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廣東省茂名市高州一中八年級(上)月考生物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6 2:0:8

          一、單選題

          • 1.如圖僧帽水母形似塑料袋或氣球,有劇毒。試推測僧帽水母屬于(  )

            組卷:67引用:6難度:0.7
          • 2.某同學用手抓一只海蜇,突然感覺到手有火灼的痛感,這最有可能是由于(  )

            組卷:32引用:9難度:0.8
          • 3.國家衛健委曾向南方多省印發通知,要求加強2020年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下面關于預防血吸蟲病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34引用:3難度:0.5
          • 4.營自由生活的扁形動物是(  )

            組卷:0引用:4難度:0.8
          • 5.如圖表示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特征的關系,下列各項有關陰影部分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533引用:13難度:0.5
          • 6.下列動物中,身體呈左右對稱的是(  )

            組卷:31引用:6難度:0.8
          • 7.學校種植園中有一種細長的圓筒形動物,要判斷其在分類上屬于環節動物還是線形動物,主要依據是(  )

            組卷:157引用:9難度:0.7
          • 8.蚯蚓的下列身體結構特點及其功能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組卷:6引用:6難度:0.6
          • 9.取健康狀況、大小相同的甲、乙兩條蚯蚓,將甲放在濕潤的土壤上,乙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觀察二者的運動情況。下面關于運動較快的蚯蚓及運動較快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10.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會對人體造成營養不良、消化道紊亂等。下列預防蛔蟲病的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31引用:3難度:0.8
          • 11.蚯蚓一般生活在土壤中,但雨后蚯蚓往往會爬到地面上來,原因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8

          二、綜合題

          • 33.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海岸帶鹽沼濕地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維持碳—氧平衡。海岸帶鹽沼濕地有藻類、浮游植物等,還生活著蝦、蟹、魚、龜、蛇、鳥等動物,以及人工養殖的蟶、蛤等貝類。
            (1)資料中能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2)蟶、蛤等貝類身體柔軟、有外套膜,屬于
             
            動物。
            (3)蝦、蟹等節肢動物體表有堅硬的
             
            起保護作用。
            (4)魚、龜、鳥的身體內都有由脊椎骨組成的
             

            (5)過度開發會破壞海岸帶鹽沼濕地,這說明生態系統的
             
            能力是有限的。

            組卷:7引用:1難度:0.3
          • 34.我國生物種類豐富,但有些生物的生存現狀卻不容樂觀,如大鯢、中華鱘、揚子鱷等動物,已經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我國為了保護這些動物,把它們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回答問題。

            (1)揚子鱷的卵外有
             
            使卵能在陸地環境中發育。
            (2)圖中屬于兩棲動物的是
             
            ,它的幼體用
             
            呼吸。
            (3)圖中3種動物,能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是
             

            (4)保護瀕危動物,人人有責。請結合自己的日常行為,寫出一條建議:
             

            組卷:7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