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廣西南寧市高考語文摸底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日前,全球首家共享書店在安徽合肥正式亮相。在這家書店,只需用手機下載“智慧書房”APP,注冊并繳納99元押金,掃一掃書后面的條形碼就可以直接把書帶回家。共享書店模式的啟動,實現了由買書到借書、把書店變成自家書房、由個人閱讀到共享閱讀的重大轉變。
只能現場翻閱或購買,不能借閱帶走,這是書店與圖書館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某種程度上,共享書店打通了書店與圖書館的區隔,從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的角度,這種規則,倒確實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實質。同時,看完即還,無需為囤書而煩惱,也滿足了時下不少人的“斷舍離”態度。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圖書館,辦卡和借閱,其實也都比較方便了。但相對來說,共享書店,因為其屬于商業性質,在書的更新效率和服務等方面,都有著優勢,相信能給人與一般圖書館不一樣的借閱體驗。
拋開共享概念不談,三孝口書店的最大特點,其實體現在書店服務人員從過去的銷售身份變身為用戶的專屬閱讀顧問,以“給讀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精準化的閱讀服務”為目的,給予人們更為專業的閱讀指導。專屬閱讀顧問,這一點,在目前絕大多數的民營書店和公共圖書館,都屬于比較稀缺的服務,若能夠借此形成特色,必將增加書店的吸引力和賣點。但問題在于,專屬閱讀顧問要能夠真正提供專業的閱讀指導,要求可不低,是否能實至名歸,還需要市場檢驗。
為了鼓勵閱讀、傳播閱讀,共享書店還推出“閱讀獎學金”制度,只要根據規則完成閱讀任務,即可獲得充值押金的返還。此外,讀者還可以通過書店的APP將自己擁有的書籍在“智慧書房”的虛擬空間內進行管理,通過寫書評、曬書拍等方式進行評論和交流,實現“以書會友”。這些延伸服務,是致力于增加書店與讀者的互動頻率,并擴大閱讀的社交功能,這與時下一些民營書店所主打的社交體驗,其實有著殊途同歸之效。
其實,對真正熱愛閱讀的人而言,書店具體的經營模式到底是怎樣并不重要,關鍵還是店內所提供的書的質量到底如何,是否能滿足特定群體的閱讀口味,能否引領一種有質量的閱讀觀念。在這個意義上,共享書店也好,傳統書店也罷,只要能夠給人帶來良好的閱讀和消費體驗,都值得肯定。
事實上,書店作為一種市場化機構,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圖書館,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即是經營的好壞,評判權最終還是在市場和消費者手上。明晰這一點,其實不必要太在意書店的形式,市場自然會給出最客觀的答案。
(選自朱昌俊《“共享書店”:形式不重要,好壞交由市場》,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共享書店的出現,即將實現把書店變成自家書房、由個人閱讀到共享閱讀的重大轉變。
B.共享書店之所以按照當下流行的“共享理念”來運營,是因為它打通了書店與圖書館的區隔。
C.共享書店推出眾多延伸服務的目的是增加與讀者的互動頻率,擴大閱讀的社交功能。
D.共享書店的閱讀顧問給讀者提供了個性化、專業化、精準化的服務,指導也更為專業。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針對當下出現的“共享書店”這一新興事物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論述思路清晰。
B.文章認為,書店只要能給真正熱愛閱讀的人帶來良好的閱讀和消費體驗,就值得肯定。
C.讀者可以通過共享書店的APP在“智慧書房”的虛擬空間內管理自己及他人擁有的書籍。
D.文章指出:“共享書店”這種形式并不重要,書店經營的好壞最終會由市場來評判。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能夠像“共享書店”一樣將書借閱帶走,書店與圖書館的區別就已不再明顯。
B.真正熱愛閱讀的人并不關心書店的經營模式,因此“共享書店”對他們吸引力不大。
C.因為“共享書店”商業性質的屬性,所以在書的更新效率和服務等方面存在優勢。
D.繼多種共享形式之后,共享書店的出現說明我國共享經濟在不同的領域逐漸有了新的嘗試。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4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屋頂上的夢
寧肯 如果從空中看,1957年的北京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大片房頂,屋頂一般是貓和鴿子的世界。偶爾會有小孩爬上來,探頭探腦,與貓、鴿子互不相擾。現在無論什么時候想起自己小時候一個人獨自坐在一大片房頂上,就覺得有一個夢始終沒做完,總想回到兒時的屋頂,那時的一片青瓦的北京。
我記得剛開始上房時我還太小,十歲左右樣子,總是被小伙伴們托著屁股上,或者踩著大點孩子的肩膀上。不是哪兒都能上,一般是院與院的分隔墻,連接墻,這種墻都比較矮,墻那邊就是另一個院。一般都是從后院上,我們院說是后院其實不過就是個露天夾道,夾道另一邊是別人家的院子,院子的大門已在另一條陌生的街上了。別小看這種夾道,北京胡同所有院與院連接全靠它,叫“XX夾道”的胡同也特別多。夾道一般不是正式胡同,寬了才叫胡同。一般這地界都很幽靜,小時只覺得神秘,靜悄悄,而哪個孩子天性不喜歡幽暗、神秘?在這兒玩的東西可多了,捉迷藏、彈球、拍三角、種花、養草魚、掐蛐蛐,還有就是實在沒事了上房。
