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1~15題每小題1分,16~30題每小題1分,共45分)下列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要求的.

          • 1.下列元素中,構成有機物基本骨架的是(  )

            組卷:241引用:114難度:0.9
          • 2.一般情況下,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組卷:322引用:95難度:0.9
          • 3.腦啡肽是一種具有鎮痛作用的藥物,它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腦啡肽的結構簡式,形成這條肽鏈的氨基酸分子數以及縮合過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數分別是(  )

            組卷:848引用:75難度:0.9
          • 4.細菌被歸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組卷:160引用:46難度:0.8
          • 5.如圖是三個相鄰的植物細胞之間水分流動方向示意圖。圖中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  )

            組卷:1130引用:113難度:0.9
          • 6.嫩肉粉可將肌肉組織部分水解,使肉類食品口感松軟、嫩而不韌。嫩肉粉中使肉質變嫩的主要成分是(  )

            組卷:55引用:19難度:0.7
          • 7.《晉書?車胤傳》有“映雪囊螢”的典故,記載了東晉時期名臣車胤日夜苦讀,將螢火蟲聚集起來照明讀書的故事。螢火蟲尾部可發光,為發光直接供能的物質是(  )

            組卷:164引用:39難度:0.8
          • 8.蔬菜和水果長時間儲藏、保鮮所需要的條件應為(  )

            組卷:226引用:103難度:0.9
          • 9.某生物的體細胞含有42條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細胞內含有的染色單體、染色體和DNA分子數依次是(  )

            組卷:384引用:50難度:0.7
          • 10.如圖遺傳病的系譜圖中,能夠排除伴性遺傳的是(  )

            組卷:71引用:7難度:0.9
          • 11.下列關于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主要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3引用:32難度:0.8
          • 12.產生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根本原因是(  )

            組卷:538引用:35難度:0.9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 37.普通小麥為六倍體,兩性花,自花傳粉。小麥糯性對非糯性為隱性。我國科學家用兩種非糯性小麥(關東107和白火麥)培育穩定遺傳的糯性小麥,過程如圖1所示。

            請回答問題:
            (1)小麥與玉米不是同一物種,自然條件下這兩種生物
             
            (能、不能)雜交產生可育后代,存在
             

            (2)人工雜交時,需要在開花前,去除小麥花內未成熟的
             
            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3)單倍體小麥體細胞中有
             
            個染色體組,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
             
            紊亂,導致配子異常。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后,產生六倍體小麥,這種變異屬于
             

            (4)單倍體胚培養7天后,科研人員將秋水仙素添加到培養基中。一段時間后,統計單倍體胚的萌發率和染色體加倍率,結果如圖2。
            據圖可知,秋水仙素可
             
            胚的萌發;就染色體加倍而言,濃度為
             
            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組卷:33引用:3難度:0.7
          • 38.請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問題:
            暴飲暴食是不良飲食習慣。上世紀80年代,研究者追蹤瑞典某小鎮從小有暴食習慣的男性,發現他們孫輩的平均壽命竟比同齡正常進食男性的孫輩短32年。這令研究者十分驚奇,難道從小形成的飲食習慣還會影響后代壽命嗎?
            孟德爾、摩爾根等遺傳學家對遺傳規律的闡釋,使人們普遍接受了基因學說,認為親子代之間的遺傳由基因決定。然而,上述調查結果顯示,飲食習慣等個人行為似乎可以影響后代的性狀表現。
            分子生物學研究揭示,某些環境因素雖然沒有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卻會引起基因序列等的特定化學修飾,即表觀修飾,進而影響基因表達,且這種表觀修飾還可能傳遞給后代,使子代表現型發生變化,這通常被稱為表觀遺傳。表觀遺傳現象引發人們對于遺傳機制、遺傳與發育以及生物進化等的哲學思考。
            建立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基礎上的現代進化理論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方向,進化的本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表觀遺傳現象則展示了,環境引發的化學修飾能將親代適應環境的性狀遺傳給后代,這似乎與現代進化理論的某些觀點有所不同。截至目前,并沒有決定性的證據說明現代進化理論是否需要重大修改。
            隨著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很多生物學概念都在發生著變化,新的概念和理論不斷替代舊的概念和理論,推動人們的認識發展,這正是科學發展的軌跡。
            (1)本文討論的生物學話題是
             

            (2)現代進化理論的兩個理論基礎是
             

            A.基因學說     B.表觀遺傳學    C.自然選擇學說
            (3)有人認為“表觀遺傳過程中發生了遺傳信息的改變”,請結合文中內容和你對遺傳信息的理解,判斷這一觀點是否正確,并闡述理由。
             

            (4)請結合本文內容,在圖中補充填寫“表觀修飾”等詞匯,并添加必要的連線和注釋,展示你對表觀修飾及表觀修飾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理解。
             

            組卷:38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