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八年級上冊《5.1 動物的主要類群》2021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12/3 14:30:2
一、選擇題
-
1.下列對動物與其所屬類群的判斷,正確的是( ?。?/h2>
A.海馬-哺乳動物 B.揚子鱷-兩棲動物 C.蚯蚓-軟體動物 D.血吸蟲-扁形動物 組卷:145引用:6難度:0.6 -
2.下列關于動物類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共同特征是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 B.節肢動物頭部有眼和觸角,胸部有翅和足,用肺呼吸 C.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 D.軟體動物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 組卷:58難度:0.5 -
3.下列各項中,屬于鯽魚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征是( )
①卵生 ②用鰓呼吸 ③用鰭游泳 ④體表覆蓋鱗片,有黏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組卷:741難度:0.4 -
4.爬行動物比兩棲動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是( ?。?br />①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
②幼體用鰓呼吸
③生殖和發育離開了水
④皮膚裸露
⑤完全用肺呼吸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組卷:1066引用:85難度:0.7 -
5.鳥類有許多適應飛行的特點,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鳥類體溫恒定,所以能夠飛行 B.鳥類的氣囊能貯存空氣,與肺一樣能進行氣體交換 C.鳥類的骨骼輕、薄,有的骨內部中空,可以減輕體重 D.鳥類的翼(翅膀)的肌肉最發達,為飛行提供強大的動力 組卷:480引用:30難度:0.4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0分)
-
14.某學校課外興趣小組同學在飼養金魚時,發現金魚不時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發生浮頭現象。為探究金魚發生浮頭現象的可能原因,該小組將18條大小相當的金魚,按表一給定的條件進行了相關實驗。
實驗組號 溶氧量 培養環境 呼吸頻率 第一次統計 第二次統計 第三次統計 甲 4mg/L 隔夜自來水 113 111 112 乙 6mg/L 隔夜自來水 76 78 74 丙 8mg/L 隔夜自來水 58 59 60
(2)將表格處理后可得到如圖一所示結果,圖一中X的數值為
(3)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增加每組的統計次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避免實驗的
(4)實驗可證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圍內,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魚浮頭次數會越
(5)魚類身體兩側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結構是組卷:478引用:10難度:0.4 -
15.根據以下科普材料,回答:
在我國內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發生最可怕的生物災難,鋪天蓋地的蝗蟲,瘋狂地吞噬著草原,頃刻間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絕境,與旱災與澇災并稱三大自然災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是國際上生態基因組學研究的領銜科學家,他領導的科研團隊對蝗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蝗蟲屬于節肢動物中的
(2)科學家們發現,蝗蟲的生活習性分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災的是群居型蝗蟲。散居型蝗蟲體表為綠色,群居型蝗蟲體表為黑色,體色變化是反映蝗蟲種群密度的重要指標,你相信嗎?請你據此提出一個八年級課外活動小組可以開展探究的問題:
(3)蝗蟲從散居變成群居以后,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變得更加活躍,更喜歡與同伴“交流”,科學家預測,氣味在蝗蟲聚集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黑色蝗蟲體內產生了一種物質——苯乙腈。讓我們來猜想一下這種物質可能具有什么作用?組卷: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