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振華中學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第一部分(20分)
-
1.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有人曾說:“讀書,是人類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確實如此。我一直堅信,閱讀不僅僅是一種行為,還是一種人生方式。閱讀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_______。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jié□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這中間是一道屏zhàng□、一道宏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草長yīng□飛,繁花似錦,一面則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遼。
(1)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jié
②屏zhàng
③草長yīng
(2)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認識
B.認同
C.認準
(3)文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
①
②組卷:23引用:2難度:0.7 -
2.有同學梳理了古代詩文中的“書信傳情”板塊,請你參與交流。
序號 主題 古詩文名句 出處 ① 來日聚首,再敘離情 何當共剪西窗燭, 李商隱《夜雨寄北》 ② 堅定信念,視死如歸 人生自古誰無死, ③ 思念滿懷,鴻鳥捎信 王灣《次北固山下》 ④ 戰火連綿,盼得音訊 杜甫《春望》 ⑤ 晨昏變化,美不勝收 組卷:16引用:2難度:0.9 -
3.【學習讀書方法】小語在搜集朱熹“熟讀精思”讀書方法時,文檔資料出現了排版錯誤,請從下列四個選項中,選擇排序最恰當的一組( )
①對名篇佳作應該采取這種方法。
②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爾。”
③這里“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華。
④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組卷:82引用:5難度:0.8
第二部分(50分)
-
9.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十五歲的少年向往百草園
劉慶邦
①第一次去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我還是一個剛滿15周歲的農村少年。去紹興的具體日期我記不清了,只記得大致的時間,是公歷1967年的元旦之后,農歷羊年的春節之前。
②我的家鄉在中原腹地,先去湖南看了坐落在韶山沖的毛澤東故居,之后在湘潭過的新年,接著扒火車去了南昌。下一站,我就來到了被稱為人間天堂的杭州。
③到杭州看什么?在沒到杭州之前我就聽說過,杭州有西湖、斷橋,有錢塘江、六和塔,還有靈隱寺、岳飛廟等等,風景名勝數不勝數。但這些都不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或者說都不是我的首選。那么,我首選的地方是哪里呢?說出來也許有的朋友不相信,我的首選之地是離杭州不太遠的紹興的百草園。
④為什么一心一意要去百草園看看呢?在我們中學的語文課文里,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題目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所寫到的百草園里,有樹有藤,有菜畦水井,有草有花,有綠有紅,有鳥有蜂,內容十分豐富,美好。魯迅先生說,百草園是他兒時的樂園。我們把文章讀來讀去,誦來誦去,百草園就留在了我們心中,似乎也成了我們的樂園,精神樂園。記得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講得聲情并茂,對百草園十分神往。他說他很想去百草園看看,這輩子恐怕是沒有機會了。哪個同學若有機會,他希望一定要替他去看看百草園。基于這些根深蒂固的原因,我既然來到了杭州,就一定要到紹興的百草園看一看,如果不去看百草園,來杭州跟白跑一趟差不多。
⑤我向服務人員打聽得知,從杭州到紹興有一百二十多華里,既沒有火車可乘坐,賣票的公共汽車也很少,要去紹興,只能是步行。步行對我來說不是什么難事。我一開始組織的就是徒步長征隊,我們打著紅旗,從家鄉的學校出發南下,穿過大別山,一直走到了武漢。我還聽說,從杭州到紹興,雖沒有客運列車,卻有一條運貨的鐵路通往紹興。于是,到杭州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披著星光,沿著兩道鐵軌之間的枕木,快步向紹興進發。
