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河西區新華中學高考地理統練試卷(七)
發布:2024/5/7 8:0:9
一、單選題(共45分)
-
1.科考隊在可可西里發現一處罕見的大規模“紅山脈”。紅褐色山體在可可西里夏季的綠色草原中十分顯眼,山體上地層清晰,呈現出層疊狀態,山脈呈近東西走向,兩坡不對稱,南陡北緩,地層制面裸露清楚,是青藏高原上一處壯觀的古地質遺跡。地質研究發現,在距今3000多萬年前,可可西里海拔很低,處于大型湖泊狀態。這一特殊地質現象的發現,將有助于加深對青藏高原隆升過程的科學研究。讀圖完成1~2題。
?
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如果應在圖中甲處標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方向),應該為( )A. B. C. D. 組卷:1引用:0難度:0.80 -
2.科考隊在可可西里發現一處罕見的大規模“紅山脈”。紅褐色山體在可可西里夏季的綠色草原中十分顯眼,山體上地層清晰,呈現出層疊狀態,山脈呈近東西走向,兩坡不對稱,南陡北緩,地層制面裸露清楚,是青藏高原上一處壯觀的古地質遺跡。地質研究發現,在距今3000多萬年前,可可西里海拔很低,處于大型湖泊狀態。這一特殊地質現象的發現,將有助于加深對青藏高原隆升過程的科學研究。讀圖完成1~2題。
?
下列關于圖中“紅山脈”的形成過程,正確的是( )A.紅色巖石風化、侵蝕—流水搬運沉積—地殼抬升—外力侵蝕、紅色巖層出露 B.流水搬運沉積—紅色巖石風化、侵蝕—地殼抬升—外力侵蝕、紅色巖層出露 C.地殼抬升—紅色巖石風化、侵蝕—流水搬運沉積—外力侵蝕、紅色巖層出露 D.流水搬運沉積—地殼抬升—紅色巖石風化、侵蝕—外力侵蝕、紅色巖層出露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3.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區受到冷空氣影響,出現降溫。如圖為冷空氣影響期間降溫范圍及31日地面天氣形勢圖。據此完成13~15題。
影響圖中降溫區分布特點的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蓋 D.洋流性質 組卷:58引用:0難度:0.70
二、綜合題(共55分)
-
1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2019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尼泊爾進行了國事訪問。雙方同意構建全方位合作欄局。青藏高原和尼泊爾相鄰,近年來青海和尼泊爾的往來越來越頻繁。
?
(1)尼泊爾北部夏季有地質災害,青藏高原和尼泊爾共有清潔能源。(各列舉一條)
(2)尼泊爾交通運輸方式以航空業為主,但機場規模較小,分析其原因。
(3)尼泊爾近年來旅游業發展迅速,簡述對其三次產業的影響。
(4)日月山的隆起改變了區域的水系和氣候特征,分析這些特征的變化對青海湖的影響。組卷:2引用:1難度:0.5 -
18.我國東北地區是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區之一。某校中學生到黑龍江省拜泉縣進行野外研學。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一 探究黑土侵蝕的原因
拜泉縣位于黑土分布區,曾經是土壤侵蝕強烈的地區季節性凍融是原因之一。
(1)推測拜泉縣土壤凍融侵蝕最嚴重的季節,并說明其侵蝕原理。
任務二 調研耕作技術的改進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導致黑土退化的原因。為解決黑土變“薄”變“瘦”的問題,當地農民采用了多種保護性耕作技術。秸稈覆蓋條帶耕作技術(簡稱滌耕技術),是在秸稈全覆蓋的基礎上,利用條耕機械整理出無秸稈的苗帶用于播種,全田土壤擾動不超過1/3。
(2)闡述條耕技術對保護黑土的作用。
任務三 考察保護性耕作的意義
21世紀以來,我國糧食凈進口量持續增加,其中進口大豆約占進口糧食總量的60%,占大豆消費總量的80%以上。拜泉縣是大豆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示范基地,創造了保黑土與增產量的雙贏。
(3)簡述拜泉縣的做法對我國糧食安全的意義。組卷:39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