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東省青島市四區聯考(膠州、李滄、黃島、平度)中考生物一模試卷
發布:2024/10/26 2:0:2
一、選擇題
-
1.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氣中的葉和浸在水中的葉,能表現出兩種不同的葉形,這體現了生物基本特征的( )
A.能夠生長和發育 B.能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 C.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D.對環境有一定的適應性 組卷:18引用:3難度:0.7 -
2.海葵(a)有毒刺,保護小丑魚(b)不受其他魚類攻擊,小丑魚吃海葵消化完的殘渣,協助其清理身上的寄生蟲,趕走海葵的天敵。隨著時間推移,兩種生物數量變化可表示為( )
A. B. C. D. 組卷:366引用:22難度:0.5 -
3.下列關于幾種無脊椎動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水螅身體由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組成 B.豬肉絳蟲身體呈兩側對稱,有口有肛門 C.蝗蟲的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差異 D.蚯蚓依靠體壁中的肌肉與剛毛的配合完成緩慢地蠕動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4.下列關于生物和生態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昌源河濕地中的鳥聽到人的腳步聲迅速飛走,是鳥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的有規律的反應 B.昌源河濕地的所有動物、植物構成了濕地生態系統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這一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D.乙→丁→丙→甲是濕地中因捕食關系構成的一條食物鏈,若因某種原因丙大量減少,則短時間內丁會大量增加,甲會大量減少 組卷:52引用:2難度:0.4 -
5.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衣藻和變形蟲都具有細胞壁 B.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C.線粒體和葉綠體均與能量的轉換有關 D.細胞中的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組卷:10引用:2難度:0.5 -
6.如圖分別為鏡頭、顯微鏡以及先后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細胞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圖中能使視野最亮的一組鏡頭搭配是①和④ B.使用乙圖顯微鏡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很多異物,那么異物一定位于a或b C.丙圖中觀察到的效果由A變成B,應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 D.丙圖中觀察到的效果由B變成C,應調節顯微鏡的e 組卷:120引用:4難度:0.4 -
7.“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從細胞知識來看,引起楓葉顏色變化的物質存在于( )
A.葉綠體 B.細胞壁 C.細胞核 D.液泡 組卷:58引用:5難度:0.9 -
8.如圖為綠色開花植物不同結構層次的變化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丁屬于器官結構層次 B.b過程形成組織 C.a過程染色體要復制成兩份 D.戊屬于系統結構層次 組卷:18引用:3難度:0.5 -
9.關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前需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B.該實驗說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之一是淀粉 C.該實驗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D.該實驗說明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光 組卷:49引用:5難度:0.5 -
10.生物小組的同學利用天竺葵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并檢測了葉片中淀粉的產生情況,圖中①和②形成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 )
A.氫氧化鈉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清水 組卷:94引用:5難度:0.4 -
11.從一個小小的受精卵到現在陽光可愛的你,中間經歷了很多的變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受精卵中含有父母雙方的遺傳信息 B.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母體 C.青春期發育過程中,生殖器官已經完全發育成熟 D.第二性征的出現主要是性激素作用的結果 組卷:97引用:7難度:0.5 -
12.為比較人體呼吸過程中氣體成分的變化,某同學設計了如圖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氣時應用手捏緊B處,呼氣時用手捏緊C處 B.呼氣過程中,肋間肌和膈肌均處于收縮狀態 C.實驗結果是甲中石灰水明顯變渾濁,乙無明顯變化 D.該實驗能證明,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組卷:559引用:28難度:0.5 -
13.如圖為血管及血液組成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提取DNA分子時,可以用成熟的1為材料 B.若此段血管是腸靜脈,2中營養物質增多 C.某人若患闌尾炎,血液中3的數目會明顯增加 D.若此段血管是肝動脈,其管壁較薄,管腔較小 組卷:9引用: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
-
40.2019年末,一種不明原因的傳染病悄然而至。經研究確定,這種傳染病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官方名字為2019-nCoV,俗稱新冠病毒,如圖所示)引起的肺炎(俗稱新冠肺炎)。身處這場疫情當中,你的《生物學》學習成果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請你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解答下面問題:抗“毒”始于了解,讓我們首先走近新冠病毒,了解它的特點以及與人體細胞的關系。
(1)疫情初期,為確定所發現的冠狀病毒是否為一種新型病毒,科學家對其進行了基因制序,檢測的結構應是圖一中的【
(2)新冠病毒侵染肺部時,從圖二中的【
(3)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認為:“疫苗是終結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疫苗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其作用原理是使人體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
(4)為了爭奪生存的機會,獵豹和羚羊之間要進行捕食和反捕食,新冠病毒與人類之間則要進行侵染與反侵染,這在自然選擇學說中被稱為
(5)通過疫情,人們對于野生動物的作用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保護野生動物也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有人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能再存活4年。”窺一斑可見全豹,由蜜蜂可見,動物在維持組卷:22引用:2難度:0.4 -
41.精準扶貧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2020年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建造塑料大棚生產有機農產品,可以有效促進農民增收。某中學的學生小明家也通過種植大棚蔬菜、發展特色農業喜獲豐收。小明同學是個愛動腦的孩子,為了探究獲得豐收的原因,他深入大棚進行了研究。圖一表示某一黃瓜植株在一天內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變化情況,圖二表示在晴朗夏季,將用完全培養液培養的黃瓜植株放入密閉的玻璃罩內培養,每隔一段時間用CO2濃度檢測儀測定玻璃罩內CO2濃度,繪制成如圖所示曲線。據圖分析:
(1)大棚中安裝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可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實現農作物的自動灌溉。根吸收的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2)觀察圖一中,該植物一天的光合作用開始點和結束點分別是
(3)黃瓜植株在圖一中B點的生理狀態(只考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大小關系)與圖二中的
(4)已知圖二中從C點對應的時刻開始有光,BC段CO2濃度增長趨勢變緩的原因是
(5)圖二中D點、E點,黃瓜植株的葉肉細胞的生理狀態可分別用下面的圖
(6)為了探究溫度和相對濕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小明在大棚中將生長狀態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組,都提供適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測定各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確定其光合5組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對值”表示)。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表所示。1組 2組 3組 4組 5組 實驗處理 溫度(℃) 36 36 36 31 25 相對濕度(%) 17 27 52 52 52 實驗結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組卷:58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