前院也能上房,但大人見了會罵,只有到了后院——夾道才是我們的天下。我們后院上房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夾道出口右面的連接墻,一個是里兩處山墻連接的凸出的“出水口”,雨水從兩;房之間順這兒流下。這兒跳起來,扒著“出水口”的瓦,腳翻上一蹬就到了上面。一般大點的孩子才在這兒上房,我是小學快畢業了才能掛上去。我在這兒出過事,一次吊上去正艱難地引體向上,結果出水口突然垮了,把我連人帶磚瓦一起掉下來,右手砸破一個大口子,鮮血迸流,可我連醫院也沒上,上了點紅藥水幾天就好了。那以后,那個出水口徹底廢了。
房上是一個陌生世界,別人看不到你,你看得到別人,除非下面有人知道你上房了,但即使如此,這人也在你居高臨下的監控之下,你會隨時隱蔽。在這個意義上,高處是一種夢想的權利,也是一種實際的權力。換句話說,你到了房上意味著你獲得了一種超越別人、觀察別人的權力,你不僅看見自己院中熟悉的人,還看到了別的院陌生的人。此外,更重要的是,放眼望去,屋頂世界完全是一個新世界,不再有胡同,不再有院門,不再有道路,世界是平的,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房上雖沒有道路但你卻可以走得很遠,甚至感覺可以在屋頂上走遍北京。當然,這也只是想想,我從來也不會走出太遠,一般最遠也不過是穿過四五個院子,在一個叫小西南園的胡同拐角處抱著一棵電線桿子下來。電線桿下半截有水泥方柱,我出溜到水泥方柱處,站穩了,跳,就算完成了房頂旅行。
小西南園是條很窄很短的胡同,北口對著周家大院口,中間橫過前青廠胡同,胡同東頭連著琉璃廠,對,就是那條著名的文化街,魯迅經常走的街,我上小學的街。我從電線桿子下來一溜煙跑回自己的院子,再次上到房上,大口喘息,無比興奮。有時是我一個人,有時是我們一大群孩子。一群孩子通常走得更遠,像一次房上的長征,這很危險,因為人多動靜大,難免被下面哪個院子的大人發現,那會被罵死,甚至打將上來。也正為如此,更吸引我們再一次這么干。孩子世界之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現實性,房頂世界剛好滿足了這點。房頂通常是壓抑的,因此帶來了超越性,因為遮擋而帶來了想象,它鼓勵了孩子一種東西:世界除了是你看到的樣子還有另外的樣子;可以做你不能做的,做了是那么的有趣。
此外,屋頂上的世界對于喜歡孤獨的孩子還有特別的意義。屋頂上那種明亮又隱蔽的空間,讓像我這樣平時家里沒大人的孩子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親和與安慰。我與哥哥姐姐年齡隔得太遠,別的孩子都有相鄰的兄弟姐妹我沒有,別人都有家,我覺得好像沒有,非常孤獨。因此我經常一個人跑到房頂上看太陽。在屋頂上,一切都是平的,沒什么高出我,誰也看不見我,一個人面對暴曬的陽光,獨自享受著世界的寂靜。四十年后,我讀到意大利小說大師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不禁感嘆人類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東西,《樹上的男爵》寫了一個孩子一生都生活在樹上不愿下來,這不正是我小時的心境嗎?卡爾維諾寫出了兒時我內心深處的東西。
(選自《收獲》,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幾段用大段篇幅回憶兒時“上房”的經歷,既為下文作鋪墊,也表明自己對這一行為印象深刻。
B.文章善于運用細節描寫,如“我”上房扒掉出水口的一段描寫,場面生動,畫面感強,富有表現力。
C.作者提到琉璃廠這條“著名的文化街”,并說是“魯迅經常走的街”,是為了使文章更具文化氣息。
D.本文在平實的敘述中又有恰當的議論或抒情,作者想象力豐富,感悟深刻。
(2)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意。
(3)文中“屋頂上的夢”對于“我”有哪些意義?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組卷:1引用:1難度:0.6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現在看,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以河北省為例,深度貧困的特征可以概括為“兩高、一低、一差、三重”。“兩高”即貧困人口占比高、貧困發生率高。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 22%以上;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在 15%以上,高于全省貧困縣平均水平近 9 個百分點;深度貧困 村貧困發生率接近 35%,高于全省貧困村平均水平近 24 個百分點。“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深度 貧困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21650 元,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1386 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928 元,分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 50.7%、36.2%、49.7%.“一差”即基礎設施和住房差。深度貧困縣的貧困村中,村內道路、入戶路、危房需要維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返 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
深度貧困地區在 2020 年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我們務必深刻認識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 務的艱巨性、重要性、緊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摘自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有刪改)材料二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最難的是有一些貧困群眾“不怕窮”,也就是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解決精神 匱乏比解決物質匱乏難,解決千百年來形成的落后觀念和習俗比解決貧窮難。
