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福建省寧德一中高二(上)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7/26 8:0:9
一、單選題(1-12每題2分,13-16每題4分,共40分
-
1.人體內殘留了哺乳動物體內相當發達的闌尾,這可以作為生物進化哪方面的證據( ?。?/h2>
A.化石證據 B.比較解剖學證據 C.胚胎學證據 D.生物遺傳方面的證據 組卷:18引用:9難度:0.8 -
2.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描述,正確的是( ?。?/h2>
A.是否形成新物種是生物進化的標志 B.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 C.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種群的基因頻率就不會發生變化 D.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是同時出現的 組卷:13引用:11難度:0.7 -
3.DNA分子經過誘變,某位點上的一個正常堿基(設為P)變成了尿嘧啶。該DNA連續復制兩次,得到的4個子代DNA分子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U-A、A-T、G-C、C-G. 推測“P”可能是( ?。?/h2>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鳥嘌呤 組卷:24引用:3難度:0.7 -
4.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頻率之和為1 B.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的改變說明物種在不斷進化 C.理想條件下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大于a基因的頻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數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大于女性群體 組卷:7引用:4難度:0.7 -
5.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 B.雜合高莖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莖植株也有矮莖植株,此為基因重組的結果 C.基因重組可發生在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D.腸道病毒EV71是一種RNA病毒,可引起幼兒手足口病,其易發生的變異是基因突變 組卷:22引用:14難度:0.6 -
6.大豆植株的體細胞含40條染色體。用放射性60Co處理大豆種子后,篩選出一株抗花葉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經離體培養得到若干單倍體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用花粉離體培養獲得的抗病植株,其細胞仍具有全能性 B.單倍體植株的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共含有20條染色體 C.植株X連續自交若干代,純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誘發的基因突變,可以決定大豆的進化方向 組卷:206引用:76難度:0.9 -
7.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有性生殖可使種群產生大量的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隨機的、不定向的,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大多通過長期的生存斗爭逐漸形成 D.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僅意味著新物種的不斷形成 組卷:7難度:0.7
二、本卷共5題(共60分)
-
20.家蠶是二倍體生物,含56條染色體,ZZ為雄性,ZW為雌性。幼蠶體色中的有斑紋和無斑紋性狀分別由Ⅱ號染色體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蠶由于吐絲多、絲的質量好,更受蠶農青睞,但在幼蠶階段,雌雄不易區分。于是,科學家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紋雌蠶”來解決這個問題。請回答:
(1)家蠶的一個染色體組含有
(2)圖中變異家蠶的“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
(3)在生產中,若要選育雄蠶,可利用限性斑紋雌蠶和表現型為組卷:0引用:2難度:0.6 -
21.根據下列材料回答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材料1: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萬年之后,此種蛾中的一部分當感受到蝙蝠的超聲波時,便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脫危險,其身體也發生了一些其他改變。當人工使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交配后,產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可生活在水中或陸地的動物。由于劇烈的地質變化,使某種蛙生活的水體分開,蛙被隔離為兩個種群。千百萬年之后,這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1中,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
(2)材料2中的這兩個種群是否已經進化為兩個不同的物種?
(3)在材料2中,若發生劇烈地質變化后,其中一個蛙種群生活的水體逐漸干涸,種群中個體數減少,導致該種群的
(4)下表為某基因在種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個體數。基因型 A種群(個) B種群(個) XDXD 20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②就D基因而言,A種群的遺傳多樣性組卷:8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