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區市)協作校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0/4 12:0:1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其中,1-10題,每題2分:11-15題,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要求的。)
-
1.下列科學家和對應科學方法的關系錯誤的是( )
A.施萊登和施旺用完全歸納法建立了細胞學說 B.辛格和尼科爾森運用建構模型提出流動鑲嵌模型 C.羅伯特森用電鏡觀察法,提出細胞膜是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 D.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組卷:11引用:3難度:0.7 -
2.核糖體由rRNA和蛋白質組成,rRNA是以DNA為模板轉錄的。轉錄rRNA的DNA稱為rDNA。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藍細菌、人體細胞內都存在rDNA B.人體細胞rDNA可能存在于核仁 C.rRNA可以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 D.合成rRNA和mRNA所需的原料相同 組卷:15引用:3難度:0.6 -
3.脂滴是細胞中儲存脂質的重要結構。脂質首先在內質網磷脂雙分子層之間合成并累積膨大,最終從內質網上分離形成脂滴。脂滴形成后,內質網定位蛋白DFCP1會定位在脂滴的表面,新生脂滴通過融合進一步變大,生成成熟脂滴。多種代謝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往往都伴隨著脂質貯存的異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包裹在脂滴表面的膜結構最可能具有兩層磷脂分子 B.脂滴膜中磷脂親水的頭部最可能朝向細胞質基質 C.新生脂滴通過融合生成成熟脂滴的過程體現了膜的流動性 D.脂滴可以積累和貯存脂肪、膽固醇等,使細胞免受高脂影響 組卷:32引用:5難度:0.5 -
4.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下列為實現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判斷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細胞核中——正交和反交 B.判斷糯性和非糯性的顯隱性——一株非糯性玉米進行自交 C.判斷某顯性玉米個體是否為純合子——讓該玉米植株進行自交 D.判斷某雜合子玉米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將該玉米植株進行測交 組卷:26引用:4難度:0.7 -
5.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徑都是葡萄糖代謝的重要途徑。糖酵解途徑即為呼吸作用第一階段,磷酸戊糖途徑是指葡萄糖經過一系列反應,產生NADPH、CO2和多種中間產物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糖酵解途徑發生在細胞質基質,會產生少量能量 B.磷酸戊糖途徑產生的NADPH是一種還原性物質 C.與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經磷酸戊糖途徑產生的能量更多 D.向小鼠體內注射14C標記的葡萄糖不能特異性追蹤磷酸戊糖途徑產生的CO2 組卷:31引用:4難度:0.6 -
6.已知馬鈴薯過氧化氫酶最適pH在7.0左右,最適溫度在30℃左右。用新鮮制備的含過氧化氫酶的馬鈴薯懸液進行分解H2O2的實驗,兩組實驗結果如圖。第1組曲線是在pH=7.0,20℃條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馬鈴薯懸液的結果,與第1組相比,第2組實驗(虛線)只做了一個改變。下列符合第2組實驗所做的改變的是( )
①提高馬鈴薯懸液中酶的濃度 ②提高H2O2溶液的濃度 ③提高反應體系的溫度5℃④提高反應體系的pH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組卷:13引用:4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5題,60分)
-
19.桑樹是我國常見樹種,鉛(Pb)是毒性較強的重金屬元素。科學家研究Pb2+脅迫對桑樹光合作用的影響,設計如下實驗:采集某林場優良土壤并添加不同量的Pb2+,其中A~F組依次添加Pb2+0、250、500、750、1000、1250mg/kg,分別培養生長狀況相同的桑樹苗,30天后分別測定桑樹苗的葉綠素含量、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凈光合速率等,實驗結果如下。
(1)本項研究中科學家測定葉綠素含量的方法是將桑葉切成極細的細絲置于小試管中,試管中加入
(2)由圖1結果分析,Pb2+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是
(3)據實驗結果分析,隨Pb2+脅迫水平升高,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組卷:0引用:1難度:0.6 -
20.S221不育株是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在水稻中發現的雄性不育突變體,研究發現該植株的雄性不育性是由位于8號染色體上的基因SDGMS引起的。中國科學家于2023年8月7日首次克隆出SDGMS基因,該基因有望使水稻雜交育種步入快速、簡易的新路徑。
(1)水稻難以通過人工去雄的方法大量生產雜交種的原因是
(2)選取S221不育株與任何一種可育水稻品種雜交,其雜交后代中不育株與可育株都呈1:1分離,且可育株自交后代沒有育性分離,由此說明:S221不育株的不育性受單個
(3)為了在育種過程中能夠及早識別出不育株和可育株,科學家欲通過基因工程將小麥藍粒基因N導入S221幼胚細胞中的一條染色體上,使其表現為藍粒雄性不育。若要判定導入的小麥藍粒基因N與雄性不育基因SDGMS之間的位置關系,請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思路:
①若子代中藍粒不育:非藍粒可育=1:1,則
②若子代中
③若子代中
(4)假設中國科學家最終選育出了小麥藍粒基因N與雄性不育基因SDGMS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雙雜合水稻品種D。理論上將水稻D與野生型水稻雜交后代中,偶爾也會出現藍粒可育和非藍粒不育個體,對該現象的最可能解釋是組卷:5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