國家統計局近期對云南八個市州的貧困村進行調查,59.5%的受訪者對當前生活表示滿意,35.2% 表示一般,只有 5.3%的表示不滿意。貧困程度這么深,滿意度還非常高,“不怕窮”、安于現狀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些貧困群眾,對易地搬遷,怕難以適應新環境;對發展產業,怕學不會新技術;對外出務 工,怕朝九晚五的約束。怕這怕那,就是不怕窮,寧可守著窮攤子,也不愿干出新生活。
要在未來的時間里從根本上解決一些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安于現狀的問題,必須堅持不懈,因為那些落后的觀念、習俗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這并不影響實現解決區域 性整體貧困問題的既定目標。精神上的內生動力和物質上的脫貧,既有密切聯系,也有一定區別。扶貧工作既不提高標準,吊高胃口,也不急于求成,降低標準,我國有信心在 2020 年打贏這場攻堅戰。
(摘自中國政府網)材料三
2012-2016 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數據及發生率
(摘自國家數據網)材料四年度 貧困困難(元) 當年貧困人口減少(萬人) 年底貧困人口(萬人) 貧困發生率(%) 2012 2673 2339 9899 10.20 2013 2736 1650 8249 8.50 2014 2800 1232 7017 7.20 2015 2866 1442 5572 5.70 2016 3000 1240 4332 4.50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這“十六真言”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真 經”。不同地區因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等原因,致貧原因不盡相同,“個性化”扶貧無疑是一劑治療貧 困的良藥。
扶貧“個性化”,因地因人制宜是關鍵。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個體,在致貧問題上是存在差 異性的,唯有深入其中、量體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精準扶貧的效用,全面助推精準扶貧攻堅工作 持續升溫。個性化扶貧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摸清家底,找出區域致貧的主要原因,借鑒其他地區扶貧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對其可行性進行研判,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探索出臺科學合理的幫扶政策,并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根據推進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扶貧項目上,要改變“幫扶就是幫錢幫物”的傳統觀念,多研究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按照貧困程度、產業發展進度、脫貧難易程度等,制定地區扶貧開 發實施計劃和年度計劃,把扶貧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總體規劃統籌安排,杜絕盲目扶貧。
(選自《大眾日報》)(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深度貧困縣的“兩高”即貧困人口占比重、貧困發生率高,明顯超過所在省平均水平。
B.深度貧困縣國內生產總值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只有所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C.深度貧困縣的貧困村問題重重,村內道路、入戶路等基礎設施和危房均需維修和重建。
D.深度貧困縣低保五保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貧困老人等三類人口脫貧任務重。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2012 至 2016 五年間,脫貧標準越來越高,當年貧困人口減少、年底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都呈 直線下降趨勢。
B.一些地區千百年形成的落后觀念和習俗使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從這個角度來說,解決精 神匱乏更為重要。
C.貧困地區群眾精神上的內生動力和物質上脫貧既有聯系也有一定區別,我們要堅信脫貧工作的 目標一定會實現。
D.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區致貧原因也完全不同,因此只有實行個性化扶貧才能改變貧困面貌。
E.扶貧過程中,必須依據各地實際情況這一根本出發點,探索出臺科學合理的幫扶政策,不能使用 其他地區經驗。
(3)根據上述材料,概括我國當前及未來扶貧工作的要點。組卷:11引用:3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傅威字長虞,剛簡有大節。識性明悟,疾惡如仇。好屬文論,言成規鑒。潁川庾純常嘆曰:“長虞之文近乎詩人之作矣!”
