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青海省海東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在學科交叉背景下,生態學被廣泛應用于不同學科領域,并催生了眾多新生研究方向。同時,生態學也為技術哲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當前,按照數字化原則打造的數字經濟系統層出不窮,這一技術系統所追求的是一以貫之地執行已設定好的算法程序,以高效率、標準化、不出錯為目標。但這種“嚴絲合縫”所帶來的壓力,則要求勞動者只能服從算法規劃出的“最優方案”,成為工作狀況為系統所控制、所擠壓的“系統人”。在此背景下,提出并探究技術生態理念具有必要性與現實性。
                  生態講求互利、開放與多向回饋的循環往復狀態。生態系統中的每一位成員都發揮著不同作用,為生態系統的運行貢獻著不同的能量,以維系生態系統的運行。在這種狀態下,人是人——技統一體中的重要單元而非為技術所鉗制者,是平等對話者而非失語者。因此,人的感受與表達能夠被反饋,權益能夠被重視。在生態視野下,任何關系體缺失或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的穩定發展,所以基層勞動者是技術生態中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角色。動態平衡、互利共生與可持續發展等生態智慧,都是對傳統技術系統思維的超越,也是當今人一技統一體所應當追求的理想狀態。只有當人與技術諸關系體之間建立起合乎生態倫理的良性秩序時,才能引導科技向善,使勞動者被尊重,在維持技術高效運作的同時打造良好的社會效益。技術生態要打破的是對立且冰冷的技術系統,要建設的是共贏且有溫度的生態,要推動的是“系統人”向“生態人”的躍遷。
                  近年來,“內卷化”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而科技行業則成為“內卷”的重災區。當“內卷化”發生時,科技處于一種沒有發展的增長狀態,這種增長在短時間內會呈現出繁榮景象,但長遠來看后勁不足且十分脆弱。一方面,處于根基位置的基礎性研究長期薄弱,難以供應上層技術研發之所需,一旦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核心技術環節缺失,上層技術就成為被架空的樓閣。另一方面,企業和科研人員過多集中于上層應用技術領域并陷入內耗性競爭,造成了科研結構的不均衡及科研環境的浮躁化。
            “虛胖”型增長不利于科技的長遠發展,一個健康的科技發展狀態應是有韌性且可持續性的,這種可持續性指技術發展自身擁有長足動力,是一種技術產業或制度內部的生態良性循環。技術生態是根基性的問題,是要推動長期以來“漂浮”發展的科技下沉尋找根木。一個良好的生態如同培養皿一樣,能夠滋養基礎性科學研究,從而源源不斷地向上層研發輸送“營養”,打破依賴外來投食的局面,也能促進內部良性競爭,使資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最終實現可持續性的長遠發展。打造良性生態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以生態的視角來冷靜審度技術的發展與創新。進一步而言,技術生態強調的是要在只爭朝夕中仍有“工匠精神”,在突飛猛進中忘厚積薄發。只有建好生態,科技創新才能有生命力、有厚重感。
                  種群生態學認為,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分為正向、負向與中性,其中,正向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協作和互利共生。生物共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現象與自然法則,競爭與協作是“共生體”生存與發展的一體兩面。奧德姆認為,自然選擇理論強調了競爭、捕食等“負”相互作用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觀點發揚光大,但卻忽略了互利的協作同樣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物種間的互利與協作不僅對雙方有利,同樣有利于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轉。實際上,在生物進化研究領域,除自然選擇理論外,還有生物學家提出了“共生起源”理論,強調生態的整體性,透過自然界提醒人們要超越競爭、重新審視合作,彼此依存與互利共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法則。我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便是證明,“命運共同體”并沒有取消差異與競爭,而是強調以共同利益為底色,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
            (摘編自孫恩慧《把握技術生態論的價值意蘊》)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字經濟系統將勞動者變為服從算法的“系統人”,我們有必要運用技術生態理念對此加以改變。
            B.只有當人與技術諸關系體之間建立起合乎生態倫理的良性秩序時,才能實現技術生態共贏且生態有溫度。
            C.由于“內卷化”,科技界呈現出增長、繁榮的景象,但長遠來看缺少質的發展,增長的后勁不足。
            D.技術生態不僅要強調只爭朝夕與“工匠精神”,還要注重厚積薄發,唯如此,科技創新才具有生命力。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于技術生態論,文章交代背景后提出探究技術生態理念具有必要性與現實性的觀點。
            B.文章把良好的生態喻為“培養皿”,目的是論證基礎性科學研究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C.文章在論證過程中以一定篇幅剖析了當下技術生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性強。
            D.文章最后一段從生物學觀點出發,提醒人們要重視構建合作、依存、互利、共生的技術生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生態視野下,只有當人與技的關系出現問題時,整個生態才會失去穩定發展,所以基層勞動者在技術生態中至關重要。
            B.技術生態解決的是根本性問題,它追求的是內部的生態良性循環,是科技有韌性且可持續的長遠發展。
            C.自然選擇理論關注了競爭等“負”相互作用,過度強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忽略了協作的作用,應將其拋棄。
            D.我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以共同利益為底色,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這是對“共生起源”理論有力的反駁。

