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北京市懷柔區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6 14:0:3

          一、選擇題

          • 1.當人感到極度危險時,不會發生的是(  )

            組卷:57引用:6難度:0.7
          • 2.人進入寒冷環境時,身體不會發生的變化是(  )

            組卷:45引用:54難度:0.7
          • 3.夏季,人在高溫作業或劇烈活動后,要喝淡鹽水;在患急性腸胃炎時,要及時補充生理鹽水,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

            組卷:75引用:12難度:0.7
          • 4.在哺乳動物調節體溫方面,皮膚作為(  )

            組卷:20引用:9難度:0.9
          • 5.在膝跳反射過程中,不會發生(  )

            組卷:40引用:10難度:0.7
          • 6.冬季在戶外滑雪時,人體會進行復雜的穩態調節。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6引用:4難度:0.7
          • 7.為研究鈣離子在興奮傳遞中的作用,科學家在突觸前神經元加入鈣離子阻斷劑,刺激突觸前膜后,分別檢測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實驗結果如圖。據此結果可得出的推論是(  )

            組卷:159引用:10難度:0.5

          二、非選擇題

          • 20.負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強或其它不良條件下發生的一種背向光源彎曲生長的適應性反應。
            (1)光不僅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還可以作為一種
             
            影響、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研究表明,光敏色素作為光受體,主要接收紅光和遠紅光(>600nm);藍光/UV-A受體主要接收藍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用不同光質的光照射水稻根,實驗結果如圖1,推測誘導水稻根負向光性生長的光受體更可能是
             

            (2)為進一步研究根負向光性的原因,研究人員利用水稻種子進行了表1的實驗,請在空白處選填相應處理內容,完成實驗方案。
            表1:
            組別 處理方式 彎曲度(℃) 根尖生長狀況
            1
             
            38.7±5.23 負向光性生長
            2 黑暗;在根的一側貼空白瓊脂 0 垂直生長
            3
             
            42.4±5.39 向含有IAA的瓊脂塊方向生長
            4 ③⑤ 32.1±8.32 向含有IAA的瓊脂塊方向生長
            ①側光照
            ②均勻光照
            ③黑暗
            ④在根的一側貼空白瓊脂
            ⑤在根的一側貼有1mg?L-1IAA的瓊脂
            ⑥在根的一側貼有5mg?L-1IAA的瓊脂
            根據實驗結果可推知,單側光引起根尖兩側IAA含量差異是導致根負向光性的原因,IAA濃度高時彎曲度加大。
            (3)研究人員測定水稻根向光側和背光側在單側光刺激后IAA含量的變化。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光強處理后根尖向光側和背光側IAA含量變化
            處理 向光側(ng?g-1?FW) 背光側(ng?g-1?FW)
            光強(40μmol?m-2?s-1 210.5 421.7
            光強(100μmol?m-2?s-1 184.8 498.6
            黑暗 418.6 418.6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推測負向光性產生的機制可能是:

             
            ;②
             

            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21.親孕期肥胖或高血糖會增加后代患肥胖和代謝疾病的風險。科學家用小鼠進行實驗,研究孕前高脂飲食對子代代謝調節的影響。
            (1)從孕前4周開始,實驗組雌鼠給予高脂飲食,對照組雌鼠給予正常飲食,食物不限量。測定妊娠第20天兩組孕鼠相關代謝指標,結果如下表。
            分組 體重(g) 胰島素抵抗指數 脂肪含量(mg/dL) 瘦素含量(ng/dL) 脂聯素含量(μg/dL)
            對照組 38.8 3.44 252 3.7 10.7
            實驗組 49.1 4.89 344 6.9 5.6
            ①正常情況下,體脂增加使脂肪細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經體液(血液)運輸作用于下丘腦飽中樞,抑制食欲,減少脂肪合成,該機制為(負)反饋調節。表中結果顯示,實驗組孕鼠瘦素含量
             
            (填“高于”“低于”或)對照組,但瘦素并沒有發揮相應作用,這種現象稱為“瘦素抵抗”。
            ②脂聯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激素,能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據此推測實驗組孕鼠出現胰島素抵抗的原因是
             

            (2)24周齡時,給兩組子代小鼠空腹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或胰島素,檢測結果如圖1。

            圖1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小鼠
             
            ,推測實驗組小鼠出現了“胰島素抵抗”。
            (3)研究發現,幼鼠脂肪組織的瘦素和脂聯素含量與各自母鼠均呈正相關。測定幼鼠脂聯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的表達量、基因啟動子所在區域的組蛋白甲基化水平,結果如圖2。

            ①結果顯示,實驗組通過提高脂聯素基因啟動子所在區域的組蛋白甲基化水平,從而
             
            脂聯素基因的表達,影脂聯素的合成,使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②瘦素基因的表達量與其啟動子所在區域的組蛋白甲基化水平呈
             
            相關。但由于血脂過高會抑制瘦素向腦內運輸,導致瘦素抵抗,引起肥胖。

            組卷:26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