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十一學校亦莊實驗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5/1/5 4:30:2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
-
1.金針菇是常見的食用真菌,其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細胞 B.孢子 C.菌絲 D.細胞核 組卷:99引用:10難度:0.6 -
2.“蛟龍號”可下潛到深海海底,在約7千米深處發現了一些未知生物。推測這些生物不能進行的生命活動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獲取營養 D.生長繁殖 組卷:79引用:4難度:0.7 -
3.下列各項中,關于實驗操作及其目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目的 A 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 保持細胞形態 B 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盡可能切得薄 利于光線透過 C 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碘液 便于觀察細胞核 D 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時,葉片局部遮蓋黑紙 消耗原有有機物 A.A B.B C.C D.D 組卷:30引用:4難度:0.5 -
4.下列實例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仙人掌的葉特化為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大雁南飛以度過寒冬 D.葵花朵朵向太陽 組卷:86引用:8難度:0.6 -
5.如圖是某生態系統中幾種生物間的關系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 B.物質循環只與①④有關 C.生態平衡只與②③有關 D.①→②→③→④是一條食物鏈 組卷:14引用:3難度:0.5 -
6.下列器官與執行其功能的主要組織對應有誤的是( )
A.股骨--保護組織 B.唾液腺--上皮組織 C.心臟--肌肉組織 D.大腦--神經組織 組卷:122引用:6難度:0.6 -
7.以下實驗材料中,能觀察到正在分裂的細胞的是( )
A.番茄果肉 B.洋蔥根尖 C.菠菜葉表皮 D.石榴葉脈 組卷:79引用:11難度:0.4 -
8.“穿花度柳飛如箭,粘絮尋香似落星”。這描寫的是蜜蜂幫助植物傳粉的場景。完成傳粉,花粉應落到的結構是( )
A.柱頭 B.花柱 C.花藥 D.花絲 組卷:101引用:4難度:0.5 -
9.“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第二個節氣。農諺有“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的說法,即小滿時節小麥籽粒(果實)逐漸飽滿。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籽粒由雌蕊中的子房發育而成 B.籽粒飽滿過程中胚逐漸發育成熟 C.根吸收土壤中有機物使籽粒飽滿 D.籽粒飽滿過程中營養物質不斷積累 組卷:159引用:6難度:0.4 -
10.蒲公英是北京地區常見的野生花卉,果實上方具有冠毛。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冠毛有助于種子傳播 B.種子傳播可擴大植物分布范圍 C.空氣濕度增加利于增大種子傳播距離 D.種子傳播減少同種個體對資源的爭奪 組卷:55引用:1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45分)
-
31.紋翅蠅因翅上有條紋而得名,它的主要天敵是跳蛛。跳蛛足上也有相似的條紋,而且跳蛛可以揮舞帶條紋的足驅趕入侵自己領域的同種跳蛛。奇特的是,當紋翅蠅高頻振動帶條紋的翅時,也能嚇退跳蛛。
(1)為研究紋翅蠅嚇退跳蛛與翅的高頻振動及翅上條紋是否有關,研究者選擇紋翅蠅、家蠅及跳蛛進行實驗。家蠅的翅既無條紋又不能高頻振動,且大小、形態與紋翅蠅相似。實驗處理及結果如圖。
①實驗前對跳蛛進行
②B組與
③B組與C組比較,可說明翅
④為研究僅翅帶條紋是否能嚇退跳蛛,實驗中D組“?”的處理應為
⑤綜合以上實驗結果,可以說明
(2)研究者認為,紋翅蠅嚇退跳蛛的過程是一種擬態。在跳蛛多的環境中,紋翅蠅具有上述特征的變異類型屬于組卷:165引用:4難度:0.3 -
32.閱讀科普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相信大家都見過憨態可掬、黑白相間的大熊貓吃竹子的情景。研究人員發現,具有肉食動物消化道特征的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但是對食物的消化率卻不足17%。而其它草食動物普遍能消化超過80%的植物性食物。那么大熊貓取食竹子,能獲取足夠的能量嗎?
實際上,大熊貓每天至少花費10小時進食,同時它們還會選擇營養最豐富的竹子種類,并優先取食營養價值最高的部位。根據季節不同,大熊貓會優先選擇竹筍,其次為嫩竹與竹葉,最后為竹稈。這樣的方式會讓大熊貓獲取足夠的能量,進而維持恒定的體溫。
在冬季,大熊貓生活的區域氣溫常常能達到-20℃。大熊貓還有哪些“御寒神技”呢?大熊貓體表被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層,使其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近期,科學家觀察到大熊貓喜歡用新鮮的馬糞“洗澡”。它們會先通過氣味判斷馬糞的新鮮程度,之后用臉頰輕掃糞堆,最后用馬糞覆蓋全身。這種并不衛生的行為很可能導致大熊貓感染致病菌或寄生蟲病,然而科學家卻認為這種奇特的行為一定對大熊貓利大于弊。在2020年的最新研究中,我國科學家在新鮮馬糞中發現了兩種“抗冷分子”——β-石竹烯(BCP)與氧化石竹烯(BCPO)。這兩種物質通過麻痹大熊貓感受寒冷的感受器,減少了它對寒冷的感知,這樣大熊貓在寒冬里依然保持正常的取食欲望,進而保證能量的獲取,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大熊貓的抗寒能力。
擁有“御寒神技”的大熊貓,卻在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種群數量逐漸減小,一度被定為瀕危物種。1963年開始,我國先后建立14個自然保護區,通過科研助力大熊貓恢復種群數量,并通過立法對大熊貓進行保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熊貓從瀕危物種變為易危物種。這是世界對我國大熊貓保護成果的肯定和支持,然而保護大熊貓的路還很長,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參與。
(1)大熊貓的取食策略可以讓其獲得足夠的能量,具體的策略有:
(2)在大熊貓用馬糞“洗澡”的過程中,新鮮馬糞中的BCP與BCPO通過麻痹大熊貓感受寒冷的感受器,抑制了大熊貓在
(3)不同動物會采取不同的策略來抵御寒冷。以下動物與大熊貓御寒特征最為接近的是
A.赤鏈蛇
B.林蛙
C.海豹
D.蝗蟲
(4)20世紀以來,大熊貓的數量銳減,導致組卷:48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