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育才學校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滿分50分)

          • 1.如果采用樣方法調查某地區(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或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26引用:3難度:0.7
          • 2.下列關于種群的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0引用:2難度:0.5
          • 3.某棄耕農田植物種類40年間的變化情況如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植物類別
            物種數量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喬木 0 0 0 14 23
            總計 28 30 30 56 79

            組卷:21引用:6難度:0.7
          • 4.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34引用:1難度:0.5
          • 5.一個廢棄魚塘的演替過程如圖所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8引用:10難度:0.9
          • 6.下面對于群落演替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7.如圖表示a、b、c三種不同類型的植物光合速率與溫度、光照強度的關系,能夠依次代表這三種類型植物的是(  )
            ①熱帶雨林的喬木
            ②亞熱帶雨林的喬木
            ③熱帶雨林的陰生植物
            ④溫帶樹林的陰生植物。

            組卷:22引用:4難度:0.6
          • 8.如圖是生態位關系圖,乙的生態位空間有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組是(  )

            組卷:18引用:6難度:0.7
          • 9.為了能更直觀地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常常會建構種群的數學模型,下列與種群數量模型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50分)

          • 28.生態系統中物種間的相互作用有時并不是直接的。一個物種會通過與第三個物種的作用而影響第二個物種,這種效應稱為間接效應。沙漠中的嚙齒動物和螞蟻都以植物種子為食,如圖表示在某一實驗區域內進行的嚙齒動物的數量變化對螞蟻相對數量變化影響的相關研究的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該實驗區域中螞蟻相對數量的變化趨勢為
             
            。從種間關系考慮,在第1年中,螞蟻相對數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2)生態學家對螞蟻相對數量減少的原因做了進一步探究。研究發現,嚙齒動物喜歡取食大粒種子,螞蟻則偏愛小粒種子;而大粒種子植物與小粒種子植物相比更具有生存優勢。據此,嘗試用間接效應的觀點解釋螞蟻相對數量下降的原因:
             

            (3)以上材料體現的種間關系有
             
             

            組卷:16引用:5難度:0.6
          • 29.某野外調查小組在我國東部地區進行深入調查,獲得下面有關信息,請分析回答:

            (1)調查獲得某森林中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如圖1所示,調查該森林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
             
            m2。如果要調查某大型動物的種群密度,一般采用
             
            ,若初次捕獲并標記的動物中有少量個體死亡,則導致調查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
            (2)科研人員對海洋某種食用生物進行研究,得出了與其種群密度相關的出生數和死亡數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在種群密度為
             
            時,該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圖中既要獲得最大捕獲量,又要使該動物資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壞,則應使捕獲后該動物種群密度保持在
             
            左右。
            (3)圖3是調查小組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一種群數量變化圖。據此分析,在第1~5年,種群增長呈
             
            型曲線;第15~20年,種群的年齡組成為
             

            組卷:11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