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3課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2022年同步練習卷(12)
發布:2024/12/30 12:30:4
一、選擇題
-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處的動詞,準確恰當的一項是( )
(1)林沖把手床上摸時,只 得一條絮被。
(2)(林沖)把被卷了,花槍 著酒葫蘆,依舊把門拽上,鎖了,望那廟里來。
(3)(林沖)把被 來蓋了半截下身,卻把葫蘆冷酒提來,慢慢地吃,就將懷中牛肉下酒。
(4)(林沖)劈胸只一 ,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地里,用腳踏住胸脯。A.拽 挑 扯 提 B.摸 擔 拽 拉 C.扯 戳 拉 拽 D.拽 挑 抓 扔 組卷:45引用:7難度:0.7 -
2.下面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赍發(jī) 投奔(bèn) 迤邐(yǐ lǐ) 調和(tiáo hé) B.惡了高太尉(wù) 陷害(xiàn) 玷辱(diàn) 休恁地說(něn) C.漿洗縫補(jiànɡ) 酒饌(zhuàn) 尷尬(ɡān ɡà ) 訥(nè) D.提防(tí) 省事(xǐnɡ) 洗漱(shù) 朔風(shuò) 組卷:10引用:5難度:0.9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水滸傳》作為中國的古典名著之一,無論從讀者還是評者的角度,說它是“奇書”“才子書”都不過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趨類于清末“譴責小說”或《儒林外史》等
②對宗法社會和正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諷刺
③但若從其文本內涵和精神趨向角度分析,我覺得它更近乎一本反諷小說
④而且這“諷刺”是保持距離的側面的“冷”諷刺,即“反諷”
⑤只不過后者是本位諷刺,而《水滸傳》是反諷
⑥它通過對“造反”和“招安”的種種離奇描寫,以及對社會各階層人物的雕塑式刻畫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 組卷:136引用:11難度:0.7
四、現代文閱讀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
吳組緗 中國的小說,也和世界各國的小說一樣,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有人說我國小說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傳、諸子散文等,其實源只有一個,那就是神話傳說。神話是把神人化,傳說是把人神化,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確切劃分。
到魏晉南北朝,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這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覺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話傳說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為一種史實記載下來的,是靠實地訪問、從民間搜集而記錄下來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記錄的意思,而不是創作。所以最初的小說,同歷史歸于一類。比如《穆天子傳》是個神話傳說,可史書上卻把它歸于帝王“起居注”一類;《山海經》也是神話傳說,《漢書》中卻把它歸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蕭統編《文選》,才第一個要把文學和歷史區分開來。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學定義,即“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但這時他所指的文學只包括詩、文、賦,并不包括小說。我國的小說脫離歷史領域而成為文學創作,還是進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現了很多新的東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發展、開闊;這時傳奇小說應運而生,如陳鴻寫的《長恨歌傳》、白行簡寫的《李娃傳》,都是依照傳說創作而成,不再是歷史性質的東西了。唐代小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想象虛構與講求文采,這就同過去的作品有所區分。參照蕭統的文學定義看,虛構、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講求文采,則正是“義歸乎翰藻”。從此,小說便發展成為文學創作了,但作為史傳的志怪志人傳統也并沒有中止。
傳奇小說發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說大致是根據史事記載完成的,沒有什么虛構和富有文采的創作加工,同唐代小說大不相同。后來各個朝代的人們寫的歷史小說,大多走了宋代傳奇的路子,即按照史書的記載編寫,作為文學作品是失敗的。
這時隨之興起的是話本。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就變成許多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間創作而進行的再創作。話本是民間“說話”藝術的底本,它是經過說書藝術的千錘百煉才產生、流傳的。它以描繪精彩動人的情節場面和塑造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見長;這就與專供人閱讀的小說有了明顯不同的風格,因為它們是植根于講給人聽的說書藝術的。
由這里再發展,便成為文人的獨立的創作。這時不再拿民間的東西來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創作。這一類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說發展史上開辟了一條新路。無論《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是《西游記》,寫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不尋常的英雄;而《金瓶梅》開辟了一條寫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過寫平凡人的日常生活,顯示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長足發展。沿著《金瓶梅》所開創出來的道路,《紅樓夢》問世了,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達到了輝煌的頂點。
