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三十五中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3 17:30:10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20每題1分,21-30每題2分,共40分)
-
1.海洋中的動物海百合(如圖),形似植物百合,它和植物百合的區別是( )
A.是否由細胞構成 B.是否能進行呼吸 C.是否含有細胞壁 D.是否能生長繁殖 組卷:71難度:0.6 -
2.以下動物身體呈輻射對稱的是( ?。?/h2>
A.海鱸魚 B.海葵 C.海豚 D.海馬 組卷:52引用:5難度:0.9 -
3.小明觀察的某種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該動物有可能是( ?。?/h2>
A.水螅 B.渦蟲 C.秀麗隱桿線蟲 D.蚯蚓 組卷:79引用:4難度:0.8 -
4.在魚體內有時會發現寄生蟲,如異尖線蟲(屬于線形動物)、華枝睪吸蟲等。對以上兩種寄生蟲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它們從魚體內獲取營養 B.它們有口無肛門 C.它們的生殖器官發達 D.它們的消化器官簡單 組卷:160引用:14難度:0.8 -
5.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具有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其中不包括( ?。?/h2>
A.體表有角質層 B.消化管結構簡單 C.生殖能力強 D.感覺器官發達 組卷:108引用:8難度:0.6 -
6.與秀麗隱桿線蟲相比,蚯蚓的運動能力更強,與之無直接關系的是( ?。?/h2>
A.體壁肌肉發達 B.身體分節 C.體表有剛毛 D.腸壁有肌肉 組卷:23引用:6難度:0.5 -
7.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以下操作或觀察結果敘述正確的是( ?。?/h2>
A.需要經常用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 B.蚯蚓的身體沒有左右、背腹之分 C.蚯蚓的身體不分節,體表有角質層 D.蚯蚓的運動僅靠剛毛完成 組卷:27引用:8難度:0.5 -
8.不屬于環節動物的是( )
A.蚯蚓 B.水蛭 C.蜈蚣 D.沙蠶 組卷:14難度:0.9 -
9.縊蟶是我們熟悉的軟體動物,生活在水中。下列關于縊蟶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運動器官是足 B.呼吸器官是鰓 C.貝殼可隨身體生長而生長 D.有外套膜,僅起保護作用 組卷:100引用:5難度:0.8 -
10.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h2>
A.都有三對足,兩對翅 B.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C.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 D.具有分節的足和觸角 組卷:115難度:0.8 -
11.下列關于脊柱的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由多塊脊椎骨組成 B.是脊椎動物共有的結構 C.有保護脊髓的作用 D.脊柱不參與身體的運動 組卷:40難度:0.5 -
12.下列哪些特征有利于魚克服在水中游泳時的阻力?( ?。?/h2>
A.身體呈梭形或流線型 B.體表覆蓋著鱗片 C.體表可以分泌黏液 D.以上三項都對 組卷:120難度:0.9
二、非選擇題(每題1分,共60分)
-
36.西瓜果實生長膨大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蒲腥藛T為了研究西瓜植株水分的分配,利用莖流傳感器測定了西瓜莖中液體流速。
(1)莖流傳感器需要固定在西瓜莖和上,其設計應滿足的條件是
a.不損傷西瓜或干擾其正常生長過程
b.具有超薄、可拉伸和質量輕的特點
c.通過遠程控制,連續采集實時數據
(2)圖1為莖流傳感器在同一西瓜植株上的安裝位置,圖2為測定數據。
①從植物體結構層次角度看,西瓜果實屬于
②圖2中,傳感器A、B在9~15時流速變化趨勢均為先加快再減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9~13時隨著氣溫升高,植株
(3)根據上述實驗數據,為滿足西瓜果實膨大期對水的需求,同時考慮節約用水,請提出適合的灌溉時間段,并說明理由:組卷:57引用:2難度:0.6 -
37.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中國菌草全球“圈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藥)用菌生產、消費國。作為菌物培養基的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了林木資源緊缺、林地退化等問題。針對這一突出問題,20世紀80年代,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教授團隊利用玉米、蘆葦等野草作為主要栽培原料,替代椴木培育香菇、木耳等食(藥)用菌并獲得成功。此后他從野草和人工栽培的草本植物中篩選、培育出菌草45種,適用菌草栽培的食(藥)用菌55種。菌草技術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性難題。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稱,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野生香菇主要生長在溫暖潮濕的森林枯木上。采用菌草栽培香菇,首先需要選擇新鮮、潔凈、干燥、無蟲、無霉、無異味的菌草切碎,作為培養料裝入袋中制成菌包,隨后進行高溫滅菌。冷卻后,在無菌條件下接種菌種后,將菌包搬入到大棚中培養。僅“以草代木”栽培香菇一項,全國每年就可少砍樹2000萬立方米。
利用菌草栽培食(藥)用菌采收后剩下的廢棄培養料,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優質的飼料,實現了“植物—菌物—動物”的現代循環農業模式。此外,菌草的太陽能轉化率為闊葉樹的4~6倍,根量為一般農作物的3~5倍,維系土壤能力比農作物高15倍。菌草含硫量低、灰渣量少,煙塵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較燃煤減少90%以上,最適宜作為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環保效益。
20多年來,通過林教授團隊的不懈努力,菌草種菇技術被推廣至全國31個省份,成千上萬農民提高了收入。神奇的“中國草”還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在100多個國家扎根,播撒希望和友誼,傳遞信心和力量,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1)根據文中信息,“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的原因是
(2)菌草栽培香菇時,香菇能分解菌草中的營養物質進行利用,這種獲取營養的方式為
(3)菌草在生態系統中屬于
(4)請結合野生香菇生長條件,設計一個家庭香菇菌包培養的箱子或容器,并為其創設適宜生長條件進行培養。在如圖方框內通過文字或繪圖的方式呈現,也可以圖文結合,附文字說明其理由。組卷:64引用:2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