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實驗中學七年級(下)期中科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
1.現在我們正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下列做法和對青春期的認識科學、合理的是( )
A.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麥當勞等食品,有利于生長發育 B.大腦內部結構和功能已經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強 C.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警惕并遠離 D.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屬于不正常的心理現象 組卷:189引用:9難度:0.5 -
2.人類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通過生殖系統完成的。有關敘述正確的( )
A.女性的子宮是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場所 B.胎兒直接從母體血液獲得氧氣和養料 C.卵黃的營養能供胚胎發育全過程利用 D.男性的睪丸能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組卷:62引用:9難度:0.5 -
3.曇花享有“月下美人”之譽,白色芳香,花期約3至4小時左右,故有“曇花一現”之說,其果實呈長球形,內有多粒種子。下列關于曇花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曇花屬于被子植物 B.觀察花的結構需要用放大鏡 C.花的主要結構是花蕊 D.傳粉后在花粉管中完成受精 組卷:42引用:7難度:0.5 -
4.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是杭州市的重要標志之一。它采用球狀“太陽”設計理念,以金色為主色調,幕墻采用現代材料復合板和金色玻璃相結合,整個建筑金碧輝煌,猶如一個金色的太陽。如圖在平靜的水面上,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組卷:11引用:3難度:0.5 -
5.下列分類依據與實例不完全相符合的一組是( )
A.種子中只有一片子葉的植物:玉米、小麥、水稻 B.種子是裸露的植物:水杉、鐵樹、銀杏 C.體內具有脊柱的動物:鯽魚、東北虎、麻雀 D.不具備細胞結構的生物:酵母菌、大腸桿菌、艾滋病病毒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6.如圖所示第一幅圖為甲圖,第二幅圖為乙圖,甲、乙分別為大葉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枝條具有頂端優勢,抑制了側芽的生長 B.乙枝條由于去除頂端優勢,使側枝生長較快 C.甲枝條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更有利于開花結果提高產量 D.乙枝條的措施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組卷:138引用:7難度:0.5 -
7.早春二月,我們會常吃大蒜以預防流感。一個正常人吃大蒜時,旁人會聞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卻聞不到。這是因為( )
A.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B.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的緣故 C.嗅覺細胞接受的信息無法傳到大腦 D.不同的人嗅覺靈敏程度差異很大 組卷:12引用:9難度:0.5 -
8.手掌按住正在發聲的鼓面,鼓聲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使鼓面停止了振動 B.吸收了聲波 C.改變了鼓面的振動頻率 D.把聲音反射回去了 組卷:54引用:2難度:0.5 -
9.下列屬于枯草桿菌、酵母菌、青霉的共同特點的是( )
A.都能形成芽孢 B.都具有細胞核 C.都不含葉綠體 D.都進行孢子生殖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10.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丁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C.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響度相同 組卷:95引用:4難度:0.5 -
11.關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近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 B.乙為近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 C.甲為遠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 D.乙為遠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 組卷:58引用:6難度:0.7 -
12.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組卷:18引用:2難度:0.5
四、實驗探究題(本題共2小題,共30分)
-
35.學習了種子萌芽的條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吃西瓜時為什么沒看到過有萌發的種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種子卻會很快萌發呢?于是小明與學習小組的同學一起進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據書本知識,提出了以下假設:
假設一:種子在西瓜內缺乏萌發所需的溫度;
假設二:種子在西瓜內缺乏萌發所需的水分;
假設三:種子在西瓜內缺乏萌發所需的空氣;
經過理性的思考和討論,大家認為上述假設中有兩個難以成立,你認為假設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他們了解到許多植物的種子成熟后都有休眠的現象,即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仍不能萌發,這是植物重要的適應特征之一。而導致種子休眠的原因很多,西瓜內種子不能萌發是由于果實中存在抑制物質。
為了驗證上述資料是否可信,他們決定對此展開研究,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探究過程:
①將一個成熟的西瓜切開,取出里面的種子并洗凈,將瓜瓤搗碎后過濾,西瓜汁備用。
②取兩個培養皿,分別貼上注有A、B的標簽,每個培養皿中均放入多層濾紙,濾紙上各放10顆西瓜種子。
③在培養皿A中的濾紙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養皿B中的濾紙上滴加
④將兩個培養皿放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濾紙濕潤,連續觀察多天,結果如下:
西瓜種子萌發數量記錄表培養皿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A 0 0 1 5 7 9 9 B 0 0 0 0 0 0 0 組卷:55引用:5難度:0.5 -
36.有關光的實驗探究:
(一)平面鏡成像規律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直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的物體。(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填“較明亮”或“較黑暗”)環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有利于 。
(2)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眼睛應該在玻璃板前觀察。小心移動B蠟燭,真到與A蠟燭的像重合為止,這樣做是為了比較 。
(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填“能”或“不
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填“實”或“虛”)像。
(4)本實驗中用到的科學方法是 (填字母)。
A.控制變量法
B.等效替代法
(二)凸透鏡成像規律
(1)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在一個光具座上,卻發現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 側,原因是小明沒有使它們的中心處于 。為了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的是 (填字母)。
A.將光屏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下移
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
(2)小明在學習光的色散時,知道玻璃對不同顏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受此啟發,猜想:不同顏色的平行光,經同一個玻璃凸透鏡后的會聚點(焦點)的位置應該不同,即同一個凸透鏡,(填“紅光”或“紫光”)的焦距大一些。
(3)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縮小的實像。接著,他改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該 (填字母)。(選填:A.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B.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 C.保持不變)
(4)淘氣的小明把大拇指放在凸透鏡上,則 (填字母)。
A.在光屏上仍能成像,但比原來的暗一些
B.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C.在光屏上能成像,像比原來的小一些
D.需適當移動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組卷:18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