位突變為天冬氨酸,阻斷Ca2+/鈣調蛋白復合體與L蛋白結合 β位突變為丙氨酸,該位點不發生自身磷酸化 L蛋白編碼基因缺失 L蛋白活性 + +++ ++++ + - 高頻刺激 有LTP 有LTP ? 無LTP 無LTP
①小鼠乙在高頻刺激后
②α位的自身磷酸化可能對L蛋白活性具有
③在甲、乙和丁實驗組中,無L蛋白β位自身磷酸化的組是組卷:241引用:3難度:0.5 -
39.運動員在馬拉松長跑過程中,機體往往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應。馬拉松長跑需要機體各器官系統共同協調完成。
回答下列問題:
(1)聽到發令槍聲運動員立刻起跑,這一過程屬于
(2)長跑結束后,運動員需要補充水分。研究發現正常人分別一次性飲用1000mL清水與1000mL生理鹽水,其排尿速率變化如圖甲所示。
圖中表示大量飲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線是
(3)長跑過程中,運動員會出現血壓升高等機體反應,運動結束后,血壓能快速恢復正常,這一過程受神經—體液共同調節,其中減壓反射是調節血壓相對穩定的重要神經調節方式。為驗證減壓反射弧的傳入神經是減壓神經,傳出神經是迷走神經,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完善實驗思路,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與討論。
材料與用具:成年實驗兔、血壓測定儀、生理鹽水、刺激電極、麻醉劑等。
(要求與說明:答題時對實驗兔的手術過程不作具體要求)
①完善實驗思路:
Ⅰ.麻醉和固定實驗兔,分離其頸部一側的頸總動脈、減壓神經和迷走神經。頸總動脈經動脈插管與血壓測定儀連接,測定血壓,血壓正常。在實驗過程中,隨時用
Ⅱ.用適宜強度電刺激減壓神經,測定血壓,血壓下降。再用
Ⅲ.對減壓神經進行雙結扎固定,并從結扎中間剪斷神經(如圖乙所示)。分別用適宜強度電刺激
Ⅳ.對迷走神經進行重復Ⅲ的操作。
②預測實驗結果:
設計用于記錄Ⅲ、Ⅳ實驗結果的表格,并將預測的血壓變化填入表中。
③分析與討論:
運動員在馬拉松長跑過程中,減壓反射有什么生理意義?組卷:188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