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重慶市中考語文一診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語文知識與運用(30分)

          • 1.尋美山水勝景。
            【山】素有“縉嶺云霞”美譽的重慶縉云山,常年云霧繞,色赤如霞,似霧非煙,礴聚積。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而得名。這里古代本就有許多被謫的官員,再加上巴山夜雨現象明顯,因此常給人以涼之感。
            【水】嘉陵江江面開闊,波光粼粼,岸邊蘆wěi搖曳,時而有成群的水鳥掠過□“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若是趕上有霧,江面則煙波浩渺,霧靄蒼茫,千里風光含煙帶月,讓人深深陶醉在這如夢似幻的景象里。華燈初上,璀璨的星子似乎zhuì落在江中,與岸邊的萬家燈火一起點zhuì著江面,形成了流光溢彩□璀璨華麗的山城夜景。
            【霧】平凡的都市生活孕育著大美景致。橋梁、列車、云海,如詩如畫。近日,都市風光短視頻《重慶云海列車》刷屏無數,引得游客紛至沓來,紛紛前往。視頻將古典和現代元素相結合,縱向移鏡,俯瞰追隨列車鉆入嘉陵江上的云海。作品以歌曲《大魚》中最空靈的兩段為配樂,將人間易逝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人世奔忙,需要詩情。《重慶云海列車》就是獻給每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建設者的影像抒情詩。
            (1)第一段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niáo)繞
            B.(pán)礴
            C.(biǎn)謫
            D.(qí)涼
            (2)閱讀第二段,根據拼音書寫漢字。
            蘆wěi
             

            zhuì
             

            點zhuì
             

            (3)依次填入第二段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
             

            A.。 。”
            B.! “。
            C.! ”。
            D.。 。”
            (4)第三段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孕育
            B.紛至沓來
            C.俯瞰
            D.淋漓盡致
            (5)參照示例,從重慶的山、水、霧中選擇一個對象,運用多感官互通的手法具體描繪。
            示例: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籠罩著我。
            (宗璞《紫藤蘿瀑布》)

            組卷:16引用:1難度:0.7
          • 2.沙沙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發現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與紅巖精神的杰出代表江姐(江竹筠)有諸多相似之處。請幫他完成以下任務。
            (1)根據小說內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苦難的童年經歷 革命引路人 革命伴侶
            江姐(江竹筠) 在重慶的織襪廠當童工 戴克宇 彭詠梧
            保爾?柯察金
             
             
             
            (2)兩位英雄身上都兼具“堅硬”和“柔軟”兩種截然相反的氣質。請參照對江姐的分析,結合具體情節,對保爾的這兩種氣質進行解析。
            江姐:面對慘無人道的酷刑,她嚴守黨的秘密,視死如歸,寧折不彎。行將就義,她梳理頭發,整理衣衫,吻別“監獄之花”,始終帶著溫和的笑容。

            組卷:21引用:1難度:0.6

          三、現代文閱讀(40分)

