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寧德市普通高中高考語文質檢試卷(5月份)
發布:2025/1/2 6:3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系統科學中的系統方法強調在系統發展的總目標制定后,就要為實現這個總目標確定系統結構的組成及其相互關系,確定若干可行方案。從空間角度來說,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往大處著眼可以上升到流域、經濟區乃至全國范圍,這就需要不同省份、不同區域的相互協作和配合。以長江流域來說,以生態保護的區域協調為契機,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才的流動,長江經濟帶就構成了一個大的空間系統。
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往小處細化,可以聚焦到縣域、鄉域,并與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融合起來。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例如,不同的土地功能的重疊,構成了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鄉村“三生”空間,這樣的“三生”空間實際上也就形成了一個小的空間系統,需要協調多重目標,實現鄉村全面發展。
無論是大到流域空間,還是小到鄉域空間,都要從系統的視角,協調空間范圍內的主體,充分發揮空間系統的綜合功能,確保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總目標的實現。
系統科學中的系統方法還強調在系統總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實現方案。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不能急于求成,這項建設任務在時間上呈現出很強的代際性。這種代際性,體現了當代人與未來人的命運攸關,當代人與未來人的福祉相連。因此,當代人必須搞好生態文明建設,以促進整個人類文明的延續。
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統籌好,規劃好,在時間上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不僅現在要做,未來也要做。這種“薪火傳承,綿綿不絕”的代際性特征,體現了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觀。
(擁編自張穎,王智晨《論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性》)
材料二:
生態文明在一般意義上是人類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的文明發展形態,是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涵容、相互促進的新文明形態。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生態文明建設所內蘊的本質關系。離開環境保護、突破生態閾限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人類應當學會在自然的閾值邊界內尋求生產和生活之道,以此作為生存與發展的底線。綠色發展,是以生態保護為紅線、為前提的發展,是由綠色、生態來定義的發展,是以生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技術為支撐、為機遇的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同時,離開發展來講生態保護,這種保護也是不現實的、一廂情愿的。離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來實現人們的利益,單純的生態保護將失去內在動力和支撐而變成既無意義又不可持續的保護。長汀生態文明建設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把生態家園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辯證統一起來,使二者進入良性的互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用經濟社會發展來保證青山綠水的永續常駐,在這種互動張力中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他們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引進利益機制,使人們能夠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獲得利益,在環境保護中實現發展。
(摘編自林默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何以可能?》)材料三:
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一書中,劉經緯教授團隊對中國傳統生態倫理思想和西方生態社會主義思潮進行了詳細剖析,以此來探索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以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案和策略。比如儒家生態倫理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仁民愛物”思想,強調了人類應該遵循自然規律以期達到和諧統一,不能無限度地索取與利用大自然;道家的思想文化中蘊含著“無為”“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也告誡我們順應自然的本性而活,不要過分地追求物質財富等等。當然,西方的生態社會主義思潮也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借鑒,但也有其局限性,并且中西方在思想、文化、制度、價值追求等方面是存在差異的。
(摘編自董前程,王慧《生態文明:放眼未來的文明抉擇——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材料四:
60年來,河北幾代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肩負國家使命,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過,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塞罕壩林場的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地處北京正北方,塞罕壩的萬頃林海,形成了一道牢固的綠色屏障,有效攔阻了風沙侵襲北京。塞罕壩還是灤河、遼河的主要發源地,每年蓄積淡水2200 萬立方米水,為保障津唐、遼西地域居民的飲水安全發揮了主要作用。如今的塞罕壩被譽為“華北綠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物種資源,使其成為珍貴的動植物種基因庫。優美的風光、良好的生態,涼爽的氣候,塞罕壩已成為華北地區著名的森林生態旅游勝地。據中國林科院評估,塞罕壩的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著超過120 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聯合國授予塞罕壩建設者“地球衛士獎”。
(摘編自騰訊網《塞罕壩林場:一個林場成就一種精神》)(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涉及范圍總是很大,需要不同省份、不同區域的相互協作和配合。
B.沒有鄉村的生態振興,就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也難以實現鄉村全面發展。
C.當代人必須大力搞好生態文明建設,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未來人能夠獲得更大的福祉。
D.長汀生態文明建設的最重要經驗就是他們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引進利益機制,實現雙贏。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長江經濟帶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要真正保護好長江,就需要整個流域內的省份團結起來,協同生態治理。
B.從“構成了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鄉村‘三生’空間”可知,不同的土地功能的重疊,可能形成復雜的空間系統。
C.通過高消耗、高污染取得經濟成果的發展方式,不僅破壞了當下寶貴的生態環境,更是阻斷了子孫后代的發展道路。
D.從“天人合一”“仁民愛物”“道法自然”等思想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儒、道兩家已經對生態文明作出清晰界定。
(3)依據材料二,下列選項不符合“綠色發展”內涵的一項是
A.在以人為本的價值目標中注入發展的生態意蘊
B.以生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技術為支撐
C.以生態為中心,追求純自然的生存狀態
D.把握人與自然,社會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辯證統一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三的評論思路。
(5)塞罕壩林場生態修復的奇跡,引發人們對發展理念的深刻思考。請結合材料和材料二的觀點,談談你對塞罕壩林場生態建設成功經驗的看法。組卷:11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高山下的花環(節選)
李存葆 主峰上下全是一人多深的芭茅草,一接近它,便躲過了敵人的射界。我火速爬著趕上了梁三喜他們。梁三喜見我來了,也沒責怪我。
三排仍不時向敵人射擊,敵人也不斷還擊。我們在草叢中攀援而上,去接近敵堡……
爬了一大陣子,貓起腰便看見敵堡了。
戰士“北京”對梁三喜說:“連長,距離最多有五十米。放心,絕對不用打第二炮,干吧!”