中國小說發展的脈絡及特點,大致就是如此。
(有刪改)(1)下面關于“小說”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是指文人創作的一種文學體裁。
B.小說是指脫離歷史而創作的一種文學體裁。
C.小說是講求用虛構和想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D.小說是以描寫情節場面和塑造人物形象見長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對文中“但作為史傳的志怪志人傳統也并沒有中止”這句話的含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志怪志人小說”同“傳奇小說”并存。
B.唐“傳奇”并沒有徹底成為文學創作。
C.唐“傳奇”中仍保留著“志怪志人”的因素。
D.唐“傳奇”雖脫離歷史領域,但仍記載了大量的歷史內容。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小說史上凡是按照史書的記載編寫的各個朝代的歷史小說都是失敗的。
B.中國古典小說繼承了《史記》等史傳文學“實錄”的傳統,并產生了一批優秀作品。
C.我國話本小說、演義小說的發展、進步大都是由優秀的文人向民間學習、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
D.從我國古代小說發展歷程的角度來看,《金瓶梅》和《紅樓夢》屬于同一階段的作品。組卷:24引用:6難度:0.6
四、現代文閱讀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山神廟是林沖人生的轉折點
劉傳錄 ①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是個優雅浪漫的漢子,到廟里上香都是夫妻二人同去,只不過這次上香改變了林沖的一生。他認識了一生中唯一的知己魯智深,也遇到了高俅的衙內。當高衙內第一眼看到林沖娘子的時候,命運便被冷酷無情地改變了。
②高衙內是貨真價實的“官二代”加“富二代”,放在今天不知有多少女人去纏他、追他,可林娘子對高衙內就是沒感覺,面對高衙內的調戲大義凜然。林沖得到丫鬟報信趕來,認出是高衙內,只好忍了。林沖面對自己的頂頭上司一忍再忍,可還是落入了高俅的陰謀,誤入白虎堂,被判刺配,此時林沖還是忍字當頭,為了自己和妻子的性命,寫下了休書,踏上通向滄州的漫漫路途。
③刺配路上,林沖受盡了兩公差的折磨,當來到“野豬林”時,董、薛不顧林沖哀求,要結束他的性命,千鈞一發之際魯智深救下了他。在魯智深的護送下,林沖安全到達滄州,在滄州牢城服刑,規規矩矩改造自己,后被安排到草料場看守草料。
④林沖為什么一路上忍受奴才的虐待并安心服役呢?唯一的解釋是,林沖心中還存有一絲幻想,想重回主流社會并同娘子團聚。這縹緲的希望讓林沖咬緊牙關,隱忍到底。
⑤然而高俅派人追殺到滄州,打破了林沖的幻想,滄州山神廟成了林沖的墓場,在風雪中那個隱忍到底的林沖死掉了。
⑥那一夜的雪與火讓林沖難忘,大雪挽救了林沖的性命,草料場的大火激發了林沖的斗志。林沖終于手刃了自己昔日的朋友陸謙,那個優雅浪漫的林沖死去了。
⑦風雪彌漫的夜晚,在滄州山神廟死去的林沖復活了,丟掉了朝廷禁軍教頭的帽子,拾起了亂世土匪的外衣,復活的林沖放棄了原來的生活軌跡,不得不和主流社會對抗。《水滸傳》中有這樣一個讓人感動的鏡頭:大雪紛飛的荒野,林沖望著熊熊燃燒的大火,他知道,他拼命掙扎回去和他美麗妻子團聚的那一天沒有了,已經被這場大火徹底吞噬。林沖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蘆,迎著呼嘯的北風一個人孤獨地前行,雪地里一串腳印漸漸延伸到遠方……
⑧新生后的林沖走上了梁山,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的性格從火并王倫那一刻徹底改變。晁蓋等八人打劫生辰綱后投奔梁山,王倫要轟走晁蓋,林沖看不慣王倫的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一怒之下殺了王倫,體現了林沖狠的一面。可是林沖殺王倫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梁山事業的發展。從此林沖就是梁山的一面旗幟,他的丈八蛇矛所向無敵,除曾頭市一戰晁蓋不聽林沖勸阻中計失敗外,林沖領軍是全勝的,為梁山事業的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⑨林沖的結局,流傳較廣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水滸傳》的正統結局,林沖跟隨梁山眾人一同接受招安,在凱旋途中得了風癱,半年后病故。第二種來自《蕩寇志》,梁山泊被官軍剿滅,他被同為高俅迫害的禁軍教頭王進大罵,回營后羞憤交加,郁郁而終。第三種則來自央視版電視劇,得知宋江放走了被生擒的高俅后,林沖被活活氣死。《蕩寇志》雖然全面否定了梁山泊起義,但對林沖稍加憐憫,讓他親手剮了高衙內,又讓高俅被徽宗處斬,總算大仇得報;央視版更是讓他成為一百單八將中第一個死去的,為招安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影。
⑩哪種結局最好呢?還是原著的結局好。林沖應該會接受招安的,他終究不是李逵、三阮那樣的草莽漢子,梁山泊也終究不是他的歸宿。在他的內心深處,仍然埋藏著重回主流社會的渴望。然而當他看到自己的戰友先后殞命,深深的幻滅感便重新縈繞在了心頭,他明白朝廷終究不會放過梁山,高俅也不會放過自己。
?林沖因風癱選擇留在杭州六合寺,身邊有已經斷臂的武松陪伴著,守著好友魯智深的骨灰,望著西湖的煙波浩渺,聽著錢塘江的潮起潮落,日復一日臥在病榻上,回憶著在東京與妻子一起度過的時光,離開了這個讓他心碎的世界。
(選自《齊魯晚報》,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林沖之所以一路上能夠忍受奴才的虐待并安心服役,是因為他的心中還有重回主流社會并與娘子團聚的幻想。
B.經歷了那個風雪交加、火光照天的夜晚后,林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由朝廷官員變成了土匪,他被迫與主流社會對抗。
C.林沖是一個疾惡如仇之人,他殺掉王倫并非只為一己私利,而是因為看不慣王倫的心胸狹隘,這一事件也使他的性格徹底改變。
D.林沖為梁山事業的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因為他所向無敵,他領軍作戰幾乎全勝,這與他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身份相稱。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特點及作用?
(3)關于林沖最后的命運有三個版本,作者比較認同原著的那個版本,你認同嗎?請闡述你的理由。組卷:4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