          • 7.閱讀下面的實用類文本,完成問題。
            【新聞時評】
            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語者”
            曹林
                  心中所想難以付諸文字,離開梗就不會說話,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贊美的詞,萬物皆可“絕絕子”。“文字失語”成為一個越來越需要重視的社會問題。
                  此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
                  說文字失語,好像挺不可思議的。我們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話癆,在群里、朋友圈里、論壇上常常很活躍,拋梗、接梗行云流水,表情包比誰都多,段子一個接一個,張口就是流行語,喋喋不休,沒失語啊?
                  其實,這正是失語的病癥之一,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語、省略語的表達,不是你在說話,而是“話”在說你,你不過是那些梗的通道。這種表達并非自我的語言創造與生成,而是網絡和流行的語言生成。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達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為“語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語,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達想法的能力。
                  語言不只是工具,文字也不只是說出、寫出來的話,它是一種受思維支配、有活性的、需要保持訓練才能自如表達的東西。表達是具有創造性的,從“所想”到“說出”是極為艱難的工作。也就是說,言語和文字表達并不是現成的,它是一個生產和創造的過程。
                  依賴梗、表情包、流行語的人之所以“失語”,是因為在“被梗說”“被表情包說”“被流行語說”中,失去了思考過程和文字的自我生成能力。把梗當成現成的外套,漸漸就失去了用自己的語言給“想法”穿上衣裳的文字力。社會學家伯格曼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裝置范式理論”。在電子媒介時代,我們的表達和交流越來越依賴電子媒介的裝置,這些裝置已經深深嵌入人們的日常表達,設計得越來越人性化和友好性,便捷易上手,甚至成為肢體的一部分,讓人覺察不到它們的存在,在不知不覺中停思,無思,文字斷片。
                  應用界面、短視頻、表情包、流行語、梗、段子,很多人看上去所謂的“能說”,不過是依賴這些“裝置”而已。離開電子媒介裝置自動生成的一套語言,進入需要自我生成語言的現實生活或創作場景,便嚴重失語了:那什么,是吧,你懂的。
                  那么,如何鍛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能力,避免文字失語呢?這里有三個建議。
                  其一,多讀紙質書,創造默讀和靜觀的主動思考空間。要讀整本書,讀原著原作,千萬不要迷信“讓別人替你讀書”。公眾號、微博、B站、知乎……有很多地方可以獲取知識。一本很厚的書,總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則視頻講完。可是這些東西都很零碎,很難幫人建立一個思想譜系,也很難被用于“再輸出”。
                  其二,多看文學經典,積累對美好事物的豐富表達力。偉大的文學作品的一個功能就是,描繪隱于語詞之后的生動的情感。王爾德也說過,人們看見霧不是因為有了霧,而是因為詩人和畫家教他們懂得了這種景色的神秘可愛性。語言干癟貧乏,張口就那么幾個詞,說明缺少文學的豐富閱讀,無力用文學家教我們的語言表達出大千世界的靈動可愛。
                  其三,戒除對網語、省略、表情包、奶化語言的依賴,有意識地用“生活語言”替代那些脫口而出的“魔性語言”。養成把想法寫成長文字的習慣,進行完整的文字表達,不要讓網絡社交替代現實社交。在網上,那些省略語在小圈子里能創造出親近感和交流效率,容易形成一種溫暖的幻覺,到了面對面的現實生活中,就說不出話來了。
            (選自2021年9月1日《新華每日電訊》,有刪改)【網友跟帖】
            【“文字失語癥互助聯盟”小組成員@枕水】“文字失語癥”患者的一大特點就是“思維懶惰”。“文字失語癥”患者通常抽象思維占據上風,不愿去深入思考如何讓表達更具體。克服文字失語癥實際上是要去克服我們的抽象思維,讓抽象思維降低到具象思維層面上。同樣,單向度的審美,也在助推著語言的單一化。表面上看起來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世界,實際上不過是單向度審美的不斷重復,就像別人打出了一個“yyds”,你復制粘貼同樣的“yyds”。然后除了“yyds’,我們再也無法用更紛繁多樣的方式表達內心的嘆詠了。
            (節選自2021年9月17日“新浪看點”《15萬年輕人患上了“文字失語癥”》)【寫作指南】
            第四講  評論寫作的表達效率      所謂表達效率,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盡可能豐富的信息,把復雜的事情用簡單和清晰的文字,以讓人感興趣的方式表達出來,盡可能讓讀者的閱讀和理解“不費力”。在新媒體時代的觀點信息海洋中,表達效率比傳統媒體時代更加重要。
                  一、直話直說,不要繞來繞去
                  二、寧要片面的深刻,也不要膚淺的全面
                  三、亮點和論點體現在標題上 好標題具備的幾大元素:要避免正確的廢話;要能體現某種沖突性;設置懸念,激起讀者好奇心;直指要害,直擊痛點;注重與讀者的交流感。
                  四、有沖突性的開頭
                  五、結尾要首尾呼應
            (節選自曹林《時評寫作十六講》目錄,有刪改)(1)四位同學閱讀【新聞時評】后有以下發言,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沙沙說:“這則時評圍繞‘文字失語’,先擺出‘失語’現象,接著分析產生原因,最后提出具體建議。”
            B.坪坪說:“心中所想難以付諸文字’的窘迫現狀稱為‘文字失語’,也就是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達想法的能力。”
            C.小壩說:“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顯示,超過2/3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
            D.小美說:“網絡流行語的出現不僅沒有豐富我們的日常語言表達,反而限制了我們的語言使用能力。”
            (2)根據【新聞時評】和【網友跟帖】,探究“文字失語”產生的原因。
            (3)結合【寫作指南】,對【新聞時評】的標題作出評析。
            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語者”
            (4)學校霽月文學社向全校學生征集優秀稿件——為都市風光短視頻《重慶云海列車》配一段文質兼美的畫外音。以下是沙沙的投稿。請分析稿件中暴露的“文字失語”問題,并運用【新聞時評】和【網友跟帖】的相關內容,提出改進建議。
                  一列輕軌迎著初升紅日,穿行在云霧繚繞的軌道專用橋上,風景如畫,十分美麗……有人曾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重慶云海列車,讓人產生“不識廬山真面目,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仿佛童話世界,大美山水,真是膩害!可謂絕絕子!YYDS!

            組卷:22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55分)

          • 8.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無論是作為作者還是讀者,我們都應該尋找外在旅程能夠反映內在旅程的方法。這不僅是優秀游記的意義,也是生活本身的意義。
            ——亞當?霍克希爾德《游記:內在和外在的旅程》請從以下三個寫作任務中任選一個進行寫作。
            寫作任務 讀者 目的 文體 寫作提示
            任務一 出門遠行,
            尋找自己
            全校師生 分享 游記 記錄你的游覽經歷,書寫一次繪景與走心的獨特體驗。
            任務二 生活有眼前,
            更有詩和遠方
            同學坪坪 勸說 書信 勸說放假宅家與網絡為伴的坪坪走出家門,實地感受重慶的山水風光、人文景致,在知行合一中獲得成長。
            任務三 世界那么大,
            我要去看看
            外地游客 推介 說明文 推介一處最具重慶特色的自然或人文景點,寫出景點魅力和由景點引發的對生活的思考,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打卡。
            要求:①自擬題目;
            ②若寫書信則符合書信格式,署名為“沙沙”,寫信日期為“4月25日”;
            ③不能寫詩歌;
            ④不少于500字;
            ⑤不能套作,不得抄襲;
            ⑥不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等。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