梁三喜點頭同意。
戰士“北京”當即把炮彈裝進炮膛。稍許,他肩起“八二無”炮身,“噌”地站起來,勾動了扳機!然而,沒見炮口噴火!
戰士“北京”一下臥倒在地。敵人的子彈“嗖嗖”從我們頭頂上飛過……
“怎么?是臭彈?”梁三喜問。
“嗯。是臭彈?!薄氨本闭f著,忙把臭彈退出炮膛。彈藥手趕忙又遞給他一發炮彈,他又將炮彈裝進了炮膛。
稍停,他又肩起炮,猛地站起身,又一次勾響了扳機,卻又一次沒見炮口噴火!
“噠噠噠噠……”敵人一串子彈射來,戰士“北京”一頭栽倒在地上!
“‘北京’!‘北京’同志……”我和梁三喜同聲呼喚著。
一切都發生在瞬息之間!
戰士“北京”倒在血泊中,身上七處中彈。中的是平射過來的高射機槍子彈,處處傷口大如酒盅,噴出股股熱血……
啊,倒下了,一個多么優秀的士兵又倒下了!他連“哼”一聲也沒來得及,眨眼間便告別了人生!他二十出頭正年輕,芬芳的生活正向他招手!他是那樣機敏果敢,他是多么富有才華!昨天晚上,他還以將軍般的運籌帷幄,為我們攻打無名高地獻出了令人折服的戰斗方案!可此刻,他竟這樣倒下了!他從北京部隊奔處前線補到我們連,到眼下才剛剛兩天,我們還不知道他叫啥名字??!五十米的距離上,他不瞄準也絕對有把握一炮一個敵碉堡!可臭彈,該死的兩發臭彈!
梁三喜怒對爬到眼前的彈藥手:“他的死,你要負責任!”
彈藥手沉下頭不吱聲,我知道,梁三喜這是由極度悲慟產生的激怒,而激怒又變為這無謂的埋怨!在同生共死的戰場上,有哪位彈藥手愿意出現臭彈?。?br /> 梁三喜從戰士“北京”身下雙手摸過血染的炮身,把那發還在炮膛中的臭彈猛一下退出來,忿然甩出老遠!他接過彈藥手遞過來的炮彈,一下裝進了炮膛。
梁三喜肩起炮身。說時遲,那時快,他猛地站起來,眨眼間便見炮口噴火!炮彈“轟”地炸開,敵碉堡被炸得粉碎……
碎石泥塵還在刷刷下落,我們便躍起身,迎著硝煙氣浪撲上前去!
上來了!上來了!從左右兩側出擊的突擊隊員,還有從主峰正面待機沖鋒的步兵一排,一齊吶喊著,沖上了山頂!
我們,終于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
“注意搜索殘敵!”梁三喜命令道。
我放眼望去,山頂上敵塹壕里一片狼藉,空無一人。位于山頂右側的炮陣地上,有十幾門橫倒豎歪的120迫擊炮,遍地是待的炮彈,還有那一箱箱未開封的炮彈箱擺在周圍……這時,我才更覺出梁三喜判斷的準確,決策的正確!如果不攻占這炮陣地,我們堅守在無名高地上是會全連覆沒的!
山頂上到處是巉巖怪石。我們沿著塹壕南邊向西搜索。
段雨國興沖沖地來到我和梁三喜身邊:“連長,指導員,勝利啦,我們終于勝利啦!這次戰斗,能寫個很好的電影劇本!”
