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上洋鎮九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8/4 8:0:9
一、單選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
-
1.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舉措中有利于緩解這一矛盾的是( )
①某市人民檢察院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進社區”主題宣傳周活動
②當前中國5G用戶已過億,2021年我國繼續推動5G大規模商用
③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互致賀電,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④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產業扶貧基地超過30萬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122引用:5難度:0.6 -
2.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彈指一揮間,可以用幾句話概括中國的改革開放,即:成就——“梅花撲鼻香”,過程——“大膽去嘗試”,現狀——“黃金無足色”,未來——“仍須傲霜雪”。下列對改革開放的論述解讀正確的是( )
①梅花撲鼻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巨大成就,人們獲得感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②大膽去嘗試——在改革開放上求突破,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③黃金無足色——改革是—項偉大創舉,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要正確對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
④仍須傲霜雪——要直面改革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徹底改變我國現行的制度和體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組卷:195引用:26難度:0.7 -
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為了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我國推進養老事業不斷發展,為老年人繪就一幅“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美麗畫卷。這體現( )
①黨和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②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③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④我國不斷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均衡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98引用:10難度:0.7 -
4.我國實施核酸檢測的“火眼”實驗室,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發生時每日可檢測樣本量僅為1至2萬,經科研人員對實驗室技術自主創新、升級迭代,到2021年1月每日最高檢測已突破百萬,依靠科技創新降低檢測成本,惠及了更多人群。這說明科技創新( )
①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唯一決定因素
②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③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④讓企業提升創新能力也增加了收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組卷:240引用:6難度:0.7 -
5.尊重創造,保護創新。如圖啟示我們( )
A.可以搶注他人商標來變成自己的知識產權 B.要善于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C.加強產權治理工作就能杜絕侵權現象發生 D.只能依靠國家監管來實現創造成果的保護 組卷:81引用:3難度:0.8 -
6.2022年,我國5G技術進入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5G技術的廣泛應用,會逐漸形成“云、網、端”的立體形態,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實現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帶動經濟的新一輪增長。這主要表明( )
A.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B.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C.我國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D.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的科技強國 組卷:117引用:8難度:0.8 -
7.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全鏈條、全覆蓋的民主。某社區創新“居民說事”制度,暢通民意訴求渠道,下圖是“居民說事”制度的主要流程。這體現了( )
設立說事點召開說事會 → 工作人員收集問題 → 社區居民共同協商 → 共同制定解決方案 → 公示結果接受監督 A.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B.人民能夠直接參與管理國家事務 C.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D.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權利不斷擴大 組卷:198引用:14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共4大題,共55分)
-
21.材料一: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從前期調研中廣泛征求民意到進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再歷經三次審議,2021年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法治,讓生活更美好,民之福祉,法之所系。小家之事,大國之治,家庭教育促進法把實現家庭教育由以家規、家訓、家書為載體的傳統模式,向以法治為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模式迭代升級,將家庭教育由傳統的“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
(1)請你從法律角度,談談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說明了什么?
(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家事”上升為“國事”對推進依法治國有何作用。
(3)請你從政府和家庭兩個角度,為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提兩條合理化建議。組卷:10引用:2難度:0.4 -
22.材料一: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材料二: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踐行黨的號召:傳承紅色文化,汲取奮進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無錫市新吳區第一實驗學校的紅領巾尋訪團利用國慶假期,尋找“紅色”力量。活動在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將紅色基因厚植在少年們的心中,將紅色血脈賡續,激勵少年們志存高遠,勇挑重擔,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中。
(1)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越來越大,它有著怎么樣的特點?
(2)材料一指出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來自哪里?
(3)紅領巾尋訪團尋找“紅色”力量,探訪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這一做法啟示我們應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組卷:4引用:6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