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育才學校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滿分50分)
-
1.如果采用樣方法調查某地區(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或說法錯誤的是( )
A.若甲地蒲公英種群的個體數量較少,調查其密度時,應適當擴大樣方的面積 B.為了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取樣時是要做到隨機取樣 C.用此方法求得的種群密度與實際密度不一定完全相同 D.調查得到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能準確反映其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組卷:26引用:3難度:0.7 -
2.下列關于種群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 B.種群通過地理隔離必能達到生殖隔離 C.一個種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種群的基因庫 D.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組卷:10引用:2難度:0.5 -
3.某棄耕農田植物種類40年間的變化情況如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植物類別
物種數量
年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喬木 0 0 0 14 23 總計 28 30 30 56 79 A.演替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B.草本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是群落演替必經的三個階段 C.表中的數據是在植物豐富的區域采用樣方法獲取的 D.表中數據表明棄耕農田在演替過程中第一年該群落不具有垂直結構 組卷:21引用:6難度:0.7 -
4.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捕食者數量的變化與被捕食者數量的變化之間存在反饋調節 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可能會不斷增多,也可能會不斷減少 C.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氣可被動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D.經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的種間競爭明顯高于經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 組卷:34引用:1難度:0.5 -
5.一個廢棄魚塘的演替過程如圖所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演替先后順序:乙→丙→甲→丁 B.生物多樣性:丁>甲>丙>乙 C.此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 D.此演替過程屬于次生演替 組卷:18引用:10難度:0.9 -
6.下面對于群落演替描述正確的是( )
A.農民在不同季節在同一塊農田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可以算群落演替 B.在池塘中輪換放養不同種的魚可以看作群落演替 C.巖石上經過長時間的變化生出苔蘚為群落演替 D.人們在農田種植物可以算群落演替中的草本到森林階段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7.如圖表示a、b、c三種不同類型的植物光合速率與溫度、光照強度的關系,能夠依次代表這三種類型植物的是( )
①熱帶雨林的喬木
②亞熱帶雨林的喬木
③熱帶雨林的陰生植物
④溫帶樹林的陰生植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②① D.④②① 組卷:22引用:4難度:0.6 -
8.如圖是生態位關系圖,乙的生態位空間有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組是( )
A. B. C. D. 組卷:18引用:6難度:0.7 -
9.為了能更直觀地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常常會建構種群的數學模型,下列與種群數量模型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驟是觀察并提出問題→提出合理假設→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表達事物的性質→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B.文字描述不能作為種群數量數學模型的表達形式 C.影響“S”形曲線的K值大小的因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 D.“J”形增長的數學模型中λ的含義是種群增長率 組卷:5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50分)
-
28.生態系統中物種間的相互作用有時并不是直接的。一個物種會通過與第三個物種的作用而影響第二個物種,這種效應稱為間接效應。沙漠中的嚙齒動物和螞蟻都以植物種子為食,如圖表示在某一實驗區域內進行的嚙齒動物的數量變化對螞蟻相對數量變化影響的相關研究的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該實驗區域中螞蟻相對數量的變化趨勢為
(2)生態學家對螞蟻相對數量減少的原因做了進一步探究。研究發現,嚙齒動物喜歡取食大粒種子,螞蟻則偏愛小粒種子;而大粒種子植物與小粒種子植物相比更具有生存優勢。據此,嘗試用間接效應的觀點解釋螞蟻相對數量下降的原因:
(3)以上材料體現的種間關系有組卷:16引用:5難度:0.6 -
29.某野外調查小組在我國東部地區進行深入調查,獲得下面有關信息,請分析回答:
(1)調查獲得某森林中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如圖1所示,調查該森林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
(2)科研人員對海洋某種食用生物進行研究,得出了與其種群密度相關的出生數和死亡數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在種群密度為
(3)圖3是調查小組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一種群數量變化圖。據此分析,在第1~5年,種群增長呈組卷:11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