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七年級(上)中考題單元試卷:第4章 生物的營養(23)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
1.某同學在“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實驗時,先將植物放在暗室中24小時,再用一長條鋁箔紙包住葉片的一部分,放置在陽光下4小時后,取下此葉片用酒精隔水加熱,去除葉綠素,清水漂洗后在葉片上滴加數滴碘液,葉片顏色變化正確的選項是( )
A. B. C. D. 組卷:70引用:41難度:0.5 -
2.將一棵銀邊天竺葵(邊緣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時后,選一健壯的葉片,用透氣但不透光的黑紙將A處正反兩面遮住(如圖),然后將植株移到陽光下。數小時后,將葉片摘下,去掉黑紙片,經酒精脫色處理后加數滴碘液。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A處顏色不變藍,原因是不見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B.C處顏色不變藍,說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條件 C.用不透光的黑紙把A處從正反兩面遮住,是為了與B處對照 D.將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時,是為了耗盡葉片中的氧氣 組卷:81引用:45難度:0.9 -
3.將甲、乙兩盆大小和生長狀況完全相同的植物,白天置于光照、濕度等相同環境下培養,夜晚將甲置于相對溫暖的環境中,乙置于相對涼爽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觀察二者的生長狀況,該實驗的變量為( )
A.溫度 B.光照 C.濕度 D.空氣濃度 組卷:130引用:73難度:0.9 -
4.某實驗小組試圖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實驗以觀察倒置的裝滿水的試管中有無氣泡產生作為指標。正確的裝置組合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62引用:49難度:0.9 -
5.對圖所示某植物上的綠葉,先暗處理一晝夜,再經光照射10小時后,脫色并用碘液處理,結果錫箔覆蓋的部位不呈藍色,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位呈藍色,該實驗可以證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氧氣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 ④光合作用放出了能量
⑤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⑤ 組卷:48引用:37難度:0.9 -
6.一綠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時,選擇一片綠葉,把主葉脈剪斷(如圖所示),然后將植株放在陽光下照射2~4小時,發現B區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區葉片缺少( )
A.葉綠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組卷:785引用:290難度:0.9 -
7.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被黑紙遮蓋的部分沒有產生淀粉,這說明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是( )
A.水 B.光 C.氧氣 D.土壤 組卷:136引用:37難度:0.9 -
8.下列敘述與圖中的實驗裝置不相符合的是( )
A.甲--收集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 B.乙--驗證蒸騰作用散失水分 C.丙--驗證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D.丁--驗證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組卷:154引用:63難度:0.9 -
9.某實驗小組為了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設置了如圖裝置,正確的組合是( )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組卷:162引用:43難度:0.9 -
10.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①需要水 ②需要二氧化碳 ③需要光 ④需要葉綠體 ⑤釋放氧氣 ⑥產生淀粉。A.③⑥ B.①⑤ C.②③④ D.⑤⑥ 組卷:87引用:75難度:0.7
三、解答題(共15小題)
-
29.分析下列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裝置①可以用于探究
(2)裝置②可以用于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中有
(3)裝置③中塑料袋內壁的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
(4)裝置④可以探究在適宜的溫度下,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有一定的水分和組卷:30引用:35難度:0.1 -
30.閱讀下面有關“光合作用的發現”的資料,重溫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1771年英國人普利斯特利發現,將薄荷枝條和燃燒的蠟燭放在一個密封的鐘罩內,蠟燭不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放在同一鐘罩內,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
資料二:1864年德國的薩克斯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然后把其中一個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那一半沒有發生顏色的變化,曝光的那一面則成深藍色.
資料三:1880年德國恩吉爾曼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氧氣的黑暗環境里,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照光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周圍.
(1)普利斯特利的實驗都是在
(2)薩克斯把盆栽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3)由恩吉爾曼的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是組卷:31引用:31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