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玉海實驗中學等六校聯考九年級(上)月考科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
1.世界充滿了變化,下列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h2>
A.
雕琢玉石B.
切割玻璃C.
樹葉變黃D.
燈泡通電發光組卷:8引用:1難度:0.5 -
2.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h2>
A.
配制NaOH溶液B.
稀釋濃硫酸C.
稱量氫氧化鈉固體D.
測定土壤溶液酸堿性組卷:9引用:4難度:0.5 -
3.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是常見的堿,我們之所以認為它們是堿,是因為它們( ?。?/h2>
A.溶液的pH都大于7 B.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C.都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D.電離產生的陰離子只有OH- 組卷:1引用:4難度:0.5 -
4.下表是人體內的一些液體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圍,其中堿性最強的是( ?。?br />
血漿 唾液 胃液 膽汁 胰液 7.35~7.45 6.6~7.1 0.9~1.5 7.1~7.3 7.5~8.0 A.血漿 B.唾液 C.胃液 D.胰液 組卷:6引用:2難度:0.5 -
5.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熱量 B.打開濃硫酸試劑瓶的瓶蓋,瓶口出現白霧 C.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 D.向稀鹽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6.一般地說,金屬越活潑,冶煉越困難,人類使用該金屬的時間就越遲。如圖為鐵、銅、鈉、鋅四種金屬的最早冶煉歷史年代,則丁代表的金屬是( ?。?br />
A.鐵 B.銅 C.鈉 D.鋅 組卷:63引用:2難度:0.5 -
7.在①金屬鋅②氧化鐵③氯化鋇溶液④氫氧化銅四種物質中,跟稀硫酸、稀鹽酸都能發生反應且反應中表現了“酸的通性”的組合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組卷:66難度:0.5 -
8.《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智慧結晶。書中記載:“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體現了黃金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
A.磁性 B.導熱性 C.導電性 D.延展性 組卷:10引用:2難度:0.5 -
9.下面是四種制取ZnSO4的化學反應,對這四個化學反應理解錯誤的是( ?。?br />①Zn+H2SO4=ZnSO4+H2↑
②ZnO+H2SO4=ZnSO4+H2O
③Zn(OH)2+H2SO4=ZnSO4+2H2O
④ZnCO3+H2SO4=ZnSO4+H2O+CO2↑A.反應①屬于置換反應 B.反應②中鋅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C.反應③實質是Zn2+和SO42-的反應 D.反應③④都是復分解反應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10.濃硫酸具有較強的吸水性,但教材上沒有設計實驗證明,小明同學想利用如下實驗裝置驗證濃硫酸的吸水性。實驗過程中向長頸漏斗中緩緩注入水,觀察C裝置兩側導管中無水硫酸銅顏色的變化。(裝置氣密性良好,無水硫酸銅兩端塞入疏松的玻璃纖維,以免實驗過程中粉末被氣流吹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211/15/cc67dd84.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A.可以用注射器代替A裝置中的長頸漏斗 B.裝置B是為了增加進空氣中的水蒸氣 C.預期將觀察到只有右側無水硫酸銅變藍 D.裝置D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 組卷:2難度:0.5
四、解答題(本題有6小題,第27題6分,第28題6分,第29題6分,第30題9分,第31題9分,第32題8分,共44分)
-
31.Cu與Zn的合金稱為黃銅,有優良的導熱性和耐腐蝕性,可用作各種儀器零件。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黃銅的組成,取2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應。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及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于下表:
實驗次數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 第 1 次 40 m 第 2 次 40 14.8 第 3 次 40 12.2 第 4 次 40 11.2 第 5 次 40 11.2
(1)從以上數據可知,表格中,m=
(2)分析表中數據,判斷第4次實驗中的稀硫酸是否已完全反應并寫出理由:
(3)計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組卷:6引用:1難度:0.5 -
32.2022年6月15日是全國低碳日,今年活動主題為“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
(1)“雙碳”中的“碳減排”,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緩解人類的氣候危機?!笆弧奔倨谥?,無論是在家,還是出行聚餐游玩,不妨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請舉出一例
(2)“碳中和”是指一定時間內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在冬奧會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冷卻制冰。該技術是一種先進、環保的制冰技術,碳排放值接近于零。而傳統的制冰技術是使用氟利昂,使用1kg氟利昂相當于燃燒1450kg的液化石油氣排放的二氧化碳。若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由闊葉林吸收,平均1m2闊葉林每月能吸收3kg二氧化碳。試計算由1kg氟利昂產生的二氧化碳,需要1m2闊葉林吸收多少天才能實現碳中和?(以丁烷代替液化石點燃油氣計算,化學方程式為:2C4H10+13O28CO2+10H2O。1月按30天計。)點燃
(3)推廣應用天然氣,是一項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減排的重要民生工程。瑞安市已經全面啟動燃氣置換工作,用天然氣替換液化石油氣。新湖春曉小區成為我市首個管道燃氣小區。完全燃燒1kg液化石油氣和1kg天然氣釋放的熱量和產生的質量如圖所示。請結合圖表分析燃氣置換工作的意義:組卷:8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