咸寧初,襲父爵,拜太子洗馬,累遷尚書右丞。時帝留心政事,詔訪朝臣政之損益。咸上言曰:“陛下處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親覽萬機,勞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開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軍國未豐,百姓不贍,一歲不登便有菜色者,誠由宮眾事殷,復除猥濫,蠶食者多而親農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執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駿上言,魯國小中正、司空司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賓,求以尚書郎曹馥代毓,旬日復上毓為中正。司徒三卻,駿固據正。咸以駿與奪惟意,乃奏免駿大中正。司徒魏舒,駿之姻屬,屢卻不暑,咸據正甚苦。舒終不從,咸遂獨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書曰:“臣以為谷帛難生而世俗用之不節無緣不匱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竊謂奢侈之費甚于天災。令使諸部用心,民知節制,風俗之移,誠不難矣。”朝廷從之。
時汝南王亮輔政,咸致書曰:“咸以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圣人且猶不免疑,況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無功而厚賞,莫不樂國有禍,禍起當復有大功也。人而樂禍,其可極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竊以為憂。”
吳郡顧榮常與親故書曰:“傅長虞為司隸,勁直忠果,劾案驚人。雖非周才,偏亮可貴也。”元康四年卒官,時年五十六,詔贈司隸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二十萬,謚日貞。 (節選自《晉書?列傳第17》,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以為谷帛難生/而世俗用之不節/無緣不匱/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竊謂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B.臣以為谷帛/難生而世俗用之不節/無緣不匱/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竊謂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C.臣以為谷帛難生/而世俗用之不節/無緣不匱/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竊謂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D.臣以為谷帛/難生而世俗用之不節/無緣不匱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竊/謂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襲爵”指子孫后代沿襲先代的做法。“襲父爵”是指傅咸繼承父親的優良傳統。
B.“布衣”是麻布衣服,古代平民通常穿布制的衣服,后常用布衣來借指平民百姓。
C.“復除”即免除賦役,古代做官、服兵役或朝廷認為有特殊貢獻者可以免除賦役。
D.“贈”即追贈,加封死者的官職、勛位,可用于朝廷表揚對政府有貢獻的死者。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傅咸聰慧明達,善寫文章。他的言論自成規箴之言,能警醒人們引以為戒。潁川庾純常常感嘆傅咸的文章與詩人的創作接近。
B.傅咸剛正率直,直言敢諫。他上書指出晉武帝登基十五年來雖日理萬機,但國家、百姓仍舊不富裕。他提出的多項改革措施收到了顯著成效。
C.傅咸堅持原則,行事公道。他對夏侯駿隨心所欲褒貶官員的行為不滿,上奏罷免其官職,在司徒魏舒屢次推托拒絕后獨自上書。
D.傅咸直指時弊,憂國憂民。他反對世俗奢靡,為此上書朝廷;他認為朝廷的封賞沒有節度,對此表達了擔憂,希望引起執政者的關注。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
②令使諸部用心,民知節制,風俗之移,誠不難矣。組卷:0引用:1難度:0.6
-
11.下面文段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
學校是用來教書育人的,而不是用來賺錢的。可是,有的學校卻打著某些招牌,明目張膽地招收高價自費生賺錢。這些做法如果不制止,勢必會毀壞全國教育生態。可喜的是,教育主管部門已經發出通知,嚴格規范辦學行為。這樣,就可以制止不良辦學行為。只要制止了這些不良行為,學生就可以成為國家的頂級人才。
①不制止有些學校的不良辦學行為,不一定會毀壞全國的教育生態。
②
③組卷:1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2.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9月23日晚,《點贊中國--2016-2017“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別節目》在央視播出。
當晚,現場五個代表方陣,與演員吳京、《中國詩詞大會》獲獎選手陳更、“70后”衛生宣傳人施琳玲、中國建筑的建筑工程師陸建新、基層民警廖俊卿、汶川地震中走出來的空降兵戰士程強等網絡正能量代表,以及各行業代表現場一起“點贊中國”,正式拉開了《點贊中國》的序幕。
《點贊中國》以“成長、記憶、信念、力量、復興、引領、中國氣質”為網絡關鍵詞,七大篇章多形式、全方位、立體化集中展示2016年以來在重大活動、重大主題、重大事件中積極發聲、傳遞正能量、在網上產生良好反響的榜樣及作品,充分展現中國的歷史性成就,樹立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導向,讓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
請你從中選擇兩三個網絡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900字。組卷:1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