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湘鄂冀三省七校聯考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1 21:0:2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如果用純種紅牡丹與純種白牡丹雜交,F1是粉紅色的,有人認為這符合融合遺傳理論。為驗證上述問題,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13引用:7難度:0.6
          • 2.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測交。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8引用:3難度:0.7
          • 3.某昆蟲的兩對基因A/a和B/b分別位于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上,且a基因純合會使雌性性逆轉為雄 性。研究小組用黃色熒光染料標記基因A/a,用綠色熒光染料標記基因B/b,在顯微鏡下觀察某雄性的精巢組織,能夠說明該雄性是由性逆轉形成的是(  )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4.如圖是某哺乳動物(體細胞核DNA數為2n,染色體數為2n)睪丸中某分裂細胞染色體數和核DNA 比值變化曲線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63引用:2難度:0.5
          • 5.果蠅的眼色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在純種暗紅眼♀×純種朱紅眼♂的正交實驗中,F1只有暗紅眼;在純種暗紅眼♂×純種朱紅眼♀反交實驗中,F1雌性為暗紅眼,雄性為朱紅眼。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0引用:1難度:0.6
          • 6.將1個含14N-DNA的大腸桿菌轉移到15N-DNA培養液中,培養若干代后提取子代大腸桿菌的DNA。將DNA加熱處理,使雙螺旋解開形成單鏈,進行密度梯度離心,試管中出現兩種條帶,14N條帶占
            1
            8
            15N條帶占
            7
            8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6引用:3難度:0.6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60分)

          • 19.DNA甲基化是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影響表現型,也能遺傳給子代。在蜂群中,雌蜂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而發育成蜂王,而以花粉和花蜜為食的幼蜂將發育成工蜂。研究發現,DNMT3蛋白是核基因DNMT3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某些區域添加甲基基團,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DNMT3基因經過程①(虛線框中堿基序列) 合成的RNA的堿基序列為CUUGCCAGC,則該過程是以基因的
             
            鏈為模板,過程②發生的場所是
             
            ,相比過程①,過程②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
             
            。在細胞內,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原因是
             

            (2)DNA甲基化若發生在基因轉錄的啟動子序列上,則會影響RNA聚合酶與該序列的識別與結合,進而
            抑制基因的表達。據圖可知,DNA甲基化
             
            (填“會”或“不會”)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
            (3)已知注射DNMT3siRNA(小干擾RNA)能使DNMT3基因表達沉默,蜂王的基因組甲基化程度低于 工蜂的,請設計實驗驗證基因組的甲基化水平是決定雌蜂幼蟲發育成工蜂還是蜂王的關鍵因素。
            實驗思路:取多只生理狀況相同的雌蜂幼蟲,均分為A,B兩組,A組不做處理,B組
             
            ,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用花粉和花蜜飼喂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
             

            實驗預期結果:
             
            組幼蟲發育成蜂王,另一組幼蟲發育成工蜂。

            組卷:12引用:1難度:0.6
          • 20.一萬多年前,內華達州比現在濕潤得多,氣候也較為寒冷,許多湖泊(A、B、C、D)通過縱橫交錯的小溪流連結起來,湖中有不少鳉魚。以后,氣候逐漸干旱,小溪流漸漸消失,形成了若干個獨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魚形態差異也變得明顯(分別稱為a、b、c、d鳉魚)。如圖為內華達州
            1萬多年以來湖泊地質的變化示意圖。
            (1)一萬多年后,D湖中的
             
            稱為鳉魚種群的基因庫;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
             
            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2)在5000年前,A湖的淺水灘生活著甲水草(二 倍體),如今科學家發現了另一些植株較碩大的乙水草,經基因組分析,甲、乙兩水草完全相同;經染色體組分析,水草甲含有18對同源染色體,水草乙的染色體組數是水草甲的2倍。則乙水草產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水草甲與乙
             
            (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種。
            (3)如果C湖泊中鳉魚體色有黑色和淺灰色,其為一對相對性狀,黑色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50%。環 境變化后,鳉魚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量減少10%,這一年該種群
             
            (填“有”或“沒有”)發生進化,該種群
             
            (填“有”或“沒有”)進化成一個新物種。
            (4)鳉魚與其天敵之間在進化上密切相關,鳉魚與內華達州地區的環境之間也相互影響。像這樣,
             
            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稱為協同進化。

            組卷:6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