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北省荊州市八縣市聯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4 2:3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10月3日下午,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獎,以表彰他在已滅絕的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帕博通過分析比較現代人和已經滅絕的人類之間的線粒體DNA差異,為探索人類的進化歷史、研究人之所以為人奠定了科學基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生物學證據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 B.線粒體DNA上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C.現代人和已經滅絕的人類之間的線粒體DNA差異越小,則他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D.古人類進化成現代人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改變的過程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2.進入冬天,天氣寒冷,校園里銀杏樹的葉片早已落下,而雪松卻依然郁郁蔥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雪松比銀杏樹更能適應低溫環境 B.銀杏樹對低溫環境更敏感 C.為了適應低溫環境,臨近冬天,銀杏樹葉片開始凋落 D.雪松和銀杏樹在寒冷冬天表現不同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組卷:17引用:1難度:0.7 -
3.雄性愛爾蘭麋鹿鹿角可達4米長、重43公斤,是世界上最長的鹿角,厚重的鹿角使其逃避天敵的能力大大下降,但鹿角越大對雌鹿越具有吸引力,使長有大鹿角的雄鹿交配的機會增加,并使該性狀代代保留。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物性狀的有利還是有害是相對的 B.雌雄愛爾蘭麋鹿在相互選擇、相互影響中協同進化 C.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而且是個體的表型 D.愛爾蘭麋鹿這一物種的形成一定經過了隔離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4.某動物種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20%、40%和40%,且種群非常大、沒有遷入遷出、不發生基因突變、自然選擇不起作用,則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如果該種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間進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30% B.相同基因型之間進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若再發生相同基因型之間的交配,那么后代AA的基因型頻率會發生改變 C.如果種群中個體間隨機交配,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36% D.該種群隨機交配的子一代再隨機交配三代,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會發生改變 組卷:35引用:1難度:0.5 -
5.穩態是生命系統的特征,也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體吃進酸性的食物,會使血漿pH略顯酸性 B.人體劇烈運動后肌肉酸脹是內環境穩態失調的結果 C.人體體溫長時間處于38℃,此時機體產熱量與散熱量大致相等 D.CO2是細胞呼吸產生的代謝廢物,不參與維持內環境的穩態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6.如圖為人體體液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中蛋白質含量最高,d其次,b和c蛋白質含量最少 B.淋巴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包括a和c C.a的蛋白質含量減少會導致b的量增加,從而引起組織水腫 D.a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其中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質有關 組卷:27引用:1難度:0.7 -
7.肺牽張反射是指肺萎陷或肺過度擴張時,引起的吸氣興奮或吸氣抑制,也稱為黑林—伯魯反射。吸氣時肺擴張,當肺內氣量達一定容積時,肺牽張感受器興奮,抑制吸氣中樞興奮,吸氣轉為呼氣。呼氣時肺縮小,感受器興奮下降,吸氣中樞再次興奮,呼氣停止轉而吸氣。下列有關肺牽張反射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肺牽張反射的神經中樞在下丘腦,同時也受大腦皮層一定程度的調控 B.若切斷迷走神經后肺牽張反射消失,說明迷走神經參與了肺牽張反射 C.肺牽張反射存在負反饋調節機制 D.充氣的肺牽張反射能防止肺擴張的過度從而對肺造成損傷 組卷:3引用:2難度:0.6 -
8.科學家DavidJulius和ArdemPatapoutian因“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榮獲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溫度和觸覺的受體是人體細胞上的一種感受器,如熱敏感的辣椒素受體TRPV1。TRPV1是細胞膜上的一種通道蛋白,能介導Ca2+內流。辣椒中的辣椒素或43°C以上高溫均能引發感覺神經元興奮,從而產生痛覺和灼熱感。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吃辣椒后喝熱水,在大腦皮層中形成的痛覺和灼熱感會加強 B.辣椒素受體TRPV1被激活后.感覺神經元產生的動作電位在神經纖維上單向傳導. C.43℃以上高溫引發感覺神經元興奮產生痛覺的過程屬于非條件反射 D.辣椒素引發感覺神經元興奮產生痛覺的過程中涉及電信號與化學信號的轉換 組卷:4引用:1難度:0.7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60分)
-
23.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引起的。研究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的過程及其傳播途徑利于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和控制疾病的蔓延。”如圖表示機體首次和再次接觸新冠病毒時,免疫系統協調配合發揮免疫效應的過程,①~⑦代表免疫細胞。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中APC稱為
(2)當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內環境時,B細胞的激活需要
(3)為了更好地預防新冠肺炎,專家建議在接種兩針新冠疫苗的基礎上接種第三針加強針。結合上圖及所學知識,請說明提出這一建議的理由:
(4)目前全球的新冠疫情仍處于不斷蔓延的狀態,我國也先后在多地出現了疫情暴發的情況。現今發現的新冠病毒有α、β、γ、δ多種類型.經專家對病毒RNA測序后確定近幾個月侵染我國的新冠病毒多數是δ毒株,專家作出判斷的依據是組卷:8引用:1難度:0.6 -
24.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是由基因表達調控、激素調節和環境因素調節共同完成的。請根據資料并結合所學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1:在實驗條件下,離體的植物細胞,在只有生長素(IAA)的條件下,會形成大量多核細胞。如果同時存在細胞分裂素(CTK),1AA就能促進細胞迅速分裂。
資料2:擬南芥赤霉素(GA)缺陷型突變體的種子GA含量極低,在缺乏外源GA的培養基上是不能發芽的。若誘變處理,篩選出能夠發芽的回復突變株,發現有的回復突變株不能合成GA.而是ABA缺陷型突變株。檢測發現這種雙突變株種子內兩種激素的絕對水平都極低。只是脫落酸(ABA)與赤霉素(GA)的比值與野生型相同,都比較低。
資料3:有些植物的開花需要較長時間的日照,這些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開花,如菠菜;有些植物的開花需要較短時間的日照,這些植物一般在秋季開花,如菊科植物。我們把前者叫長日照植物,后者叫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植物開花有一個最小日照長度,短日照植物開花有一個最大日照長度,植物開花所需要的極限日照長度叫臨界日長。有人用一種短日照植物蒼耳做了如圖1中A、B、C三組實驗。
A組:給予短日照,蒼耳開花
B組:給予短日照,但用光照中斷暗期,蒼耳不開花
C組:給予短日照.但用黑暗中斷光期,蒼耳開花
資料4:為了研究植物生長調節劑蕓苔素對側枝長度的影響,以擬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突變體植株為實驗材料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如圖2。
(1)由資料1可知,生長素和赤霉素在細胞分裂中具有
(2)從資料2中得到結論是
(3)由資料3可知,光期和暗期兩者中,
(4)資料4的實驗自變量是組卷:9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