            組卷:5引用:2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著力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現了森林資源連續增長,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積連續減少。一道道“綠色長城”保護家園,一個個綠色傳奇世界矚目,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生態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鍥而不舍開展植樹造林,讓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實施,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等活動陸續開展,給大地增添了一抹又一抹綠色。
                  一手抓造林,一手促保護。“十三五”期間,全國范圍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所有天然林全部納入保護范圍。全國建立起近700萬人參與的管護隊伍,運用物聯網、遠程監控和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大力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
                  我國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6%,增長到目前的23.04%。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我國天然林面積達1.4億公頃,人工林面積達0.8億公頃。“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平均每年新增森林面積2500平方公里以上。”

            (摘編自寇江澤《蒼翠綠色扮靚美麗中國》)      材料二:
                  據市園林綠化局防沙治沙辦公室主任胡俊介紹,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作為一項專門遏制風沙危害的國家級生態工程,于2000年6月份啟動,門頭溝、房山、昌平、平谷、懷柔、密云、延慶7個區納入工程范圍,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綜合施策斗風沙。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一期用12年的時間累計實施造林營林708萬畝植樹1.5億株,構建起了北京抵御風沙的第一道防。2013年啟二工程截至2020年底,已經完成造林營林187.92萬畝。截至目前,兩期工程已累計完成896萬畝造林營林任務,同時還實現了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748平方公里、人工種草9萬畝、生態搬遷14934人。
                  此外,從2012年開始的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突出利用廢棄砂石坑、荒灘荒地造林綠化,在五大風沙危害區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營造具有防風固沙、景觀游憩等多功能森林25.3萬畝,使五大風沙危害區得到徹底的治理。
            (摘編自王斌《京津風沙源治理累計造林896萬畝》)      材料三:
                  全社會造林。赤水被列為退耕還林工程試點縣(市)以來,堅持把“退耕還林”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政府組織引導、群眾自發參與,新增林地面積80萬畝,森林總面積達到224萬畝,人均林地面積7畝,森林覆蓋率達82.51%,成為“全國十大竹鄉”之一。
                  全方位育林。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原則,全面加強商品竹林、國儲林經營建設,精準有效提升森林質量,累計培育商品竹林110萬畝、修復退化林4萬畝,現有森林蓄積達521.9萬立方米。投資18.5億元,扎實推進32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
                  全覆蓋護林。探索推廣無人機科技巡查、北斗森林防火系統監測,1088名林業管護人員參與,實現人機協同、地空配合,建成林區防火道路2600余公里,構建起了“人防+技防”“天上+地面”立體化管護模式,實現森林管護全覆蓋。
                  赤水市林地建設充分發揮了百萬畝森林固土護坡、涵養水源的作用,保證了“十三五”期間全市水土保持率穩定在94%以上,赤水河入境斷面流量從90立方米/秒上升至出境斷面245立方米/秒,河流省界出水斷面水質常年保持Ⅱ類,珍稀魚類逐年增加,森林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效持續顯現。
            (摘編自劉蘇頡《貴州“綠狀元”!遵義這里森林覆蓋率82.51%》)(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1949年后,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特別是增長速度也越來越快,截至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3.04%。
            B.2019年,我國的森林面積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已實現了接近倍數式增長,達到22044.62萬公頃,這與我國的有關方針政策是分不開的。
            C.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平均每年新增森林面積2500平方公里以上,從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D.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積的多少與森林資源豐富程度成反比關系,森林資源的增加意味著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積的減少。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是我國的一項長期工作,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工林面積達0.8億公頃。
            B.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項國家級生態工程,目前已完成了二期工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已經完成造林營林187.92萬畝。
            C.赤水是我國退耕還林工程試點縣(市),“全國十大竹鄉”之一,赤水一手抓造林,一手促保護,實現森林管護全覆蓋。
            D.植樹造林,加快國土綠化,不僅能治沙、防沙,還能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對提升水質、改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
            (3)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我國“綠色傳奇世界矚目”的原因。

