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一中高一(下)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7 9: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40個小題,每題2分,共80分)
-
1.夏季,人們由于飲食不潔易引起腹瀉,引起腹瀉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桿菌。下列關于痢疾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中沒有線粒體、核糖體等復雜的細胞器 B.細胞中具有擬核,擬核內有染色體 C.痢疾桿菌細胞中的DNA分子呈線型 D.痢疾桿菌細胞具有細胞膜和細胞壁 組卷:46引用:6難度:0.8 -
2.鍺是銀白色類金屬,其在地球表面的豐度相對較高,但由于極少礦石含有高濃度的鍺,所以其在1886年才被德國化學家文克勒發現。在人體中,部分酶、大腦中的白質和灰質均含有鍺,其具有明顯的抗腫瘤與消炎活性,能刺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的增加,對治療貧血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
A.人體中的鍺歸根結底來自無機環境 B.鍺在生物體中往往以離子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C.鍺與鐵對治療貧血都有一定作用 D.鍺具有明顯的消炎作用,因此屬于一種抗生素 組卷:116引用:2難度:0.8 -
3.在我國南方,芥菜等蔬菜在霜凍后食用品質更佳。研究發現,植物在低溫環境下會產生抗逆反應,如將細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抗逆反應體現了植物對低溫環境的適應 B.該變化導致細胞液濃度升高,細胞液不易結冰 C.抗逆反應引起細胞膜流動性增強、酶活性升高 D.抗逆反應導致細胞中結合水與自由水比值增大 組卷:68引用:8難度:0.7 -
4.馬鈴薯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新鮮馬鈴薯塊莖中含有9~20%的淀粉、1.5~2.3%的蛋白質、0.1~1.1%的脂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向馬鈴薯汁中滴加碘液,可觀察到溶液變成藍色 B.向馬鈴薯汁中加入雙縮脲試劑,可觀察到溶液變成紫色 C.向馬鈴薯切片中滴加蘇丹Ⅲ染液,鏡檢可觀察到橘黃色顆粒 D.向煮熟的馬鈴薯汁加入H2O2溶液,可觀察到大量的氣泡 組卷:27引用:4難度:0.5 -
5.在饑餓、缺氧等應激狀態下,由內質網形成具有雙層膜結構的吞噬泡,吞噬泡伸展變形包裹細胞內物質,如蛋白質、細胞器等,形成一個閉合結構,稱作自噬體。自噬體的外膜與溶酶體膜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完成自噬作用,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自噬體與溶酶體的融合體現生物膜的流動性 B.溶酶體內的水解酶由高爾基體合成、加工和分泌 C.經溶酶體水解后的營養成分可被重新吸收利用 D.這種自噬作用有利于細胞在缺乏營養的環境中生存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6.受體是一類能夠識別和選擇性結合某種信號分子的大分子,如圖為細胞表面受體。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受體可能為糖蛋白 B.細胞可通過圖示方式進行信息交流 C.信號分子與受體結合具有特異性 D.內質網產生小泡,與細胞膜融合,將受體運到細胞膜上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7.如圖甲為唾液腺細胞合成與分泌淀粉酶的過程示意圖,圖乙為該細胞的細胞膜結構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細胞結構或物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結構1上的磷脂分子可以轉移到細胞膜上 B.結構4是唾液淀粉酶合成的場所 C.5是蛋白質分子,可作為物質跨膜運輸的載體 D.蛋白質分子6是淀粉酶分泌出細胞的通道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8.“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首詩描寫的是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下列關于組成蠶和桑樹細胞中化合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蠶和桑樹的細胞中都含有DNA和RNA B.蠶和桑樹的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 C.蠶和桑樹細胞中都含有糖原 D.兩種細胞中的無機鹽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 組卷:9引用:3難度:0.8 -
9.圖①表示顯微鏡調試好后,初步觀察到的植物細胞分裂圖像。圖②表示顯微鏡操作過程中的鏡頭轉換,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圖①視野中的圖像是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 B.要看清視野中a處的細胞,應先將裝片適當向上移動 C.圖②中由甲換成乙后,不能轉動粗準焦螺旋調節焦距 D.圖②中由甲換成乙后,視野變暗、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 組卷:26引用:7難度:0.8 -
10.某興趣小組用不同濃度(0-0.6mol/L)的蔗糖溶液處理了同一批黃瓜條,按照蔗糖溶液濃度由低到高的順序分成第1~7組,一定時間后測定黃瓜條的質量變化,處理數據后得到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每組實驗中黃瓜條浸泡時間屬于無關變量 B.實驗后,第1~7組黃瓜細胞液濃度依次升高 C.黃瓜細胞液的濃度在0.4~0.5mol/L D.實驗后,第1~7組黃瓜細胞的吸水能力依次降低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11.用有機溶劑提取、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實驗,不能證實的是( )
A.葉綠體色素溶解在有機溶劑中 B.在層析液中葉綠體色素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C.在光下葉綠體色素主要反射綠光和黃光 D.葉綠體色素分布在葉綠體囊狀結構的薄膜上 組卷:7引用:3難度:0.9 -
12.雞蛋的石灰質真殼與殼下膜主要通過糖蛋白微細纖維相連接,可以用木瓜蛋白酶對其進行生物酶解,達到分離殼下膜的目的。為了研究木瓜蛋白酶反應時間和用量對殼下膜重量的影響,做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兩個實驗都需要在最適溫度和最適pH下進行 B.最佳反應時間和酶用量分別是90min和2.5% C.推測殼下膜的分子組成中有蛋白質分子 D.木瓜蛋白酶催化糖蛋白水解成短肽和單糖 組卷:44引用:6難度:0.7 -
13.驅動蛋白能催化ATP水解,還能與細胞骨架特異性結合,并沿著骨架定向行走,將所攜帶的細胞器或大分子物質送到指定位置,驅動蛋白每行走一步需要消耗一個ATP分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驅動蛋白能識別ATP分子和細胞骨架 B.細胞骨架是細胞器或大分子質運輸的軌道 C.ATP中的末端磷酸基團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 D.代謝旺盛的細胞中ATP的水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組卷:3引用:2難度:0.8 -
14.已知新生的植物組織呼吸速率較高,可以提供能量并把糖類物質轉化為構建新生組織所必需的材料,而成熟的組織呼吸速率較低,有利于降低有機物的消耗。為滿足人類的生產需求,可以改變環境條件影響植物組織的呼吸強度下列調節呼吸強度的措施中不恰當的是( )
A.地窖儲存的水果,最好置于低氧的環境 B.在種子有機物的快速積累期,應創設低溫條件 C.種植蔬菜的溫室大棚,夜間應適當升高CO2濃度 D.當淺層土壤缺乏無機鹽時,應松土提高根部O2濃度 組卷:29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個小題,共20分)
-
42.豌豆種子的子葉黃色和綠色分別由遺傳因子 Y 和 y 控制,形狀圓粒和皺粒分別由遺傳因子 R和 r 控制。用黃色圓粒和綠色圓粒進行雜交,發現后代出現四種性狀表現類型,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豌豆每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
(2)黃色圓粒親本遺傳因子組成為
(3)雜交后代中,子葉黃色與綠色的比是
(4)雜交后代中黃色皺粒所占的比例是組卷:2引用:1難度:0.7 -
43.如圖是有關細胞分裂的圖示。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 DNA 含量變化的關系;圖2 表示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請據圖回答:
(1)圖 2 中甲細胞處于圖 1 中的
(2)對圖 2 乙細胞分析可知,該細胞含有
(3)丙圖所示細胞含
稱是組卷:14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