我望著段雨國那副樂樣兒,真沒想到他也攻上了主峰!
“隱——蔽!”只聽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聲,接著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腳,我一頭跌進塹壕里!跟著傳來“噠噠噠”一陣槍響……
當我從塹壕里抬頭看時,??!梁三喜——我們的連長倒下了!
我不顧一切地撲過去。
“連長!連長!”我一腚坐在地下,把他扶在我懷中……
他微微睜開眼,右手緊緊攥著左胸上的口袋,有氣無力地對我說:“這里……有我……一張欠賬單……”
一句話沒說完,他的頭便歪倒在我的胳臂彎上,身子慢慢地沉了下去,他攥在左胸上的手也松開了……
我一看,子彈打在他左胸上,打在了人體最要害的部位,打在了他的心臟旁!他的臉轉眼間就變得蠟黃蠟黃……
“連長!連長!”戰士們圍過來,哭喊著。
“連——長!”段雨國撲到梁三喜身上號啕起來,“連長!怪我……都怪我呀……”
夢,這該是場夢吧?戰斗就要結束了,梁三喜怎么會這樣離開我們!當理智告訴我,這一切已在瞬息間千真萬確地生了時,我緊緊抱著梁三喜,瘋了似的哭喊著……
講到這,趙蒙生兩手攥成拳捶打著頭,淚涌如注。他已完全置身于當時場景中了。
(節選自《高山下的花環》)【注】《高山下的花環》是以1979 年中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創作的中篇小說,節選部分內容是趙蒙生回憶9連攻打越軍陣地時的一場殊死戰斗。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戰士“北京”“彈藥手”都沒有出現真實姓名,說明連長、指導員在工作中過于粗枝大葉,對戰士的情況了解不夠。
B.“我”沒想到段雨國能攻上主峰,因為“我”缺乏戰斗的經驗,對戰事判斷不準,同時也表達了對段雨國平時表現的不滿。
C.梁三喜用炮炸毀敵碉堡,掩護戰士們順利沖上山頂,“上來了!上來了!”表明了他們此時被勝利的喜悅沖昏了頭腦。
D.結尾寫到“夢,這該是場夢吧?”,是因為“我”和眾多戰士不愿相信硬漢梁三喜已犧牲的事實,是極度悲慟的心理表現。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山頂上到處是巉巖怪石”的環境描寫與“注意搜索殘敵”這句話暗中呼應,為下文寫梁三喜犧牲埋下伏筆。
B.小說以趙蒙生的回憶展開敘事,語言樸實順暢,在張弛有度的敘述節奏中展現并謳歌了戰爭中的英雄群像。
C.小說用鋪排手法,抒發了“北京”犧牲后“我們”的悲痛之情,強化因“臭彈”而產生對敵人的憤怒情緒。
D.攻占364高地后,段雨國正沉浸在勝利的興奮中,連長卻意外犧牲了,這一情節的突轉,扣人心弦。
(3)關于《高山下的花環》的創作,作者說他力求塑造“合乎兵的美的規范的形象”。請結合小說節選部分,簡析文中塑造的人物體現了“兵”的哪些美?
(4)虛構是小說的顯著特征,而真實是虛構的源泉。小說中哪些方面的真實為它的虛構提供了支持?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50引用:5難度:0.6
(二)語言文宇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3月23日下午,第二次“天宮課堂”如約舉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攜手開講。在這次課堂上,液體的表面張力再度大顯神威?!袄粩唷钡囊簶驅嶒炌耆搅巳粘5慕涷灪透兄宫F出了令人驚嘆不已的天地差異。一座小小的液橋,一端連著天上的航天員,一端連著地面的中學生,( )。
“天宮課堂”也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而發展演進。人們發現,①
此外,“天宮課堂”在努力擴大地面課堂覆蓋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無限寬廣的網絡世界,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像一根接力棒一樣,連接了中國現在與未來的科學事業。
B.如同一根接力棒,連接了中國科學事業的現在與未來。
C.像一根接力棒一樣,連接了中國科學事業的現在與未來。
D.如同一根接力棒,連接了中國現在與未來的科學事業。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組卷:9引用:5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南宋學者葉適曾在《贈薛子長》一文中說:“讀書不知接統緒①,雖多無益也;為文不能關教事②,雖工無益也;篤行而不合于大義,雖高無益也;立志不存于憂世,雖仁無益也。”
【注】①接統緒:融會貫通。②關教事:關涉政事教化。
以上論述對于當代青少年具有多方面的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