            組卷:2引用:4難度:0.3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玻璃城市
            喻永軍
                  趙欣已經是第九次坐著吊籃升上去了。吊籃的繩索緩緩地牽動,吊籃離地面越來越高。在高高的樓頂,馬子義戴著草綠色的軍帽,帽檐從樓頂的墻沿上偶爾露出一角。這是離家鄉萵寨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市,三面為沙漠所圍。趙子揚站在趙欣的身后,臉上毫無表情。趙子揚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這兒砌了四年瓷磚,原先有個搭檔有事回家了,現在的搭檔就成了趙欣。活兒很簡單,往新樓的墻體上砌瓷片。趙子揚干這活兒很有些名氣了,老板開始看過幾次,用手一摸就啥話也不說了。“高手。”他心里夸趙子揚。
                  趙欣、馬子義來這里很突然。兩個高中生,穿著去年軍訓時的軍裝,就站在趙子揚的面前了。
            “干啥來呢?”趙子揚看著兒子趙欣。
            “打工,二十多天時間閑著呢。”
                  趙子揚說:“耍兩天回去。”口氣是沒有商量余地的。
                  第二天,趙子揚六點去工地了。趙欣與馬子義進入了戈壁灘,在太陽升起的時候站在了沙漠的邊沿。他們無數次在班上討論過的沙漠,并沒有帶給他們浪漫的感受。空氣中是沙粒游走的細微的聲音,腳下是沙海,不遠處是金黃的沙丘、沙浪、沙脊,無邊無際,這是騰格里沙漠的一角。太陽從沙漠東面照射過來,刺得人睜不開眼睛。他們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書本和現實的距離。趙欣腳板有些疼痛,有些失落。馬子義笑笑說:“這才是真實的騰格里。”
                  趙欣說服趙子揚,成了趙子揚的搭檔。馬子義也沒閑著,在樓頂照看配重塊。
                  施工吊籃一米寬三米長,趙欣第一次跨進吊籃的時候,臉色有點兒發黃,手抖個不停。趙欣想站起來,但上升的吊籃搖晃得讓人眩暈。吊籃落地,趙欣的臉色才恢復正常。
                  這個黑瘦的、長脖子的男孩,直到一個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檔的含義,并且將準備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兩個一大一小的水杯泡上苦丁茶,放在吊籃的頂里邊;砂漿桶里和好砂漿,吊籃起升的時候,再加上小半桶水稀釋;盛灰漿的瓷盆、灰鏟、瓦刀用清水抹洗一遍,擺放在趙子揚順手的地方。
                  吊籃大致在八層樓高的地方停下了,趙子揚鎖定好了繩索,彎腰拾起了灰鏟。趙欣從砂漿桶里舀出半盆砂漿,然后開始用一塊濕布抹凈瓷片,一片一片過手。趙子揚伸出手,趙欣就遞上一片瓷片,一片一片的瓷片被趙子揚貼在了樓體上。只有趙子揚抽煙的間隙,趙欣才能放眼看看四周。無數座這樣的高樓遍布在這座城市里,許多棟樓的瓷片都是趙子揚他們貼的。瓷片貼好,再裝上各色的玻璃,整幢樓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個玻璃城市,高貴,陌生,美麗。趙欣想,父親這輩子都不可能住進這樣的城市了,但自己上大學、找工作,就有可能住進這個玻璃樣的城市里。
                  太陽已經照了幾個小時,趙子揚的腰往下塌了一些。
                  就在這時候,趙欣看見了西邊漫天的沙塵卷了過來。他說:“爸,你看西邊!”趙子揚回轉身,驚得張大了嘴巴,說:“沙塵暴!”他扔下手里的東西,一把將趙欣按在吊籃里坐下,說:“坐好別動。”話音剛落,風就到了眼前。
                  吊籃被風吹離了樓體,又被用力地拋開,重重地砸在樓體上,砸出的響聲驚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覺。新貼的瓷片被砸脫落了一些,“刺啦啦”順樓體滑了下去,摔碎在地面上。接著又連續撞了七八下。然后,吊籃的失控加劇,撞擊之后,被風扭動,斜著一升一落,一翻騰,將瓦刀和灰盆顛簸出去撞在樓體上,落向地面,發出碎裂的聲響。風中傳來馬子義的聲音,趙欣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看清,馬子義在下邊五層的一個窗口露出頭,向他們招手,軍帽已經被風吹落。趙欣張嘴想喊,風中的沙子吹進嘴里,嗆得他直咳嗽。趙欣看見趙子揚管控升降裝置的手臂,被繩索牽著在樓體上連續撞擊,然后突然軟了下來。風力在繼續增大,天色更暗了。趙欣在吊籃的搖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籃上的繩索。繩索在風中繃得很緊,他伸出手抓住了趙子揚抓著升降機關的手,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著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來。趙子揚瞪著眼,樣子很兇。
                  吊籃在趙欣的操控下開始慢慢下降。他眼眶開始發熱,一邊控制著手里的下降按鈕,一邊用單薄的身子抵緊趙子揚的身子,讓他慢慢地坐了下去。到五層窗口,風力已經轉弱,馬子義伸出一雙瘦弱的手,抓緊吊籃的繩索。趙欣固定好吊籃,彎下腰用肩膀頂起趙子揚的屁股,把他從窗口送了進去,接著自己也跟著翻了進去。
                  幾天后,在返回的列車上,馬子義和趙欣看見了遠方的沙漠的閃光。城市退得很遠,馬子義說:“騰格里,蒙古語的意思是,白色、長生天、最高的神。”
                  趙欣聽了,不想說話。二人頭抵著頭趴在窗臺上,看著遠方出神。不一會兒,火車開始穿越隧道。
            (節選自《湖南文學》)(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盡管趙子揚在吊籃中工作時“臉上毫無表情”,但一旦危險降臨,他首先將趙欣按在吊籃里坐下,表現了趙子揚的舐犢情深。
            B.在父親抽煙的間隙,趙欣放眼欣賞城市,認為父親這輩子不可能住進城市,而自己可能有機會,表現了他的自信以及對父親的輕視。
            C.小說寫“老板開始看過幾次,用手一摸就啥話也不說了”,從側面表現了趙子揚往新樓墻體上砌瓷片的技藝的精湛、高超。
            D.小說以“火車開始穿越隧道”結尾,故事戛然而止,但語意雙關,既交代旅途實景,又暗示兩位年輕人在人生征程中跋涉、成長。
            (2)小說兩次寫騰格里沙漠的相關內容,有什么作用?
            (3)小說以“玻璃城市”為題,有何用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習慣睡午覺的人,應該通過科學的方法讓自己擁有更高效率、更健康的午睡。午飯后,①
             
