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張汪中學九年級(上)開學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8/11 11:0:4
一、單選題(32分)
-
1.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小海同學講述了智能語音這一高新技術創造的神奇:回到家,不用找鑰匙,說一句“芝麻開門”,門上裝置就會自動識別主人聲音;看電視,不再用遙控器按來按去,說出想看的頻道節目,自動搜索就可以實現換臺。小海是想說明( )
①科技改變生活,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可以創新
②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唯創新者勝
③創新的形式多種多樣,除了技術創新還有知識創新,制度創新等
④創新能給我們帶來驚喜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組卷:122引用:7難度:0.5 -
2.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舉措有利于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是( )
①人社部發布《關于2023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23年1月1日起,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3.8%
②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變速磁懸浮交通系統在山東青島成功下線
③持續加強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建設,推動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
④多地進行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改善人們居住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106引用:23難度:0.6 -
3.近5年,全國改造了16.7萬個老舊小區,惠及2900多萬戶、8000多萬居民。2023年我國計劃再開工改造5萬個以上老舊小區,讓2000萬以上居民獲益。上述舉措( )
①旨在促進我國城鄉均衡發展
②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③能夠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④有利于引領全體人民同步富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171引用:12難度:0.8 -
4.受經濟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影響,加之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中美經貿摩擦等因素疊加沖擊,我國制造業原有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步減弱。在這一背景下,要想發展就必須( )
A.立足于引進外國技術,消化吸收,大力發展經濟 B.全面深化改革,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把推動科技創新作為當前工作的中心 C.堅持自力更生,拒絕引進外國技術,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D.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組卷:87引用:10難度:0.7 -
5.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對這句話理解不正確的是( )
A.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了共同富裕 B.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 C.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D.黨領導人民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組卷:4引用:4難度:0.7 -
6.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奇跡般的工程,正在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些大國工程的背后,彰顯了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圍繞著企業改革創新的身影。材料表明( )
A.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 B.我國已經駛上了創新強國的快車道 C.我國已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 D.創新能力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培養 組卷:170引用:10難度:0.5
二、簡答題(18分)
-
17.材料一:我國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212項最新科技首次實現了冬奧會歷史上100%云端直播:實時合成技術讓觀眾也能看清運動員比賽動作細節……現代科技的廣泛運用成就了北京冬奧會“最科技”奧運的美名。
中國科技部表示,近年來,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60%左右,而同期美國和德國的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80%。
材料二:“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運用所學知識,探究我國應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建設法治中國的必要性。
(3)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你打算怎樣為厲行法治作出自己的貢獻?組卷:4引用:3難度:0.4 -
18.【改革開放 強國富民】
2022年,中國改革開放事業迎來44周年。從4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促使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獲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經驗,可以探知能夠繼續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向前推進的重要啟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需要繼續努力,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難點和重點,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確保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
(1)4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證明了什么?
(2)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3)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國家應該怎么做?組卷:1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