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新世紀實驗學校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發布:2024/12/7 11:3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第1-10小題,每小題4分,第11-15小題,每小題4分,共5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
1.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
氧氣的驗滿B.
傾倒液體C.
檢驗氣密性D.
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組卷:8引用:2難度:0.9 -
2.歸納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常溫下,pH<7的溶液顯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 B.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因此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組卷:189引用:16難度:0.6 -
3.下列說法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mg水受熱變為mg的水蒸氣 B.62g磷和80g的氧反應生成142g五氧化二磷 C.20g食鹽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鹽水 D.擰開盛酒精的瓶蓋一段時間后質量變小 組卷:223引用:82難度:0.9 -
4.下列物質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因為化學變化而變小的是( )
A.濃鹽酸 B.石灰水 C.氫氧化鈉溶液 D.濃硫酸 組卷:114引用:3難度:0.5 -
5.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變化的是( )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組卷:1421引用:153難度:0.9 -
6.試管內壁殘留有下列物質,不能用稀鹽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盛過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污物 B.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留下的藍色固體 C.盛放過生銹鐵釘后留下的棕色物質 D.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后留下的一層紅色固體 組卷:49引用:2難度:0.9 -
7.網絡神曲“化學是你,化學是我”揭示了化學與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碳酸鈉俗名純堿,也叫蘇打,可用于清洗廚房用具的油污 B.氯化銨能促使農作物枝葉茂盛,與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C.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但生鐵的含碳量比鋼高 D.波爾多液中含硫酸銅故不能用鐵制容器盛放波爾多液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8.某地城際鐵路的建成將進一步推動該市經濟的發展,在修建鐵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藥,黑火藥爆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NO3+3C+S
K2S+3CO2↑+X↑,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點燃A.X的化學式是N2 B.黑火藥是混合物 C.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組卷:8引用:3難度:0.7 -
9.初中科學實驗中,有許多涉及操作上的“先”與“后”順序的問題,如果把“先”與“后”順序顛倒,就會影響實驗效果或導致事故的發生,下列描述的實驗操作中“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A.制取氣體時,先裝入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先加石灰石,后加稀鹽酸 C.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再將導管移出水槽 D.稀釋濃硫酸時先將濃硫酸倒入燒杯中后,將水沿著燒杯壁慢慢倒入濃硫酸中 組卷:8引用:1難度:0.7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有5小題,共40分)
-
28.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參加反應的NaOH溶液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關系如圖,據圖回答
(1)P點溶液中的溶質是
(2)m1的數值為多少?
(3)沉淀恰好完全時,剩下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組卷:12引用:1難度:0.5 -
29.社會實踐活動中,課外興趣小組對某鋼鐵廠的鐵礦石樣品和鋼樣進行實驗、分析、計算,了解了該鋼鐵廠生產原料、產品的相關信息。取該廠的某鋼樣粉末28.36g(假設只含Fe和C),在氧氣流中充分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
(1)計算此鋼樣粉末中鐵和碳的質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質量的鋼樣粉末分別加到50g質量分數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序號 Ⅰ Ⅱ Ⅲ 加入鋼樣粉末的質量/g 2.836 5.672 8.508 生成氣體的質量/g 0.1 0.2 0.25
(3)若在實驗Ⅱ中繼續加入mg鋼樣粉末,計算反應結束后剩余的固體質量為多少?(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
(4)在鋼鐵廠取純凈的鎂粉、鐵粉、鋅粉組成的混合物10克,跟一定里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液體經蒸干水分后得到固體物質28克(不含結晶水),求生成氫氣多少克?組卷:25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