            ,要先坐半小時左右,讓腸胃充分消化食物。入睡時間建議選擇在下午一點到兩點半之間,如果到了下午三四點后再午睡,則容易造成晚上失眠,引起生物鐘的混亂。“趴著睡”的習慣要改一改。②
             
            ,部分身體肌肉持續呈緊繃狀態。趴著睡時,下肢一直處于下垂位,而腦袋則一直壓迫著胳膊,血液回流會受影響,這樣毛細血管里的垃圾運不出來,營養運不進去,后果可想而知。午睡的時候,③
             
            ,能放多平就多平。有床就躺著,沒床就仰著,腳下找點東西墊著。
                  健康成年人午睡時間原則上不超過40分鐘,以半小時最佳。如果沒有時間午睡,打個盹兒就可以了。午睡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睡的時間長了,容易進入深睡眠或快眼動睡眠階段,如果進入這些階段并從此階段醒來的話,很多時候會感覺全身無力、心慌不適。如果本身是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時間過長還可能導致心血管負荷加重,疾病風險增加。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請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45個字。

            組卷:5引用:10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一次全球頂尖科學家大會上,鐘南山院士做主題發言并特別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相信青年人會以很多科學家,包括這次參會的科學家為偶像。但是我們成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對偶像的盲從。”
            青年媒體人黃帥說:“在面對偶像人物時,我們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態,而是用他們的精神引導日常生活。”
            《人民日報》曾對偶像這樣解讀:他應該不只是滿足你片刻審美的愉悅,還應看他能不能寄托你對美好的追求,擁有激發你見賢思齊的精神力量。
                  以上材料對當代青年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3引用:3難度:0.2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