⑥我沒有別的同伴,我的長征隊伍到武漢就走散了,從武漢再往前,就剩下我孤身一人。我身上沒帶什么東西,只背了一只跟當過兵的堂哥借來的黃色軍挎包。挎包里裝著折疊起來的長征隊的旗幟,還有一本包了紅塑料皮的袖珍毛主席語錄本,語錄本里夾著學校給我們開的介紹信。從夜里走到白天,從早上走到中午,因擔心天黑之前走不到紹興,我半路沒有停下來,中午連一口飯都沒吃,連一口水都沒喝,一直在枕木上跨越式前行。我完全能夠回憶起我當時的樣子,刺棱著頭發,風塵仆仆,在向著既定的目標孤獨前進。我不是去地里扒紅薯,也不是去地里攆兔子,而是懷著一種景仰的心情,為了一個精神性的目的,餓著肚皮,奔赴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
⑦到了,在西邊的天際飛滿紅霞的時候,我下了鐵路,來到河網縱橫、到處閃耀著明水的紹興。我走上了一條長長的石板路,這條石板路鋪在一條長河中間,兩邊都是寬闊的水面,石板路不寬也不高,離水面很近,跟水面幾乎是持平的,一彎腰就能撩起一把水。水里有行船,是那種兩頭尖尖的小船。離我較近的一只船,跟我的行進是同一個方向。劃船的人頭上戴一頂舊氈帽,他手里劃著一支槳,腳上蹬著一支槳,借助雙槳,竟比我走得還快。我想,這位劃船人或許就是魯迅家的親戚,我加快速度,毫不放松地跟定他。當天晚上,因魯迅故居已經關門,我沒能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只能就近找個接待站住下來。
⑧到紹興的第二天上午,我如愿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百草園。冬日的百草園顯得有些荒蕪和蕭條,除了墻邊立著一些落盡葉子的樹木,墻頭爬著一些枯藤,整個園子里別說百草了,連一棵綠草都看不到。但遠道而來的少年并沒有因此而失望,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已經為他提供了一個想象的藍本,根據藍本,他不僅可以在想象中把百草園的情景復原,或許比原本的百草園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美好動人。
⑨跨過一條小河,走過一座石橋,我當然也看了河邊的三味書屋。比起百草園來,我不那么喜歡三味書屋。這可能與魯迅先生的態度有關。我從魯迅先生的態度里感覺出來,他對三味書屋也不是很喜歡,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似乎代表著他的兩個人生階段,如果說前者代表自由的話,后者就意味著從此被約束,失去了無憂無慮的自由。
⑩在1972年,我21歲那年,當礦工之余,竟然寫起小說來。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連續寫小說寫到2001年,也就是在我50歲那年,我的短篇小說《鞋》竟有幸獲得了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當年的9月22日,在魯迅先生誕生120周年之際,我去紹興領了獎。頒獎大會之后,在組委會的安排下,我和所有的獲獎者一起,參觀了魯迅故居,以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35年后,重訪百草園,我難免心生感慨,在心里默默地對百草園說:百草園,我又來了,你還記得我嗎?還記得當年那個15歲的少年嗎?
?第三次看百草園是在2004年夏天。那年,我偕妻子在杭州的中國作家之家小住,我們一塊兒去紹興看了魯迅故居后面的百草園,還看了三味書屋。
?第四次看百草園,就到了2021年的秋天,紀念魯迅先生誕生140周年之際。在百草園里,我看到園中放置了一塊未經雕琢的大石頭,上面鐫刻著魯迅先生手書的綠色字體的“百草園”。
?我不知何時能再來百草園。
(選自2021年10月21日《文匯報》,有改動)
(1)百草園在作者和魯迅筆下的景象和心中的地位有何不同?請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本文相關內容回答。
(2)寫去紹興的百草園,為何要提及杭州?
(3)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從夜里走到白天,從早上走到中午,因擔心天黑之前走不到紹興,我半路沒有停下來,中午連一口飯都沒吃,連一口水都沒喝,一直在枕木上跨越式前行。
①“從夜里走到白天,從早上走到中午”能否換成“從夜里走到第二天中午”?
②請分析“連一口飯都沒吃,連一口水都沒喝”的表達效果。
(4)讀完文章后,有同學認為把“十五歲的我向往百草園”改為“十五歲的我尋訪百草園”更符合文意。你同意該同學的說法嗎?為什么?
(5)關于文章結尾,有同學認為可以刪去后面三段(第11、12、13段)。你同意嗎?請說說理由。組卷:33引用:2難度:0.5
第三部分(50分)
-
10.作文。
門,看似很簡單,它是生活中平凡而常見的事物,但有時候它又不簡單,它或許成為了一種象征、一種選擇、一種追求……你是從門內走向了門外,還是從門外走向了門內呢?
請以“門里門外”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組卷:20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