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市大興區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6/1 8:0:9

          一、基礎?運用。

          • 1.八年級某班擬開展“以和為貴”主題班會,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明“和”之義??中國文化崇尚“和”,有關“和”的思想①yuán遠流長,豐富多彩?!昂汀笔恰昂湍馈保钦嬲\待人,不②挑撥離;“和”是“溫和”,是以理服人,不③詞奪理;“和”是“④和zhōnɡ共濟”,不同室操戈?!昂汀笔侵腥A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
            ??我國的“和”文化呈現出極強的包容性,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精神:“和”是對立統一的思想交融,它承認差異,接受有差別的、多樣性的統一【甲】“和”是人與自然關系的融合紐帶,它解讀人與自然的關系并非不是對立的,表達了自然對人的認同感與融合感【乙】同時,“和”也體現出接地氣的實用性特征,“和”能生財、能致祥、能旺家,它根植于百姓的日常思維,是中國百姓樸素的價值追求。
            (1)同學們對文段中四處成語的字音或字形發表了不同看法,請你選出看法有誤的一項
             

            A.成語①要表達的意思是“歷史悠久”,根據其本義“源頭很遠,流程很長”,可知拼音處應填寫的漢字是“源”。
            B.成語②中含有“引起是非爭端,使別人不和”的意思,字典中“間”在讀四聲的義項中有“挑撥使人不和”,據此可知,“間”的正確讀音應為“jiàn”。
            C.成語③的意思是“本來沒有理,硬說成有理”,含有“態度很強硬”的意思,由此可推知,“強”在此處應讀“qiáng”。
            D.成語④比喻同心協力,共同克服困難。拼音處對應的漢字應該是表示“內心”之意的“衷”。
            (2)請你對文段【甲】【乙】兩處應填入的標點作出判斷,都正確的一項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3)你發現畫線的句子有兩處表達欠妥,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下面。

            組卷:24引用:2難度:0.7
          • 2.探“和”之源??“和”與音樂有關?!昂汀弊衷从凇褒槨保╤é)。《說文解字》中說:“龠(yuè),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龠是中國古代一種吹奏的竹制樂器,最初只有三孔,后來發展為多孔,即今所謂的排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聲,表示吹奏該樂器時,從長短不同的竹管發出的“和和”樂音能調和眾聲。
            ??古人追求“八音克諧”,即用八種不同材料的樂器演奏出和諧的音樂,達到“大樂與天地同和”的境界,這樣的演奏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普遍理想:追求多樣性的和諧。
            ??“中和韶樂”是明清時期規格最高的宮廷雅樂。“中和”,即中正平和之意,儒家以“致中和”為最高理想?!吧亍毕鄠魇谴笏磿r的樂舞,被孔子推尊為盡善盡美,成為歷代雅樂的最高典范。這種音樂的主要樂器是編鐘和編磬(如右圖),樂曲開始時以銅鐘發聲,結束時以玉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即“金聲玉振”,后來這個詞語也用來形容人的學識?!爸泻蜕貥贰笨梢哉f是儒家推行禮樂教化理念的一個縮影。
            (1)文段“①
             
            ”一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金聲玉振”一詞的原意是形容樂曲有始有終,聲音動聽響亮,后也引申為形容人的學識②
             

            (2)讀完文段后,同學們擬寫了一副對聯,你認為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上聯:五韶并奏      
            下聯:致中和
            A.①慶升平 ②三孔排簫
            B.①慶升平 ②八音克諧
            C.①鳴盛世 ②三孔排簫
            D.①鳴盛世 ②八音克諧

            組卷:18引用:3難度:0.7
          • 3.尋“和”之用為探尋“和”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同學們收集了四幅與“和”有關的書法作品。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1)下面對書法作品的欣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幅是楷書,橫平豎直,方正有力,嚴謹端莊。
            B.第二幅是行書,筆法靈活,字體舒展,自然流暢。
            C.第三幅是隸書,蠶頭雁尾,厚重典雅,瀟灑飄逸。
            D.第四幅是篆書,筆畫繁復,線條勻凈,圓潤古樸。
            (2)同學們對四幅書法作品中“和”的內涵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其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和萬事興”的“和”,是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感受,加強成員間的交流和理解,那么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會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家庭就會和諧興旺。
            B.“和善可親”的“和”,是指一個人脾氣隨和,待人厚道,不得罪人,使人愿意接近,即使面對不合理的情況,也可以降低自己的原則標準,謙卑有禮地處理問題。
            C.“和為貴”的“和”,是有前提條件的,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一味縱容,不能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違背原則,破壞制度。
            D.“禮之用,和為貴”的“和”,是說面對無法調節的矛盾,要“以禮節之”,也就是通過禮來約束、規范社會秩序,人與人的關系就會自然而然地和諧起來。

