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3章 人類的家園——地球》2023年同步練習卷
發布:2024/9/6 15:0:11
一、選擇題
-
1.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下列有關地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A.地球表面的巖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 B.地球上的水是循環的,故無須擔心水危機 C.火山和地震是地殼變動的主要表現形式 D.晝夜長短變化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2.地殼和地表形態都在不斷的變化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地球巖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塊組成 B.火山和地震多發生在板塊內部地殼穩定處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 D.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 組卷:58難度:0.7 -
3.下列現象能支持“地殼是在不斷變動”這一觀點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組卷:68引用:4難度:0.5 -
4.某校園中,教學樓到體育館的距離是100米,而在小明同學所畫的該校園地圖中,教學樓到體育館的距離是5厘米。這張地圖所用的比例尺為( )
A.1:2 B.1:2000 C.1:20000 D.1:500 組卷:5難度:0.7 -
5.下列不是大陸漂移假說證據的是( )
A.南美洲與非洲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B.大西洋兩岸動物的共同性 C.南極洲發現有煤炭資源存在 D.赤道附近廣泛分布熱帶雨林 組卷:9難度:0.5 -
6.如圖是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常見的一種地貌,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img alt src="http://img.jyeoo.net/quiz/images/202207/81/4ac9ddf3.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A.流水 B.冰川 C.風力 D.生物 組卷:279難度:0.5 -
7.公元前780年,我國陜西地區發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災害,古籍《詩經》上有這樣的記錄:“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這是發生了( ?。?/h2>
A.地震 B.火山噴發 C.泥石流 D.洪水 組卷:70引用:7難度:0.5 -
8.2011年11月28日,厄瓜多爾國通古拉瓦省的通古拉瓦火山當天凌晨發生4次強度較大的地震并開始噴發…下列是關于火山和地震的敘述,你認為錯誤的是( ?。?/h2>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 B.火山和地震多發生于板塊交界處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過程 D.地震發生時躲到高樓和高壓線下避險 組卷:25難度:0.5
三、解答題
-
23.地球的形態在持續改變中,如圖是夏威夷主島(編號1號)與其三個火山島(編號2、3、4號)的分布示意圖(未按比例繪制).許多科學家相信,夏威夷群島主島和這些鏈狀火山島應該是因為太平洋板塊在一個可視為固定不動且噴發巖漿的“熱點”上移動(箭頭指向代表板塊移動方向)造成的,噴出巖漿凝固逐一形成這些火山島嶼.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幾種結構在真實地球中實際體積最大的是
A.夏威夷群島 B.鏈狀火山島嶼
C.地殼 D.太平洋板塊
(2)從鏈狀火山島嶼(4、3、2)到夏威夷群島主島(1)的年齡分布呈現怎樣的特點?
(3)閱讀此題后,談談你對大陸漂移學說或板塊構造學說的認識.組卷:22難度:0.7 -
24.20世紀初,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意外地發現大西洋兩岸的輪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大陸是漂移的。之后通過努力尋找證據,于1915年正式確立“大陸漂移說”。1960-1962年,美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對大洋中脊(海底山脈)的研究發現,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越來越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海底擴張說”。隨著海洋地質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的發展,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
請回答:
(1)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的
(2)下列現象不能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的是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認為板塊構造學說是解釋地殼運動的完美理論,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組卷:49引用:1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