            組卷:18引用:2難度:0.8

          四、現代文閱讀。

          • 9.閱讀《登臨黃洋界》,回答問題。
            登臨黃洋界??①我對井岡山黃洋界最初的認識,是“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的詞句。在這些詞句的吸引下,登臨黃洋界的想法一直在我的心里縈繞不去。
            ??②終于,有機會走進黃洋界。通往黃洋界的山路九曲回腸,兩邊郁郁蔥蔥的竹林,沿著蜿蜒的山路一直向上延展。隨著高度上升,云霧開始清淡,遠處的竹林也變得明晰起來。峰回路轉間,黃洋界的雄姿就在前方。
            ??③踏上黃洋界,站在雄偉高大的英雄紀念碑前,那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再次在腦海里閃現。1928年8月,駐扎湘、贛兩省的敵軍合謀“會剿”井岡山。紅軍憑借黃洋界哨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天險,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制作竹釘埋在哨口通向山下的路旁草叢中。同時,將滾木礌石推下山坡,亂敵陣形。戰斗中,敵軍發動多次進攻,卻始終無法接近哨口。大小五井赤衛隊、暴動隊等群眾武裝力量埋伏在附近山頭,配合紅軍作戰。紅軍與數倍于己的敵軍激戰,誓死保衛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走到當年紅軍戰士阻擊敵軍的哨口,凝望著這尊陳舊斑駁的迫擊炮,傾聽它講述那段輝煌的歷史?!包S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那載入史冊的隆隆炮聲,仿佛又在我的耳邊響起。這場創造奇跡的戰斗,如今已經成為一段經典的歷史,為人們所銘記。
            ??⑤我佇立在高高的黃洋界山巔上,極目遠眺,只見萬壑斗艷,百舸爭流,云海茫茫,近山如障,整個寧岡盡收眼底?!続】清澈的龍江,從黃洋界下流出,像一條白色的飄帶,穿過星羅棋布的村莊,越過阡陌縱橫的田野,涓涓地流向遠方。一片片、一團團的薄霧繚繞在山頂,黃洋界下似乎一片汪洋大海。據當地導游說這里也叫“汪洋界”。海拔1300米,山上云海茫茫,浮云濃霧,彌漫山腰,白茫一片,神奇無比;太陽一出,云消霧散,莽莽蒼蒼,山川溝壑,盡收眼底。
            ??⑥向下俯視,一條崎嶇狹窄的山路向山谷里延伸,只容一人行走,齊腰的青草在路兩旁恣意生長,有的路段甚至被小草所掩蓋。當年,為了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將士從寧岡運糧到井岡山上,以防被敵人長期圍困。他們正是行走在這條崎嶇的小道上,每天都要翻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黃洋界高峰,并且,是背著或挑著幾十斤重的稻谷。由于敵人嚴密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民生活異常艱苦,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紅軍將士依然豪邁樂觀地生活與戰斗。他們一次次挑糧上井岡,一次次擊碎了敵人的圍困,無所畏懼地在這陡峭的羊腸小路上創造了歷史的奇跡。
            ??⑦眼下,黃洋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正艷,一片片,一層層,一簇簇,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恰到好處地綴飾在翠綠的大山中?!綛】它們懷著向往藍天的堅定信念,積攢著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撓地綻放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生機盎然。放眼望去,云霧濃時,山間花海若隱若現;云霧散去,便是一片片壯觀的杜鵑花海,一眼望不到邊際。那么耀眼,那么爛漫。
            ??⑧凝視小路,似乎看到了當年紅軍在路上行走的身影。先輩們用草鞋踏平了險峻和坎坷,踏出今天的幸福之路。
            ??⑨站立哨口,松濤四起。一尊炮依舊穩穩地守著哨口。一座紀念碑,高高地矗立著,肅穆,巍峨……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文章第③—⑥段以登臨黃洋界的行蹤為線索。請從主要行蹤、觀察視角、景物及特點概括作者的游覽歷程。
            主要行蹤 觀察視角 景物及特點
            踏上黃洋界
             
            英雄紀念碑:雄偉高大
             
            平視 迫擊炮:陳舊斑駁
            佇立山巔 極目遠眺
            向下俯視
            云海:白茫一片
             
            :④
             
            (2)請從文中【A】【B】兩處任選一句,結合上下文,進行賞析。
            (3)習近平總書記教導我們“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文中的英雄“紅軍”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精神品質?依據文章內容列舉三點。

            組卷:24引用:1難度:0.3

          五、寫作。

          • 10.許巍在《旅行》這首歌中唱道:“走在漫長的路上/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間/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澗/看那晚霞盛開在天邊/有一群向西歸鳥/誰畫出這天地/又畫下我和你/讓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其實,無論是遠足還是近游,無論是行走山水間,還是浸潤書香中,只要能邂逅不一樣的人、事、景、物,收獲心靈的充盈與美好,都可算一次富有魅力的“行走”。請將“魅力_____行”補充完整,構成你的作文題目,寫一篇文章??蓪憣?,可想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要求:(1)請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2)作文內容積極向上。(3)字數在600-800之間。(4)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組卷:17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